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招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 廣州)
在膽胰疾病診治過程中,逆行胰膽管造影術應用較為廣泛,且臨床發展時間較長,在疾病診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此項操作為有創性操作,術后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情況,不利于患者預后恢復[1]。其中胰腺炎是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臨床重視探究具體誘因,并給予有效預防干預工作。本文分析了ERCP術后胰腺炎的原因,并探究了預防ERCP術后胰腺炎的護理對策,取得了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對在我院接受ERCP術治療70例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5例。對照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27-89歲,平均年齡54歲,其中膽總管結石14例,慢性胰腺炎5例,膽管狹窄4例,膽囊炎2例,膽囊結石1例,膽管占位3例,梗阻性黃疸1例,壺腹部腫物2例,肝占位1例,胰腺癌2例;實驗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26-83歲,平均年齡55歲,其中膽總管結石17例,慢性胰腺炎3例,膽管狹窄3例,膽囊炎1例,膽囊結石3例,膽管占位3例,梗阻性黃疸1例,壺腹部腫物1例,肝占位2例,膽管擴張1例。上述資料組間差異對結果影響較小,可比較。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注重積極配合醫師操作,術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做好應急處理準備工作;試驗組在基礎護理同時,配合開展預防性護理干預工作,措施:(1)成立專門護理小組,由科室負責人擔任組長,組員均具有ERCP手術和胰腺炎護理經驗,全部組員入組前需進行培訓,考核通過后入組工作;(2)胰腺炎誘因分析,誘因包括操作者的無菌觀念及操作技術、十二指腸鏡的清洗消毒滅菌情況、患者的病史及心理狀況等,根據誘因制定針對性預防護理措施;(3)預防護理措施:(1)術前護理:注重十二指腸鏡的清洗消毒與滅菌,ERCP術需在十二指腸鏡引導下進行,如果十二指腸鏡清洗不徹底,會增加感染風險,十二指腸鏡結構精密復雜,給清洗帶來難度,因此要重視十二指腸鏡活檢孔道、抬鉗器腔道、先端部的清洗[2],嚴格遵守《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對十二指腸鏡進行清洗消毒,干燥后送供應室行環氧乙烷滅菌;強化患者基本情況評估工作,若患者伴有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胰腺炎病史等問題,術前按醫囑給予小劑量生長抑素,對于情緒波動較大患者,護理人員必須給予安撫,告知患者手術過程,指導如何配合,引導其放松心態,轉移注意力,術前10-15分鐘按醫囑靜脈推注安定、杜冷丁等鎮靜藥;(2)術中干預:使用一次性耗材,并保證耗材在有效期內,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避免污染;熟練配合醫生用斑馬導絲引導造影導管插膽總管,盡量避免多次插管,多次插管會導致十二指腸乳頭水腫,胰液引流受阻而誘發胰腺炎,若誤插管進胰管,應停留胰管支架引流;插管成功后,抽吸造影劑時必須保證注射器內空氣排空,向造影導管注射造影劑過程中若存在阻力,必須立即停止注射,告知醫生,同時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所有患者常規停留鼻膽管引流。(3)術后管理:術后常規禁食禁飲24小時,并發胰腺炎者適當延長禁食時間,術后3小時、24小時查血尿淀粉酶,并追蹤結果,術后24小時復查血尿淀粉酶正常者,且無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給予半流、低脂飲食,如:粥、面,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若血淀粉酶高于正常值的三倍者,提示ERCP術后并發胰腺炎,需繼續禁食禁飲,并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腹痛、嘔吐、發熱等癥狀,有無腹肌緊張、反跳痛等體征,必要時行胃腸減壓;做好鼻膽管引流護理工作,保持其暢通,妥善固定鼻膽管,防管道脫落,觀察引流液的色、量、性質。遵醫囑靜脈點滴生長抑素、抗生素、營養液等藥物。
觀察患者術后血尿淀粉酶、血常規的值,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術后24小時內血淀粉酶超過正常值3倍,伴有腹痛提示胰腺炎,根據住院時間對胰腺炎程度進行評估,延長住院時間2-3天為輕度;延長住院時間4-10天為中度;延長住院時間>10天,并發生出血壞死性胰腺炎、蜂窩織炎、假性囊腫為重度[3-4]。
數據處理使用SPSS 24.0軟件,計數資料,表示為[n/(%)],值進行檢驗,統計學意義指標:P<0.05。
試驗組術后胰腺炎發生率為2.86%,低于對照組11.43%,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胰腺炎發生率比較[n(%)]
ERCP術后胰腺炎會影響手術效果,嚴重時甚至威脅患者健康狀況,因此臨床尤為重視術后胰腺炎預防工作,但目前預防措施尚未達成共識,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和臨床工作開展狀態予以進一步探究分析[5-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胰腺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原因分析如下:就ERCP術后胰腺炎發生而言,主要與患者和操作兩方面因素有關,患者方面包括Oddi括約肌障礙、胰腺炎病史、心理狀態不佳;操作方面包括十二指腸鏡的清洗消毒滅菌情況、操作者無菌觀念、反復多次插管對乳頭造成機械性損傷、造影劑等。為了取得良好的干預效果,護理人員針對上述因素實施護理干預,術前重視信息評估和分析,并注重十二指腸鏡的清洗消毒與滅菌;術中規范操作,注意無菌操作,避免污染器械,盡量一次插管成功,避免多次插管,緩解機械性刺激;術后則重視飲食護理、引流管護理及病情觀察,發揮綜合性預防效果,較常規護理方式更為有效,降低胰腺炎發生率。同時ERCP術的操作和護理由專業團隊進行,操作更為規范,避免人為疏忽或操作不當導致增加風險因素,從而更利于患者安全。
綜上,針對ERCP手術患者,術后容易出現胰腺炎情況,不利于病情恢復,開展科學有效預防工作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