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永高,秦林猛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五地質勘查院,河南鄭州 450001)
地質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準確可靠地向國家提供各種礦產資源和地質資料,是國家經濟建設的先行產業、基礎產業,是地質找礦、區域地質調查、工程地質勘察、石油天然氣開發、水文水井、工程基礎施工的重要方法。所有地質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地質裝備,地質裝備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地質工作的質量、成本、安全和經濟效益,是地勘單位生存之根本。
在20 世紀90 年代,地質工作迎來了黃金20 年的發展期,地質裝備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快發展。隨著地質單位分類改革的推進,地勘單位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圍繞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中資源環境保障方面的突出問題,在生態保護、水土保持、污染治理、防災減災等領域,開創地質工作“全方位”“多元化”助力區域發展的新模式。地質裝備及管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巨大挑戰。
以某單位主要裝備情況為例,數據截止到2019 年12 月31 日。
2.1.1 地質裝備基本情況
設備新度系數是指企業設備固定資產凈值占設備固定資產原值的比例。設備新度系數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該企業所有設備的新舊程度。設備新度系數=年末企業全部生產設備固定資產凈值(萬元)/年末企業全部生產設備固定資產原值(萬元)×100%。
截至2019 年12 月31 日,該單位通用設備10 760 臺(套),設備新度系數為0.17;專用設備2053 臺(套),設備新度系數為0.22。原機械工業部于1982 年12 月制訂的《機械工業企業設備管理水平的要求》所提出的企業生產設備應保持新度系數大于0.55 的要求,這個差距是明顯的。
地質勘查主要裝備各型鉆機163 臺(套),新度系數為0.19(圖1)。其中,各類進口鉆機18 臺(套),占比11%;各類國產巖心鉆機105 臺(套),占比64.42%;水井頁巖氣鉆機20 臺(套),占比11.9%;各類工程鉆機12 臺(套),占比7.36%;取樣鉆機8臺(套),占比4.90%。
2.1.2 近5 年新增地質裝備情況
2015 年以來,專用設備購置3326 臺(套),新增投資11 002萬元,通用設備購置874 臺(套),新增投資11 393 萬元(圖2)。5年來無論是通用設備還是專用設備投入資金下滑的速度都很快。其中,通用設備從2015 年的7813萬元,減少為2019 年的268萬元,投資減少3.4%;專用設備從 2015 年 的3684 萬元,減少為2019 年的3459 萬元,投資減少93%。

