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彬,吳忠冬,葛 毅,龍洪旭,楊 焰,廖有為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沙 410000)
油桐屬于大戟科油桐屬植物,是我國特有的大本油料樹種。我國油桐的重點產區是湖南湘西以及重慶,桐油生產量占到了全球70%以上[1]。
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環保政策不斷深入,桐油重新受到了人民的重視,由于生桐油存在酸值高不耐儲存、氣味大的問題,限制了其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目前對于溶劑萃取法精制桐油的工藝優化的研究較少,本文利用溶劑萃取法對生桐油進行精制,并對脫酸工藝進行了研究,進一步改善桐油的品質。
桐油,工業級;無水酒精,分析純;KOH,分析純;合成沸石;KI,分析純;淀粉,食品級;Na2SO3,分析純;環己烷,分析純;HCl,分析純;無水乙酸,分析純;I-Cl,分析純;酚酞,IND。
HZ-HG-602N和FA2004型電子天平;98-I-B型電子恒溫電熱套;AF-1018數顯加熱電力攪拌器;DW-3型數顯電動攪拌器;SHZ-D(Ⅲ)型循環水式真空泵;RE-2000A型旋轉蒸發儀;DL-1型萬用電爐;BGD 155型智能數字式粘度計。
1.2.1 溶劑萃取脫酸工藝
采用《GB/T 5530-2005》中的酸值測定法,確定生桐油脫酸后的酸值,并根據式(1)得到脫酸率。按式(1)計算脫酸率。

式中:S1為桐油脫酸前的酸值,mg/g;S2為桐油脫酸后的酸值,mg/g。
以脫酸率為指標,考察無水酒精添加量(100%、95%、90%、85%、80%)、料液比(1∶1.5、1∶2、1∶2.5、1∶3、1∶3.5 g/mL)、萃取的溫度(15、25、35、45、55℃)和萃取的時間(15、30、45、60、75 h)正交實驗,優化了桐油的最佳脫酸條件,并對最佳方案進行了分析和驗證。
1.2.2 桐油理化指標的測定
1)色澤的測定[2]
將將過濾后的桐油樣品倒入玻璃管中,與Gardner玻璃色標進行比較,并記錄其亮度和飽和度最接近樣品的標準號。
2)酸值的測定[3]
將酚酞指示劑和無水酒精倒入燒瓶中混合,并加至70℃,用KOH溶液滴定直至變色,并維持15s左右。然后將中和的無水酒精溶液轉移到裝有桐油樣品的燒瓶中,均勻混合后加熱至沸騰狀態,再次滴定直到溶液的顏色改變,并維持15s左右不變。
3)皂化值的測定[4]
稱取一定質量桐油樣品加入燒杯中,添加KOH-CH3CH2OH溶液和合成沸石,連接回流冷凝器,將燒瓶放入油浴鍋中緩慢煮沸,保持油沸騰60min,并保持震動模式。將酚酞指示劑滴加到熱桐油中,并用HCl標準溶液滴定直至顏色消失。同時,進行了空白對照實驗。
2.1.1 無水酒精質量分數對桐油脫酸率的影響
當在90%至95%的無水酒精質量分數下,桐油脫酸率的改變最大;當無水酒精質量分數高于95%時,脫酸率的改變呈相對較為平緩的趨勢。由此,可得出結論,選取無水酒精質量分數為90%,95%,100%較為適宜。
2.1.2 料液比對桐油脫酸率的影響
經一系列的分析結合脫酸效果,無水酒精回收,操作成本等多方面綜合因素,料液比(g/mL)為 1∶2.5,1∶3,和 1∶3.5的較為合適。
2.1.3 萃取溫度對桐油脫酸率的影響
在脫酸條件相同的前提下,當溫度處于25℃以下時,升高溫度,脫酸率則會緩慢增加;當溫度高于25℃時,脫酸率隨溫度的升高而下降。當溫度升高到35℃左右時,萃取降低速率放緩。
2.1.4 萃取時間對桐油脫酸率的影響
由圖1可知,在相同的脫酸條件下,當時間在30 h以內時,隨著提取時間的繼續增加脫酸率也增加;超過30 h后,脫酸率隨時間緩慢增加呈下降趨勢。經分析可得,最佳的萃取時間應該為15,30,45 h為宜。

圖1 萃取時間對桐油脫酸率的影響
根據單因素實驗,設計L9(34)正交實驗方案,選取無水酒精濃度、料液比、萃取溫度和萃取時間為自變量,以桐油脫酸率為指標。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1。

表1 萃取脫酸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

表2 正交實驗結果
根據表2可知,各因素對桐油脫酸率影響的主次順序為A>B>C>D,即乙醇質量分數>料液比>萃取溫度 >萃取時間,桐油脫酸最佳工藝為A1B3C1D2,通過做驗證實驗,即乙醇質量分數100%、料液比1∶3.5、萃取溫度為15℃、萃取時間30 h時,桐油脫酸率為78.07%。
實驗精制后的桐油,各種指標已經滿足了林業行業標準LY/T 2865-2017桐油中優等品的要求[8]。
重點以脫酸率為評價指標對生桐油的脫酸工藝進行優化,使用溶劑萃取的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實驗法,得到最佳桐油脫酸工藝條件為:無水酒精質量分數100%、料液比1∶3.5g/mL、萃取溫度15℃、萃取時間30 min,在此工藝下,桐油脫酸率可達7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