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工業社會,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新媒體,自媒體觸手可及,視覺文化成為我們這個時代一種主要的文化形式,日常生活中我們在不斷生產,創造,消費,復制著視覺文化。本文主要針對國產影視作品和節目的翻拍,互拍,買版權等再生產形式與自媒體內容庸俗化,運用布迪厄的象征資本進行分析,從而探究如何促進國內視覺文化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視覺文化;象征資本;趣味;再生產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7-0075-02
一、“經典翻拍潮”中的權力斗爭
視覺文化是以觀看等視覺性手段來傳遞信息的載體,或以視覺形式呈現出來的、具備觀賞功能的文化。繪畫、影像、印刷品、廣告、大眾文化等都屬于視覺文化領域。本文所討論的視覺文化主要指影視作品與節目。
后工業社會,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日常生活的很多文化產品發展模式朝著影像化,可視化方向發展,現如今的都市生活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視覺化,在都市文化這個場域中,視覺文化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競爭,競爭的方式與手段是多種多樣的,體現著這個時代視覺文化領域的權力爭奪。由于市場化趣味導向,影視作品和節目本身也在經歷追求質量與追求數量之間的博弈,現如今的拍攝的影視作品與節目在追求數量與追求質量之間搖擺。在現如今我們觀看的眾多影視作品與節目中,翻拍,互拍,買版權等現象已蔚然成風。這種現象可成為視覺文化的復制與再生產的一種主要形式。
現如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但高質量的作品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大量的投資用于翻拍經典或者對高票房,高熱度的作品的模仿。一代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的眾多武俠巨作被翻拍了一次又一次。例如金庸先生《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等作品如今在市場上被拍攝的版本有很多,此外還有《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龍夢》等四大名著也是市場影視翻拍的重點對象,大量的經典瓊瑤劇和校園偶像劇也沒有逃出視覺文化復制粘貼的命運。每當新聞發布要翻拍哪部經典著作的時候,總會掀起一波激烈的評論,時常會聽到觀眾這樣的抱怨:“為什么又要翻拍,之前不是才翻拍過嗎?翻拍那么多次也超越不了最初版本……還是別毀壞了經典……”每當聽到這樣的評論,都是應當引起我們深思的時候。
按理說不管是拍攝技術還是配套設施,在現如今和以相比,應該更加完善,在這樣的狀態下生產的視覺文化,應該更加符合這個時代人的審美,也應該更加能抓住人的眼球,可為什么現實中卻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并且很多影視制片人任然還在孜孜不倦從事著翻拍經典的行為呢?布迪厄認為消費社會的象征層面也存在著權力斗爭,這種斗爭不同于傳統社會的政治斗爭和權力斗爭,在傳統社會中,社會結構的演變和重構是依靠階級的分化與對立完成的。然而在消費社會,區隔與重構是通過消費活動、生活方式以及品味的差異得以實現。
布迪厄認為文化權力競爭的戰場形成各種各樣競爭的場域。在視覺文化這個大場域內,參與視覺文化創作生產的個人或者團體在這個空間為爭奪“賭注”而展開的競爭。這種斗爭方式通常不采取露骨的,直接的暴力形式,而是通過正當化的方式獲取資源。影視作品的制作,在視覺文化這個大的場域,面臨著各種隱秘而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存在于生產場域和消費場域,在影視作品大額生產場域中所爭奪的是卓越性和合法性,在這個場域中占支配地位的先進入者與新加入者之間總是處于相互競爭的對立關系。相對于后來的影視制作人,作家,編劇這些新加入者,以前的經典影視制作人,編劇與作家是處于支配地位的先入者,他們的經典作品已經占據支配地位,他們界定了什么何為經典視覺文化,他們的作品更具有象征意義。這種象征資本的支配更具有合法性和穩定性。后來的新進視覺文化生產者與占支配地位的先入者之間的競爭主要通過對他們的繼承或進行創新。
在現實中很多新制作的影視有高投入卻沒有高產出,相反翻拍經典的投入與新創作一部作品的投入相比,收益與成本比值更好,更能在消費社會引起討論,并且現如今的流量消費是一個顯著地特征,新進影視制作者結合新時代的偶像崇拜,邀請具有很多人氣的偶像,即使演技不成熟,但是考慮到這類偶像粉絲群體的強大,并且也預測粉絲群體會去消費他們偶像的邊緣產品,如此一來,翻拍的潮流中加入很多流量小生,或許是就是在拍攝技術與嫵媚設備更為完善的現如今,“經典翻拍潮”此起彼伏,但所生產出來的文化產品質量堪憂的深層原因。即對于占據支配地位的視覺文化作品的模仿沒有只是趨于形式,并未發揚精髓。
