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玉琢
(北京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北京)
急性髓系細胞白血病屬于造血系統(tǒng)的克隆性惡性疾病,具有骨髓、外周血原始及幼稚髓細胞異常增殖等病理特征,病因是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增殖失控抑制正常造血細胞,侵及肝臟、脾臟等部位,引起患者貧血、出血等表現(xiàn),若未及時治療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療本病以化療為主,能控制病情且提高生存質(zhì)量,化療藥能抑制癌細胞生長,但對人體正常細胞也會造成傷害,抑制機體免疫系統(tǒng),引起毒副作用,影響預后。部分學者研究證實,化療時配合經(jīng)濟、有效及可行的中醫(yī)療法能降低毒副作用,便于患者獲得更好的臨床療效[1]。本研究分析急性髓系細胞白血病(AML)患者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研究時段2018.1-2019.9,研究對象是我院接收的64例AML患者,隨機分兩組各32例,觀察組:男女比例 22:10,年齡 21-68歲,均值 (52.09±7.85)歲;病程1-4年,均值是(2.24±1.15)年;其中初治者9例,復發(fā)者8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轉(zhuǎn)化者15例;對照組:男女比例 18:14,年齡 22-69歲,均值 (52.18±7.64)歲;病程1-3年,均值是(2.01±1.02)年;其中初治者13例,復發(fā)者9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轉(zhuǎn)化者10例。兩組比較(P>0.05)。(1)納入: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遺傳學等檢查確診符合WHO(2008年)中AML診斷標準者[2];非M3型;年齡≥18歲者;認知、溝通能力良好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倫理委員會審核。(2)排除:嚴重代謝性疾病者;惡性腫瘤者;心肝腎等功能障礙者;全身感染者;涉及本文用藥過敏者;凝血功能、免疫系統(tǒng)異常者;消化道出血或嚴重胃潰瘍者;懷孕或哺乳期女性;認知、精神障礙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對照組:標準劑量的DA方案誘導化療,在0.9%、250mL氯化鈉溶液內(nèi)加入45mg/(m2·d)鹽酸柔紅霉素對患者靜脈滴注。(1)≤3d:0.9%、100mL氯化鈉溶液內(nèi)加入200mg/(m2·d)阿糖胞苷對患者靜脈滴注,分兩次滴注;(2)4-7d:化療時提供堿化、護肝及止吐等療法,完善口腔、肛門等部位清潔,避免引起感染,病房用紫外線照射2次/d,完善病房清潔消毒工作,預防外界不良因素影響病情康復。
觀察組:標準劑量的DA方案誘導化療與對照組一致,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加減,藥物組成有:赤芍藥、紅花、歸尾、蒲公英、夏枯草、仙鶴草各10g;桃仁、白花蛇舌草、三七、山慈菇各12g,黃芪120g,根據(jù)中醫(yī)辨證加減,上述中藥材清水煎煮取汁300mL,分早晚服用。
觀察指標: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晨間空腹狀態(tài)下肘部靜脈血3mL,離心處理后取上層血清,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干擾素γ誘導蛋白-10(IP-10)及巨噬細胞炎癥蛋白 -1α(MIP-1α)[3]。
近期療效:參考《血液病診斷及療效判斷標準》,完全緩解:貧血、出血等癥狀消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109/L,骨髓中原始細胞<5%;部分緩解:癥狀改善,骨髓中原始細胞5%-20%;未緩解:未達上述標準且骨髓中原始細胞≥20%[4],總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表1 比較觀察指標()

表1 比較觀察指標()
組別 觀察組(n=32) 對照組(n=32) t P sICAM-1(ug/L) 治療前 449.82±43.56 446.85±42.75 0.2752 0.7840治療后 259.73±39.84 362.75±45.86 9.5931 P<0.01 t-- 18.2159 7.5881 -- --P-- P<0.01 P<0.01 -- --IP-10(ug/L) 治療前 2.68±0.57 2.73±0.55 0.3570 0.7222治療后 1.34±0.51 2.26±0.43 7.8015 P<0.01 t-- 9.9106 3.8082 -- --P-- P<0.01 P<0.01 -- --MIP-1α(ng/L) 治療前 211.35±55.86 207.64±53.62 0.2710 0.7873治療后 131.24±29.82 176.51±35.46 5.5272 P<0.01 t-- 7.1566 2.7393 -- --P-- P<0.01 P<0.01 -- --
統(tǒng)計兩組發(fā)生感染、胃腸道反應及肝腎損害的不良反應例數(shù)。
利用SPSS 22.0軟件分析本研究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觀察指標)()t檢驗。計數(shù)資料(近期療效、不良反應)[n/(%)],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比較觀察指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ICAM-1、IP-10及MIP-1α指標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近期療效[(n),%]
64例患者經(jīng)治療后,觀察組感染1例,胃腸道反應1例,未發(fā)生肝腎損害,發(fā)生率6.25%;對照組感染3例,胃腸道反應3例,肝腎損害2例,發(fā)生率25.00%,χ2=4.2667,P=0.0388,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5],治療AML疾病的首選方案仍是化療,以標準劑量DA方案誘導化療為主,具有簡單、起效快等優(yōu)勢,應用鹽酸柔紅霉素、阿糖胞苷等藥物能直接作用在白血病細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環(huán)節(jié),細胞內(nèi)DNA降解發(fā)揮誘導作用,抑制白血病細胞的分裂增殖,促進細胞凋亡且達到殺滅癌細胞的目的,但該項化療方案屬于“雙刃劍”,用藥后能誘導機體發(fā)生感染等不良反應,影響整體療效,因此劉加強[6]學者認為,早期行針對性用藥是穩(wěn)定病情的關(guān)鍵,便于獲得良好的效果。
中醫(yī)學表明,AML屬于“瘤積”“痰核”“溫病”等范疇,以正氣不足為本,邪毒瘀結(jié)為標,主要播散于骨髓及血液內(nèi),乃正氣虧虛耗傷氣陰,導致氣機不利、陰陽失調(diào),涉及虛、瘀、毒、痰等方面,因此治療時遵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原則[7]。王清任《醫(yī)林改錯》指出,補陽還五湯治療本病能提高療效,藥方內(nèi)黃芪益氣固表、托毒排膿,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具有祛邪抗癌、清熱解毒功效;山慈菇、夏枯草及仙鶴草等藥具有扶正祛瘀功效,諸藥聯(lián)合能達到健脾益腎、扶助正氣及益氣養(yǎng)血生髓的作用,現(xiàn)代醫(yī)學表明,黃芪能增強骨折內(nèi)有核細胞分裂生成,使周圍血白細胞量明顯增加,強化粒系造血功能,有利于改善癥狀、提高療效[8]。
本研究兩組比較觀察指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ICAM-1、IP-10及MIP-1α指標較對照組低;近期有效率較對照組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本研究有效率96.87%與佟麗[9]文獻報道內(nèi)有效率93.33%的結(jié)果接近,由此可見:AML疾病發(fā)生及發(fā)展中均有MIP-1α參與[10-11],血清IP-10呈高表達狀態(tài),屬于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sICAM-1參與腫瘤細胞“免疫逃脫”效應,該指標長期呈高水平狀態(tài),對疾病轉(zhuǎn)歸產(chǎn)生影響,因此早期提供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能強化療效、改善患者預后,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AML患者采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能調(diào)節(jié)血清sICAM-1、IP-10及MIP-1α指標,減少不良反應且提高近期療效,具有臨床可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