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
(利川市民族中醫院,湖北 利川)
陰道炎即陰道炎癥,是造成外陰陰道瘙癢、灼痛、刺激和異常流液等一組病癥,是臨床常見的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其病癥以白帶的性狀異變、外陰瘙癢灼痛為主要病癥,同時伴有尿痛、尿急等癥狀,臨床研究表明,重建陰道微生態系統、改善陰道防御能力,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關鍵。常見臨床治療為抗生素或雌激素治療,此類藥物雖可發揮殺滅致病菌的作用,但也抑制了陰道正常菌群的生長,造成患者陰道微生態失調,病情復發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我院評估乳酸桿菌活菌制劑治療陰道炎的臨床療效,現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3例陰道炎患者,其中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52歲,平均 (30.46±5.16)歲,病程 5-25天,平均病程(8.64±1.26)天;其中細菌性陰道病12例,念珠菌性陰道炎10例,滴蟲性陰道炎15例,老年陰道炎6例;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及病癥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1)細菌性陰道病:陰道分泌物牛奶樣,且有臭味;其陰道PH>4.5;胺試驗呈現陽性;檢測線索細胞陽性>20%;(2)念珠菌性陰道炎:在陰道分泌物中有假菌絲;(3)滴蟲性陰道炎:可采用培養法或懸滴法,找到滴蟲可確診;(4)老年陰道炎:依據絕經、盆腔放射治療史、藥物性閉經、臨床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診斷。
納入標準:均臨床陰道炎相關診斷標準,出現外陰灼熱、白帶增多等癥狀;確診后,首次接受治療;無婦科器性疾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不適用抗生素類藥物及乳酸桿菌活菌制劑治療者;肝腎功能受損嚴重者;處于妊娠期、月經期及哺乳期者;有宮內避孕器者;盆腔器官缺損者;不遵醫囑,未完成治療療程者;治療過程中患有其他病癥,停止治療者;藥物不良反應嚴重,停止治療者。
給予患者常規抗生素類藥物治療(如甲硝唑(生產廠家:廈門金日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03083;規格:0.2g×24s×2板 )口服治療,1次 200mg,1天 3次),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患者乳酸桿菌活菌制劑(生產廠家:江西九華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S20030005;規格:0.25×5粒/盒)治療,選用干凈的指套將藥物放入陰道深部,1次1粒,1天1次,治療觀察10天。
(1)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參考《婦產科學》中相關診斷標準,療效判斷:(1)顯著有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涂片檢測后線索細胞明顯減少,胺試驗結果轉陰,陰道pH值<4.5;(2)有效:臨床癥狀有好轉,涂片檢測線索細胞減少,胺試驗結果轉陰,陰道pH值<4.5;(3)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著有效+有效)/例數×100%
(2)記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復發率,不良反應包含惡心、腹痛及皮疹等不良事件的例數;檢查患者陰道炎癥狀及體征的復發率。
(3)患者治療前、后的化驗檢查結果,(1)以患者前、后陰道拭子取陰道分泌物實施檢查,HE染色涂片鏡檢找到的線索細胞,≥20%者為陽性;(2)分泌物中加入10%氫氧化鉀,并有魚腥臭味,胺試驗陽性(+);(3)pH試紙檢測患者陰道分泌物,pH>4.5為陽性。
采用SPSS 20.0統計學系統軟件分析數據,以百分比(%)描述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為93.02%高于患者治療前的總有效率62.79%(P<0.05),見表1。

表1 比較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n,%)
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惡心1例,腹痛1例,皮疹0例,總發生率為 4.65%(2/43),復發率為 6.97%(3/43),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復發率有顯著改善,安全可靠,差異有意義 (P<0.05)。
治療后患者線索細胞轉陰率(79.06%)、胺試驗轉陰率(81.39%)及pH恢復正常率(88.37%)均高于治療前,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患者治療前、后化驗檢查結果(n,%)
陰道炎是臨床婦科炎癥疾病,由多種病原體誘發,其表現為細菌性陰道病、滿滴蟲性陰道炎及念珠菌性陰道炎等[2]。導致女性陰道炎的主要因素為陰道內部的細菌感染,通常情況下,因女性陰道內壁會分泌堿性物質,可有效抑制細菌群落的生存,可有效維持陰道內部細菌的平衡。但陰道內部細菌失衡時,會提高陰道侵入性,其穩定性快速下降,且因陰道失衡造成大量陰道桿菌等菌落死亡,導致細菌的生活空間擴大,逐漸在女性陰道內大量繁殖,進而導致女性陰道內的酸堿性紊亂。故健康婦女陰道內存在著多種微生物群落,其菌落群之間相互制約,維持陰道生態平衡,若破壞平衡或感染致病菌,可導致患者陰道炎病發[3]。隨著女性內部環境的失衡,造成陰道白帶增多,且顏色較深、外部瘙癢等,而病癥初期,無明顯癥狀,不容易引起好的注意,但隨著病情發展面,可導致患者盆腔、腹部出現各類疾病,嚴重會造成患者不孕,其危險性極高,但陰道內部組織對女性而言是無痛無知的,前期患者不會有特別明顯的不適,從而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造成病情不斷惡化,進而加重,轉移至盆腔部位,其位置疼痛敏感度極高,一種轉移,后果不堪設想,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故采取有效的治療是其關鍵。
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常用的甲硝唑是抗厭氧菌、原蟲感染的硝基咪唑類藥物,可針對性地對陰道炎實施抗菌治療,迅速殺滅陰道內的致病菌,從而控制患者疾病情況,其臨床治療效果確切,但在致病菌被殺滅的同時,大部分的優勢菌群也會受到影響,故抗生素類治療具有一定較高的復發率,且易造成二重感染[4]。同時,長時間藥物的使用,易造成患者頭暈、惡心、肝臟損傷等不良癥狀,且易使患者產生抗藥性,其臨床效果并不理想。故尋找一種更安全有效的代替藥物是提高床療效的關建。乳酸菌是維持女性陰道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物質,其作用機制為:可在患者體內分泌H2O2,有效殺滅致病病原菌;陰道上皮糖原經乳酸桿菌分解產生乳酸,促使陰道呈弱堿性,抑制病原菌生長繁殖;可沾附在上皮細胞,占據病菌位置,競爭營養物質,抑制病菌生長;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不良免疫反應。可有效保持患者陰道酸性環境,故乳桿菌活菌制劑的使用可外源性補充陰道乳桿菌,促進陰道內正常菌落的發育,通過生物拮抗作用間接抑制,維持其清潔度、重建微生物平衡、恢復其抵抗力、有效消滅致病菌,避免甲硝唑治療過程中引起的病菌耐藥性,對細菌性陰道炎安全有效的治療[5-6]。同時在微生物平衡的陰道環境中提高其自凈能力,從而加強陰道抗感染能力,其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本實驗探究中,患者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為93.02%明顯高于治療前的62.79%;治療后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復發率有顯著改善,治療后線索細胞轉陰率、胺試驗轉陰率及pH恢復正常率均高于治療前,其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抗生素藥物殺滅細菌的基礎上,給予患者乳桿菌活菌制劑治療,可有效恢復患者陰道正常的菌落,促進線索細胞轉及胺試驗轉陰率顯著改善,提高患者pH恢復率,從而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同時有效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及復發率,可見乳酸桿菌可有效防治陰道菌落失調而誘發的多種疾病,其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乳酸桿菌活菌制劑治療陰道炎,可有效抑制致病菌的定值和繁殖,及時調整患者陰道菌落生態平衡,其臨床效果顯著,不良事件發生率及復發率顯著降低,安全性較高。故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