二、象征資本下的節目移植風
布迪厄指出:“象征資本是有形的‘經濟資本被轉換和被偽裝的形式,象征資本產生適當效應的原因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掩蓋了源自物質性資本這一事實。物質性資本同時也是象
征資本的各種效應的根本來源。”我國的綜藝自發展以來,呈現以引進改編為主,自主創新為輔的發展趨勢。綜藝節目本應該具有多元文化特色與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縱觀我國綜藝發展歷程,呈現國內綜藝模仿港臺歐美以及互相模仿,最終掀起各個電視臺直接購買國外綜藝節目版權,把國外火熱綜藝移植到國內本土的風氣。反映出國內綜藝創造缺乏創意和自主創新力。對制作方而言,引進模式省去了節目的創意研發、內容試錯、受眾調查等節目生產的環節,促使投入節目的成本減少的同時規避了節目生產過程中的風險。
國內引進的綜藝主要呈現幾種類型:音樂選秀,親子節目,戀愛交友節目,戶外運動類真人秀最為盛行,例如《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爸爸去哪兒》、《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真人秀節目都是通過從韓國購買版權,有72.45%的韓國綜藝節目版權已經被我們買斷,在國內進如法炮制的本土再生產節目。
正統的原創性的節目已經成為一種制度化的象征資本,具有隱秘性和正統性,文化的正統性是用來判斷文化的優劣,并實施差異化操作的標準,文化正統性反映了社會空間的權力結構,在該領域占統治地位的群體或者個人所生產的文化以一種隱秘的方式成為該場域內該種文化的判斷標準,在這個空間具有一種支配力,正統性原創性的生產者所生產的文化本身就是以隱秘的形式傳遞著其合法性。正如所引進的節目原模型,已經在社會空間內占據了支配性的地位。因為藝術品要作為有價值的象征物存在,只有被熟悉或得到承認,也就是在社會意義上被有審美素養和能力的公眾作為藝術品加以制度化,審美素養和能力對于了解和認可藝術品是必不可少的,作品不僅以作品的物質生產而且以作品價值的信仰的生產為目標。這或許就能解釋原創性節目生產者不斷傳播其節目模式到其他空間的原因,為了獲取擴大其支配的空間,增強其正統性,從而以更加隱蔽的方式轉化為經濟資本。
大量的引進的韓國綜藝模式在國內制作播出,出現版權爭奪日益激烈,由于僧多粥少,在過去一年里,出現同一個節目以多個版本呈現在電視屏幕上,并且惡性的競爭導致為了在第一時間播出,縮短制作時間,花高額的資金邀請大牌流量明星充場,最終所導致結果就是各種真人秀節目前篇一律,只有真人而沒有湘秀”。
象征資本是以不被覺察的方式得到場域和行動者的認同與支持。象征資本體現了行動者在社會空間里攜帶和積累的、被否認和掩飾的各種特權與資本,它發生效果的根源是經濟力量決定的等級秩序。由于象征資本的合法化效果,社會空間就像被施行了魔法,形成共同的“信仰”,認同差異性身份的合理性,并生產和再生產社會空間結構。從社會學反思視角來看,象征資本與隱蔽的、未彰顯的生成機制有關系。這從深層意義上解釋了現如今的綜藝節目的輸出地和引入地在某種程度上就視覺文化的再生產達成了秘密共識的原因。
三、自媒體興起背景下視覺文化的趣味差異
布迪厄認為趣味不是人類普遍具有的美感,而是由社會決定的,趣味受社會結構的影響,趣味是任何個人習慣中形成的偏好和癖性,通過家庭熏陶和學校教育獲得。在社會中的處于不同經濟群體和個人,由于不同的家庭成長環境和接受不同的教育,所具有的趣味是不同的,并且家庭對于趣味形成的影響更為重要。
自媒體是視覺文化傳播的另一重要途徑,微信,微博,手機APP等都屬于自媒體,由于這些自媒體對所有的受眾都開放,所以平臺上的信息量復雜,但是由于受到自身家庭背景與文化教育的形塑作用,在自媒體的使用上形成了明顯的區分。學者,普通群眾,各類專家,學生等等各自關注的公眾號和下載的APP類型以及所注冊使用的軟件都存在顯著差異的,如果搜集以上各類人群的手機,查看他們手機所下載的APP和所關注的公眾號。以及統計每天他們所瀏覽的信息。其中的差異是不言而喻的的。例如現如今在市場上很流行的兩款娛樂性質的APP,一款叫做快手,一款叫做抖音。就性質和功能來說。兩款APP差異不大,這兩款APP均是向受眾開放,注冊使用可以自由上傳和瀏覽短視頻。短視頻的用戶分布十分廣泛,不僅表現在地理位置上,年齡范圍也遍布甚廣,以當前用戶量較高的短視頻平臺為例,抖音用戶主要集中在一二線較為發達的城市,快手則在二三線城市用戶居多,不僅如此,農村人口也很大一部分加入了短視頻大軍中。而快手群體之所以在一二線城市也有大量使用群體,這與城市化背景下人口的流動與遷移密切相關。
布迪厄認為不同社會經濟群體具有不同的趣味,上層階級的品味屬于合法的趣味,中產階級的品味構成中產階級趣味,而普通大眾的品味形成普通大眾的趣味,在城市和農村生活的群體處于不同的階級,生活在城市的群體也具有不同的階層,具有不用的趣味,從而影響了在快手和抖音等不同APP使用群體分布存在城鄉差異以及城市內部群體使用情況差異。
