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櫟瑾,曾清琴,黃碧霞
(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廣東 深圳)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通常發生于妊娠中晚期,以血清總膽汁酸水平增高、全身性皮膚瘙癢為早期癥狀表現,ICP 可造成早產、胎兒宮內窘迫,引起產后出血,即使在有嚴密胎兒宮內監護情況下,也不能排除隨時24小時胎死宮內可能,所以需及時終止妊娠[1]。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DP)也屬于較為常見的妊娠合并癥,可并發妊娠期糖尿病、造成新生兒低血糖、巨大兒、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畸形、胎兒肺部發育遲緩等,嚴重威脅著母嬰健康,臨床上對于此類患者應盡量延長孕周[2]。目前國內外對于HDP 合并ICP 的研究報道相對較少,既往研究表明其發生率約為0.66%-1.32%,因此增加了臨床治療難度[3]。本文選取于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產檢并分娩的孕婦,HDP 合并ICP 孕婦95例作為試驗組,同期選擇健康孕婦95例作為對照組,分析HDP 合并ICP 對早產、新生兒窒息、圍產兒死亡、低出生體重兒等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的影響,現闡述如下。
于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產檢并分娩的孕婦,選取HDP 合并ICP 孕婦95例作為試驗組,同期選擇健康孕檢孕婦95例作為對照組。統計分析一般臨床資料:試驗組年齡值為22-36歲,平均(27.4±3.1)歲,其中經產婦48例、初產婦47例。對照組年齡值為21-35歲,平均 (28.5±3.2)歲,其中經產婦45例、初產婦50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結果P值>0.05,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入選及排除條件[4]:入組標準:均于我院接受正規產檢并分娩的單胎孕婦;無凝血功能障礙;可正常溝通,神志清晰。排除標準:多胎妊娠、患者妊娠前已患有各類全身急慢性病、肝臟疾病、膽道疾病及自身免疫病;有其他的妊娠并發癥及合并癥,如妊娠期糖尿病、嚴重腎臟疾病;有不能用ICP 解釋的實驗室檢查異常。
回顧性分析兩組孕婦全部的臨床資料,ICP 診斷標準為無誘因的皮膚瘙癢及空腹血清TBA≥10μmol/L,排除因其他疾病所致肝功能障礙或皮膚疾病所致瘙癢,HDP 診斷標準參考第8 版《婦產科學》[5],納入本研究的孕婦均于孕13周前建立孕婦檔案,并于孕期進行正規產檢,直至結束分娩。
觀察對比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包括新生兒窒息、低出生體重兒、胎兒窘迫、圍產兒死亡及羊水污染、早產、剖宮產等發生率。
匯總并分析觀察主體的研究數據,并利用SPSS 22.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計數資料以[例(%)]描述,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描述,行t檢驗。當P值低于0.05時,說明存在較高的檢驗價值。
表1 顯示,兩組孕婦羊水污染、早產、剖宮產等發生率,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妊娠結局觀察對比[例(%)]
表2 顯示,兩組新生兒窒息、低出生體重兒、胎兒窘迫等發生率,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個組別新生兒結局觀察對比[例(%)]
在正規產檢的過程中,應對孕婦血清總膽汁酸(TBA)水平進行檢測,若其結果正常,也需注意定時復查,若TBA ≥10.0μmol/L,診斷為ICP,提示存在不良妊娠結局可能[6]。既往研究表明,ICP 患者即使在有嚴密胎兒宮內監護情況下,也不能排除隨時24 小時胎死宮內可能[1],所以無論患者ICP 病情嚴重與否,都需密切監護胎兒,以防圍產期胎死宮內的發生。對于ICP 患者圍產期胎兒死亡,目前臨床尚未明確其具體發生機制,但少數研究認為患者TBA 水平升高后,膽鹽會沉積在胎盤絨毛間隙,并對營養交換和氣體交換造成影響,隨之降低胎盤儲備功能。一旦發生應激反應,則導致胎死宮內、羊水污染、早產、胎兒窘迫、產后出血等發生率增加,加之TBA 具有一定毒性,易引發新生兒窒息和胎兒、新生兒圍產期死亡。而在孕婦妊娠過程中,HDP 也十分常見,可引發多種并發癥如蛋白尿、肺水腫、肝功能障礙等,危及母兒健康。對于HDP 合并ICP 患者,盡管目前研究較少,但其所致不良妊娠結局較為嚴重,因此需注意及時監護和觀察,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預,以改善妊娠結局[7]。本文的研究中,對比發現兩組羊水污染、早產、剖宮產等發生率,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價值(P<0.05)。對比發現兩組新生兒窒息、低出生體重兒、胎兒窘迫等發生率,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價值(P<0.05)。本研究結果提示HDP合并ICP 極易增加胎兒和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
綜上所述,HDP 合并ICP 會增加早產、剖宮產、新生兒窒息、低出生體重兒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且對圍生期母嬰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嚴重威脅,所以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預,以改善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