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
(十堰市太和醫院 整形美容燒傷科,湖北 十堰)
嚴重狗咬傷伴隨身體創傷及疼痛嚴重癥狀,而且此時患者身心受到驚嚇、疼痛及擔心死亡等因素,負性情緒嚴重,甚至出現絕望心理,難以依從性治療及護理,預防狂犬病感染處理不足,影響預后[1]。針對此種情況,需重視對患者的護理干預,而傳統護理中雖然緩解癥狀,減輕不適,但未能充分針對患者心理狀態加以疏導,而且患者對狗咬傷后處理事項了解不足,難以完全配合醫護工作[2]。而開展認知行為療法,加強對患者情緒、認知及行為管理,可提高依從性,疏導負性情緒。為此,本次研究對認知行為療法干預嚴重狗咬傷患者負性情緒的效果進行了探討,如下。
研究選擇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嚴重狗咬傷患者103例作為資料,均經臨床確診,且具備正確思維和表達能力[3]。隨機分組,對照組51例,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齡12歲至65歲,平均(38.74±3.08)歲,最大傷口長8cm-20cm,平均(13.62±0.42)cm,咬傷位置1個至4個,平均(2.03±0.32)個,主要咬傷位置:頭面部15例,上肢12例,下肢及臀部24例;觀察組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齡12歲至64歲,平均(38.58±3.12)歲,最大傷口長8cm-21cm,平均(13.69±0.45)cm,咬傷位置1個至4個,平均(2.05±0.34)個,主要咬傷位置:頭面部17例,上肢13例,下肢及臀部22例;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病變患者、心理疾病患者、智力缺陷及認知障礙患者等。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行常規護理干預,評估咬傷程度,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做好清洗及用藥,指導正確用藥方法及時間,并放置引流管促進污物及滲出物跑出,指導康復注意事項[4]。
1.2.2 觀察組
在上述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加強認知行為療法干預,如下:①心理護理,狗咬傷伴隨創傷大、出血及疼痛嚴重特征,且患者受到狗咬傷驚嚇刺激、疤痕遺留及狂犬病風險等而出現焦慮、抑郁、激動、恐慌等負性情緒狀態,此時需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引導其正確認識狗咬傷,從狗咬傷過程中解脫,并引導其訴說內心擔憂情緒,逐漸排解負性情緒[5]。②健康教育,不良心理狀態及不配合治療行為多是由于患者對相關知識的了解不足,需展開系統性健康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認知,認識到狗咬傷盡早正確處理對預防狂犬病,減輕機體不適的作用,并指導其治療相關注意事項,如嚴禁煙酒、辣椒、酸醋等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6]。③放松訓練,指導患者逐漸全身放松,可采用腹式呼吸聯合舒緩音樂引導,首先指導患者感受自身緊張行為,如咬緊牙關、握緊拳頭,再引導患者放松,感受到放松后機體狀態及主觀感覺。指導患者全身放松,從頭部、軀干、上肢、下肢等逐一想象放松。④鞏固指導,定期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及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針對負性情緒加強針對性疏導,并補充健康知識了解不足情況,尤其針對患者認知錯誤及時糾正,要求患者復述糾正的錯誤認知,能夠充分依從治療[7]。
評價兩組焦慮、抑郁改善效果,結合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焦慮程度評價,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結合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抑郁程度評價,分數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結合本院自制健康知識調查問卷評價患者對狂犬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包含狂犬病感染因素、是否定期注射狂犬病疫苗、家養犬是否攜帶狂犬病毒、治療注意事項、咬傷暴露后除狂犬疫苗還需其他什么藥物及自我護理方法等,滿分100分,90分以上為優,80-89分為良,60分-79分為及格,及格率=(優例數+良例數+及格例數)/總例數×100%。觀察狂犬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含疼痛、紅腫、瘙癢、發熱、眩暈、嘔吐等。
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 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表1 可知,護理前,兩組焦慮及抑郁評分高,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及抑郁評分降低,且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負面情緒控制效果比較(分,±s)

表1 兩組負面情緒控制效果比較(分,±s)
組別例數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51 62.42±9.45 45.65±5.87 64.19±10.25 46.11±6.77對照組 52 61.86±9.48 53.03±6.17 64.12±10.21 55.08±8.12 t -- 0.30 6.21 0.03 6.08 P -- >0.05 <0.05 >0.05 <0.05
分析表2 可知,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及格率94.12%高于對照組78.85%,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分析表3 可知,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7.84%低于對照組23.08%,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疫苗接種不良反應比較(%)
近年來雖然我國加強動物管理,城市也出臺各類寵物管理條例,對家養寵物和社會流浪犬嚴格控制,降低狗咬傷事件的發生,但仍有部分群體發生意外情況,出現嚴重狗咬傷,伴隨狂犬病風險[8]。雖然人們對狗咬傷后處理措施了解不全面,但多對狂犬病存在恐懼心理,嚴重患者不僅擔心疤痕、疼痛等,還擔心狂犬病潛在生命安全威脅[9]。患者入院后快速及時清洗傷口,并對創口進行疏松縫合,給予破傷風毒素和疫苗聯合注射治療,改善預后,而常規護理中雖然針對患者生命體征、癥狀表現及治療過程開展護理,但未能考慮到患者心理狀態,安撫不足,健康教育不足,未能取得患者信任,降低依從性,不僅負性情緒嚴重,甚至降低耐受度,難以規避疫苗接種不良反應[10]。而開展認知行為療法針對患者心理狀態展開心理疏導和情緒排解,并普及狗咬傷后處理流程及積極配合治療的作用,尤其告知接種疫苗相關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嚴格遵從醫囑健康飲食,規范作息,利于提高治療效果,加快恢復。而且認知行為療法可幫助患者快速恢復理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信任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焦慮及抑郁評分高,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及抑郁評分降低,且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及格率94.12%高于對照組78.85%,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7.84%低于對照組23.08%,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開展認知行為療法對疏導負性情緒,調節心理狀態有積極作用,并引導患者增強對狂犬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減少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發生,護理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認知行為療法干預嚴重狗咬傷患者對調節負性情緒有積極的作用,也是豐富患者認知,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