抖音和快手這兩大平臺都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戶原創內容)模式平臺。不以打造明星、網紅為核心,而是以分發內容質量為主,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內容創作中來,從某種程度上更能體現不同階級的趣味差異。布迪厄認為現代社會是高度分化的社會,由充滿權力斗爭的各種場域構成。所有場域都依靠權力關系來運作與維系,但不同場域的運行邏輯不同,具有自身特有的運作邏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消費具備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力斗爭的象征性質,是行動者表達自身社會認同的途徑,是一種社會階級再生產的策略。
在現代生活中,合法性的趣味是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趣味,但是合法的趣味并不是真正高雅的趣味,人們的趣味的養成與個人生活社會結構形塑的慣習密不可分。在自媒體上傳播的既有高雅的視覺文化,同時也充斥著大量的庸俗甚至劣質的低俗的視覺文化。
近年來,各種平臺上頻繁揭示出自媒體趨向盈利化、傳播色情和低俗內容或造謠甚至涉黑等行為,甚至出現有的為了獲得關注量,直播自殺,傳播虛假消息,直播吃各種奇怪的東西,這樣的行為不僅違背寫作或創制規范,而且給社會形成了一種不良的影響。這些都是伴隨自媒體發展所產生的社會影響。不可不可避免的。然而生產與傳播這種形式的信息的群體與他們的自身的生活境遇具有密切關系,利益的驅動加上家庭與教育背景導致這一群體進行了這樣行為。
四、如何更好地促進視覺文化發展
布迪厄認為不管是在生產場域還是在消費場域都存在競爭,時尚生產場域的競爭主要是爭奪合法性和卓越性,消費場域主要體現為趣味的差異從而進行區分。生產場域的競爭策略是繼承和顛覆。處于支配地位的設計師們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竭力阻止既存的等級秩序發生任何改變,他們設計符合正統趣味的東西,進而鞏固好人強化和強化合法趣味,新銳設計師們為了爭奪統治地位則往往會采取顛覆性策略。由于他們是場域的新進入者,并未積累起大量特定資本。
因此,要有效地對抗既得利益者,他們就只能另辟蹊徑,竭力推廣新的時尚理念。一旦這些理念獲得認可,就有可能顛覆既存觀念并導致體現正統性的等級序列發生改變,最終引發消費場域內趣味原理的改變。流行與時尚的變化,正是依賴于生產場域內此類圍繞著合法性性與卓越化而展開的斗爭,以及因斗爭而可能出現變化的運行邏輯。
在視覺文化場域,以上的法則同樣適用,為了更好促進我國電影電視劇的發展,一味的對經典與熱點進行模仿,復制或者粗糙的改編不是真正的解決途徑。既要在繼承同時也要加以創新,并且對于經典的繼承不能只是走形式和過場,不管是對于國內經典作品的翻拍還是對于海外的版權購買,都需要思考這些作品成功背后的深層原因和關鍵點,抓住核心要素結合并且時代特色進行制作,會產生更加優異的作品。與此同時,缺乏創意的東西是很難在這個時代的立足,作為進入視覺文化場域的新進者,需要具備打破傳統的勇氣與毅力,結合時代和大眾品味,創造出優質的作品才是成功的關鍵之處。每一種事物的發展總會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和一些劣質的產品,這些都是生產與發展過程中需要進行不可避免的,也是需要想辦法去克服的。
參考文獻:
[1]朱偉玨.“資本”的一種非經濟學解讀——布迪厄“文化資本”概念[J].社會科學,2005(06).
[2]朱偉玨,姚瑤.階級、階層與文化消費——布迪厄文化消費理論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2(04).
[3]朱偉玨.象征差異與權力試論布迪厄的象征支配理論[J].社會,2008(03).
[4]王錘陵.論布迪厄的反思社會學及對文藝場的論述[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5).
[5]杜汶昊.翻拍,能否成為影視劇創作的“救命稻草”[N].中國城市報,2018-11-05(016).
[6]張鳳姣,高源.對我國“經典翻拍熱”文化現象的思考[J].視聽,2017(01).
[7]吳學安.電視綜藝,一味模仿將失去原創力[N].河北日報,2018-12-28(009).
[8]趙彤.電視劇滿足文化需求引領審美理想[N].文藝報,2018-12-05(004).
[9]芃子.從模仿到超越 國產綜藝節目在成長[N].光明日報,2016-02-15(014).
[10]寒月.從抖音、快手看“大IP”的全民之路[J].互聯網周刊,2018(20):32-33.
[11]苑廣闊.警惕自媒體運營者的“吸粉綜合征”[N].檢察日報,2018-12-19(006).
[12]王來.影視劇翻拍:文化創新ME乏的癥候[J].理論學習,2012(11):45-46.
[13]梁嵩.以視覺文化為核心的高校美術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8(19):178.
作者簡介:王歡(1993-),女,貴州六盤水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