姜海晶,張海紅
(北京懷柔醫院,北京)
帶狀皰疹英文名稱herpes zoster,它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通常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隨著老年人口的增長,該病的發病率呈逐步升高趨勢[1]。老年患者、惡性腫瘤及重癥患者,因體質較弱,發病率更高,皮疹面積更大,病程更長,疼痛更重,易引起血皰、大皰及壞死,更易發生皰疹后遺神經痛[2]。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ostherpeticneuralgia,簡稱PHN),是指治愈帶狀皰疹皮疹后,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3]。PHN是一種并發癥,常見于帶狀皰疹治愈后[4],發病年齡一般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60歲至70發病率大約為65%,70歲以上的發病率接近75%[5]。因老年帶狀皰疹發病率高,更易發生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傳統核苷類抗病毒藥物不能滿足臨床需要。本文探索單磷酸阿糖腺苷用于治療老年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研究對象:隨機選取皮膚科門診收治的40例帶狀皰疹患者。納入標準:年齡在60歲以上,參照《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帶狀皰疹的診斷,與其臨床癥狀和體征相符合,患者沒有使用過系統或外部抗病毒藥物。排除標準:惡性腫瘤接受治療者、心臟、肝臟或腎功能衰竭者,單磷酸阿糖腺苷過敏癥者、長期應用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未遵照醫療指示或增加服用其他藥物者,療程未能完成者。18例男性,22例女性,一共40例。年齡最小60歲,最大89歲,平均74.5歲,發病時間1到3天。2例發生在四肢,8例發生在腰腹部,12例發生在胸背部,18例發生在頭面部。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20例,從年齡、性別、趨勢和疾病的嚴重程度來看,兩組都沒有顯著性差異,有可比性。
治療組:靜脈滴注0.1g/kg的單磷酸阿糖腺苷和250mL的0.9%氯化鈉,每天一次,共7天。對照組:口服泛昔洛韋0.25g,每日3次,共7天。兩組均口服甲鈷胺,口服維生素B1,口服雙氯芬酸鉀25mg,水皰處常規消毒,以—次性采血針點刺,抽吸皰液,隔日治療。保護創面,合并感染者酌情予以外用抗生素乳膏治療。
沒有疼痛感,結痂或皮膚損傷消除者為痊愈;無明顯疼痛感,結痂或皮膚損傷消退至70%者為效果顯著;緩解疼痛,皮膚損傷消退至30%者為有效;疼痛仍然明顯,皮損消退。皮膚損傷消退小于30%或惡化者為無效。有效率=(治愈+顯效)/病例總數×100%。痊愈率=痊愈例數/病例總數×100%。治療第四周末評定后遺神經痛評判標準。
應用SPSS 25.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若符合正態分布使用均數±標準差(meanD)描述,若不符合正態分布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描述,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數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在止痛時間、止皰時間、結痂時間及痊愈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如表1。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在帶狀皰疹痊愈率方面無顯著性差異,(χ2=2.33,P>0.05),如表 2。
比較兩組的止痛時間(從開始用藥到神經痛顯著減輕)、水皰停止時間(從開始用藥到水皰停止生長)、結痂時間(從水皰干燥到結痂時間),(,d)。見表 1。

表1 皮損癥狀比較表
見表2。

表2 臨床療效比較表
治療組不良反應病例無。對照組頭痛、惡心、胃不舒服有3例。因為病人可以容忍上述癥狀,他們沒有選擇停止用藥,治療后消失。兩組患者的血液、尿液常規和肝腎功能治療前后均正常。
單磷酸阿糖腺苷對帶狀皰疹的痊愈率方面與傳統抗病毒藥物比較同樣有效。但在緩解臨床癥狀及縮短病程方面是比傳統藥物優異。兩組均未出現嚴重藥物不良反應,治療組在此研究中無藥物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頭痛及消化道癥狀均能耐受。
帶狀皰疹的治療目的不僅是為了治愈疾病和盡快停止疼痛,而且是為了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率盡量減少。后遺神經痛持續時間長,兒童和青年大約為半個月,老年人大約為一個月,最長可持續數月[6],疼痛持續超過1年患者占30%至50 %,少數情況下超過10年[7],給患者及患者家屬均帶來困擾。阿糖腺苷早期作為抗腫瘤藥物用于臨床,后來治療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抗[8]。單磷酸阿糖腺苷是阿糖腺苷的單磷酸化合物,是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類化合物[11],在感染科、皮膚科和兒科[9]現已廣泛,治療病毒疾病,如感染。現在已經知道,該藥物對病毒有三種作用:(1)可以與病毒的DNA聚合酶結合,使病毒的DNA合成和活性降低。(2)使病毒的DNA聚合酶的活性抑制。(3)抑制病毒DNA末端脫氧核糖核酸轉移酶的活性[10]。它使病毒DNA的合成受到抑制,病毒的復制減少。使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對其對人體周圍神經損害降低,治療時間縮短。在這項研究中,治療組患者的皮損及各癥狀恢復時間采用單磷酸阿糖腺苷藥物進行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要快,實驗表明,帶狀皰疹通過本藥治療效果良好,總有效率可達到95%,治療一個月后遺神經痛僅有5%發病率,優于口服泛昔洛韋(后遺神經痛發生率15%),說明老年帶狀皰疹的治療應更積極,早期急時給予高效足量的抗病毒類藥物是關鍵,抑制病毒的復制,以較少局部神經的損傷,從而能減少后遺神經痛的發生。另外,單磷酸阿糖腺苷的用藥不良反應在此次治療組中未發生。但是,在過去的文獻中也有相關的報道,主要表現為異常過敏反應,如皮疹和瘙癢等,不良藥物反應嚴重者主要表現為冷戰、發燒、過敏性休克等[11]。但主要集中在14歲以下兒童出現這些不良反應[11]。
綜上所述,單磷酸阿糖腺苷臨床上尤適用于老年帶狀皰疹患者,同時建議在本院輸液用藥,以便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因為所有藥物均不能排除不良反應的發生,所以臨床給藥時應膽大心細,方能對患者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