圖1 各類型鉆機占比

圖2 近5 年新增地質裝備情況
地質裝備管理重視程度不夠。按屬地化管理要求,各地勘單位一般隸屬于各省地礦局或其他地勘局。多數地勘單位地質裝備管理工作一般由地勘單位的財務或經濟管理部門負責。大部分管理人員缺乏地質裝備專業理論知識,平時的主要工作就是填報各類報表。
管理手段落后主要表現在:①沒有建立專管成線、群管成網的網絡體系;②未制定全效益的考核管理目標,更沒有將目標量化考核;③缺乏全員、全過程管理意識,一般僅停留在采購、驗收、發放、填報各類報表等后期管理,不關注、不重視地質裝備的規劃、設計、制造前期管理;④未建立科學的設備投資與改造體系,地質裝備投資存在盲目性;⑤未建立有效的獎罰機制或獎罰機制執行不嚴格。
人員素質低、維修服務能力差,主要表現在:①缺乏具備地質裝備管理專業人才;②缺乏具備操作地質裝備的職業技能人才;③缺乏專門的維修機構或具備專業維修技能的維修人員和維修場地。
以鉆探機械裝備為例,從20 世紀20 年代開始,國外的鉆機經歷了手把式鉆機、油壓給進回轉式鉆機、全液壓動力頭鉆機3個階段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特別是高新科技元件、材料的應用和液壓技術的發展,國外開始在原有的液壓回轉巖心鉆機基礎上研究高度機械化、移動便捷全液壓動力頭鉆機。進入21 世紀,國外在模塊化全液壓鉆探設備研究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我國在20 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整體工業化程度不高,基本上都采用國外鉆機,特別是前蘇聯鉆機得到廣泛普及,如XU-600、XU-1000 等。為了追趕國外先進鉆探設備技術,原地礦部先后成立了多個專門生產鉆機的廠家,如原張家口探礦機械廠、原西北探礦機械廠、原衡陽探礦機械廠、原重慶探礦機械廠等部屬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研制和發展,國內地質裝備行業有了較快發展,實現了完全國產化,基本上取代了外國鉆機。我國全液壓動力頭巖心鉆機也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研制。目前,國內已有多個生產廠家研制出全液壓動力頭鉆機,國產全液壓動力頭鉆機以優良的性能、低廉的投資和使用成本,深受國內廣大用戶歡迎。
雖然國內的鉆探設備有了較快發展,基本滿足了國內地質勘查工作需要,但是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預測未來主要的發展趨勢:①適用于多種工藝方法的多功能鉆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如聲波鉆機、雙動力頭鉆機、車載皮卡多功能鉆機將迎來大發展;②適合地勢險要、交通不便的山區組合式鉆機目前還處在研發試制階段,應是今后的一個發展趨勢;③適合城市地質勘查工作,具有移動靈活、噪聲低、能耗少并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鉆機,將是今后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④先進與落后的狀態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疊加存在。
3.2.1 國外主要設備管理制度簡介
(1)美國后勤工程學。后勤工程學是美國20 世紀60 年代興起的一門學科,它起源于軍工領域,起先是研究武器裝備存儲、供應、轉運、維修的科學,主要包括系統工程、后勤保障和維修等級劃分。
(2)英國設備綜合工程學。設備綜合工程學是英國人丹尼斯在20 世紀70 年代的一個國際設備工程年會上提出來的,為了尋求最經濟的壽命周期費用,主要包括工程技術、組織和財務經濟3 個方面。
(3)日本全員生產維修。全員生產維修是日本在美國生產維修體制之后于20 世紀70 年代初提出的,又稱全員生產維修體制。它的最主要特點是:①全過程,不僅重視設備的后期管理,也重視前期的規劃、設計、制造;②全員參加,上至領導,下至一般員工,都必須參與到設備管理過程中,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共同把設備管好、用好;③全效率,要求制定目標考核效益指標,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目標。
3.2.2 地勘單位地質裝備管理制度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地勘單位開始實行前蘇聯的計劃預修制,它屬于一種預防性的維修管理制度。主要特點:①計劃性;②屬于事前預修為主,事后維修為輔的管理模式。不同的設備購置時間不同,工作小時數不同,所處的環境和操作人員素質等因素影響裝備性能和管理效果。因此,它主要以預防性的定期檢查、保養和修理為主,適當輔以事后維修。這種制度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地勘單位應根據新形勢、新需要對這種管理模式進行系統總結,做到揚長避短。
建立持續對老舊地質裝備進行更新改造的良性循環機制。依靠科技進步,采用高新和實用技術,充分利用現有裝備和物資對老舊地質裝備進行改造。對技術落后、性能差、修理費用高、使用壽命短的地質裝備強制報廢。
加強新購或技術改造設備的經濟技術論證工作。由多部門參與,從經濟性、可靠性、先進性、安全性、實用性、維修性等方面進行系統經濟論證,確定最優、最經濟的方案,最大限度克服投資的盲目性,提高設備投資效益。
根據地質裝備發展和地勘單位實際,積極引入先進的管理制度和理論。以地質裝備的全效益為最終落腳點,以地質裝備的全過程為研究對象,組織與地質裝備管理有關的所有部門和全體人員參加的全員地質裝備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全領域、全網絡的全員地質裝備管理體系網絡(圖3)。

圖3 全員管理體系
全效益的管理目標,要求地質裝備管理工作在追求質量效益、技術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上,全面實現地勘單位的最佳經濟效益。全效益的管理目標,是地質裝備綜合管理的核心,是實現激勵機制的重要依據,是考核地勘單位裝備管理水平的主要標準。根據地勘單位實際,制定可操作性強、具體量化的考核目標,真正做到執行嚴格、獎罰分明。
設備維修專業化、社會化是工業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比如汽車行業,現已實現了高度的社會化和專業化服務體系。隨著地勘裝備不斷向智能化、網絡化、集成化、模塊化發展,地勘單位也必然融入到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的大潮中。將來地勘單位只需要負責地質裝備的現場維護保養、故障排除和小修工作,而技術復雜的大修和技術改造等工作將全部委托給覆蓋面廣、專業性強、技術水平高及收費相對合理的專業修理廠或裝備生產制造商負責。讓專業人做專業的事,這種高度社會化、專業化的服務,不僅彌補了地勘單位在地質裝備管理中的短板,也加深了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系,且實現了合作共贏。
地質裝備僅限于專用和通用設備,并未考慮其他裝備。目前,專業化、社會化技術服務在地勘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距離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這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