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珍
(山西省榮軍醫院,山西 太原)
最近幾年,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明顯增多,而慢性心衰是其中比較多見的一種疾病,并且隨年齡越高患病幾率越大,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慢性心力衰竭也就是所謂的慢性心衰。慢性心衰屬于病變,而且是進行性的,患者一旦患有慢性心衰疾病,雖然患者心肌損害不會產生新的,但是病情也會在不斷發展。主要檢查方法為:二維超聲心電圖、實驗室檢查、X線胸片等,在臨床上治療慢性心衰患者,主要是以防范以及緩解患者的各種不適癥狀的出現,或者是最大程度使患者癥狀減少,其最終目的是使慢性心衰患者死亡概率以及控制。導致患者患慢性心衰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患者血管壁發生退行性病變;患者內皮細胞發生一定程度的損傷等等。種種原因都會致使患者心臟功能以及結構產生一定的改變,是一組臨床綜合征。也就是患者多種原因的心臟疾病慢慢發展而來,基礎病因有很多種,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等。但是心力衰竭這是疾病發展的最終結果,同時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據心力衰竭部位的差異,可以分為:“全心衰”“右心衰”“左心衰”,左心衰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狀況不是很好,所以,對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诖耍疚闹饕治雠c探究采用地高辛與呋塞米相結合的方式對該疾病患者開展治療,從我院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慢性心衰患者中隨機挑選80例作為研究對象,比較慢性心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現總結如下。
從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慢性心衰患者中隨機挑選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到兩個組,分別為對比組(40例)與研究組(40例)。對比組中男性慢性心衰患者21例,女性慢性心衰患者19例,年齡范圍在(54-84)歲,平均(69.57±12.46)歲。研究組中男性慢性心衰患者22例,女性慢性心衰患者18例,年齡范圍在(53-85)歲,平均(69.47±12.37)歲。這80例患者都是通過臨床相關檢查后明確為慢性心衰患者,并且排除相關疾病,如:患者心跳動過于緩慢、哮喘等。對比組和研究組心力衰竭患者的資料,其P>0.05,數據相差符合規定,有比較意義。
對比組心力衰竭患者開展常規與呋塞米相結合的治療方式。一般常規治療具體方式為:囑咐慢性心衰患者要多注意休息,盡量少一些走動,并且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對患者給予吸氧等一系列治療方案。除此之外,要指導患者合理膳食,最大程度的少攝入水鈉;對慢性心衰患者開展“β-受體阻滯劑”結合“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方式進行治療。讓心力衰竭患者給予患者口服鹽酸貝那普利片5毫克,一天一次,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片25毫克,一天一次。在上面治療方式前提下,再給予患者服用呋塞米(20毫克×100片)一片,一天服用一次。而研究組心力衰竭患者在對比組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礎上,再結合地高辛方式開展治療,給予地高辛(0.25mg/片)0.125mg,一天一次。
比較對比組與研究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情況。若心力衰竭患者開展藥物相結合的治療方式以后,患者心臟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并且改善程度大于II級,而且患者的癥狀、身體情況得到明顯的好轉,則為顯效;若心力衰竭患者開展藥物相結合治療方式以后,患者心臟功能有所改善,并且改善程度大于I級,而且患者的癥狀、身體狀況得到好轉,則為有效。倘若心力衰竭患者開展藥物相結合的治療方式以后,患者心臟功能沒有得到改善,而且患者的臨床一些癥狀沒有得到好轉,以及患者的身體情況沒有變化,則為無效。
一般情況下,在進行數據分析時運用SPSS 17.0軟件,使用t對計數資料進行科學合理的驗證,用均數標準差χ2表示對比組以及研究組心力衰竭患者的計量數據,其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組慢性心衰患者中,顯效慢性心衰患者32例,有效慢性心衰患者3例,總治療有效率為87.5%,而研究組慢性心衰患者中,顯效慢性心衰患者36例,有效慢性心衰患者3例,總的治療有效率為97.5%,比較對比組慢性心衰患者與實驗組慢性心衰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難看出,對比組慢性心衰患者治療效果(87.5%)明顯低于研究組慢性心衰患者(97.5%),其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對比組和研究組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心血管疾病是我國發病率很高的一種疾病,并且死亡率很高,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慢性心衰屬于病變,而且是進行性的,患者一旦患有慢性心衰疾病,雖然患者心肌損害不會產生新的,但是病情也會在不斷發展。臨床上慢性心衰特點為:大部分為老年患者;死亡人數日益遞增;醫療衛生支出相對于其它疾病較多。臨床多表現為患者運動耐量受到一定限制的呼吸困難,并且部分患者由于液體潴留引起的體循環出現淤血或者是患者肺部出現淤血等。在臨床上主要檢查方法為:二維超聲心電圖、實驗室檢查、X線胸片等,在臨床上治療慢性心衰患者,主要是以防范以及緩解患者的各種不適癥狀的出現,或者是最大程度使患者癥狀減少,其最終目的是使慢性心衰患者死亡概率以及控制。經過研究表明,導致患慢性心衰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患者血管壁發生退行性病變;患者內皮細胞發生一定程度的損傷等等。相關研究人員在長期不間斷的分析與探究以后,要想從本質到治療慢性心衰患者,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主要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心臟負荷以及提高患者心肌的收縮力等。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技術的不斷更新,臨床上對于慢性心衰患者來說,已經普遍使用呋塞米與地高辛。呋塞米藥物應用到臨床上具有見效快等特點,是一種利尿性質的藥物。主要功效是抑制鈉的吸入,利用患者腎小管髓袢升支達到抑制的目的。而且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水鈉潴留等,因此,臨床上在治療心力衰竭患者過程中,要盡早給予呋塞藥物治療。而地高辛地一種中效強心苷類藥物,味道苦,屬于洋地黃類藥物的一種,排泄速度很快。臨床上使用該藥物能夠改善患者正性肌力,有效的控制患者心臟傳導,能夠有效的加強患者機體細胞里面鈉的水平,降低患者住院概率,并且能夠提高患者心臟排量,達到患者心臟功能改善的目的。本文經過研究表明,對比組慢性心衰患者采取常規結合呋塞米治療方式,而研究組慢性心衰患者采取地高辛與呋塞米相結合的方式治療,經過治療以后,對比組慢性心衰患者中,顯效慢性心衰患者32例,有效慢性心衰患者3例,總治療有效率為87.5%,而研究組慢性心衰患者中,顯效慢性心衰患者36例,有效慢性心衰患者3例,總的治療有效率為97.5%,比較對比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難看出,對比組心力衰竭患者治療效果(87.5%)明顯低于研究組心力衰竭患者(97.5%),其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因此,不難看出,臨床上在治療心力衰竭患者時,采取聯合用藥的治療方式,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能夠最大程度的規避采取一種藥物進行治療的不足,患者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延長患者壽命,降低慢性心衰竭致死率。
總體來說,采取地高辛與呋塞米相結合的方式對慢性心衰竭患者展開治療,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療效果更佳,患者心臟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身體情況也得到明顯的好轉,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在臨床上要加大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