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
摘要:隨著社會進程不斷向前推進,各領域都有了非常突出的變化,與從前相比,社會的意識形態也有所改觀,人們的精神文化也越來越趨向于豐富多樣的特點。由于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變化,人們對精神文化有7全新的需求。群眾藝術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是非常至關重要的,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要對國家科技水平進行提升,群眾的精神文化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繁榮群眾藝術,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推動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本文首先對當前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特點進行了闡述,并對目前制約群眾精神文化得到滿足的因素進行了分析,最后探討了繁榮群眾藝術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
關鍵詞:繁榮群眾藝術;精神文化生活;推動作用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C2020)17-0162-02
一、前言
近些年,人們的生活有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凸顯,社會文化與物質基礎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不僅能夠對其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同樣也能夠對人們潛在的意識、行為等,進行一定的約束和規范。并因此對社會力量進行凝聚,進一步使經濟等各領域的發展進程得到推動。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社會文化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由于物質基礎的豐富,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以往的精神文化水平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人們的需求,這就要求群眾藝術必須進一步豐富和繁榮,以此來推進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發展,并進一步推動社會文化及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
二、制約群眾精神文化得到滿足的因素
(一)城鄉差距使精神文化層次不平衡
盡管近些年來我國都在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作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但是受到基礎條件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城市與鄉村在許多方面仍然有著或多或少的差距。。社會對兩者文化投入的關注,也相對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城市中,對于一些文化活動提供的支持、建設的設施都相對較多,而在一些鄉鎮中,文化活動內容、形式以及建設都無法與城市相提并論。這也導致城市和鄉村中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出現了不平衡的現象,從文化結構角度來說,城市和鄉村也出現了斷層的情況。
(二)封建思想的限制
除了精神文化產品缺乏大眾性以及城鄉之間差距這兩方面之外,人們潛在的封建思想也是制約就是文化需求得到滿足的又一制約因素侄。盡管當前人們所接受的教育都有著現代化的特點,但是由于家庭教育或是其他方面原因的影響,許多人在潛意識中還仍然存在的一些較為封建落后的想法。這很可能給一些腐朽的危險文化提供可乘之機,利用人們思想上的不良陋習騙取錢財。
除此之外,許多人受到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對金錢極度崇尚,喜歡進行物質上的攀比,沉迷于黃賭毒等,這不僅拉低了人們的整體思想政抬素質,同時也對國家的安定造成了非常巨大的不良影響。
(三)大眾性精神文化產品的匱乏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重視,并且從社會文化豐富為起點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③。社會文化活動紛繁復雜,并沒有非常良好的穩定性,一些活動從形式上來說仍然比較單一,內容缺少豐富性,對群眾沒有強烈的吸引力,并且在創新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這也就導致了人們對其并不感興趣,甚至出現抵觸情緒的現象。我國社會人口的組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平民百姓。我國當前存在的一些比較時尚、先進的文化活動通常都有著強烈的盈利性特點,對其進行消費所要支付的費用非常高,而百姓雖然對精神文化生活有著較為強烈的需求,但是仍然無法負擔高額的費用,因此對這些文化活動的選擇也受到了限制。文化活動缺乏普遍性和大眾性的特點,也給人們接觸和了解先進事物、豐富精神文化生活,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三、繁榮群眾藝術的舉措
由于現代社會發展給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帶來了一定的變化,同時也有一些制約人們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滿足的因素,針對這些因素我國在繁榮群眾藝術方面做出了諸多的舉措。包括創作優秀文藝作品、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引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等。
(一)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
在新的形勢下,我國各領域的發展都在逐步加快,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精神文化生活差異,也是建設精神文明必須要重視的一個問題④。在這一背景下,必須要做好農村文化發展的大繁榮。而要使鄉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推進和提升,必須要對鄉村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進行調整。提升工作者自身的素養,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做到繁榮群眾藝術,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對比,我國牢牢抓住鄉村這一短板,立足于群眾的生活實際,深入基層,以十八大精神作為工作方針,進行基層文化的建設。
(二)引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繁榮群眾藝術當然離不開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孕育了非常多的文化瑰寶,這些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命脈,同時,也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重要的精神源泉。針對當前我國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一些封建思想,不良社會因素的影響,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對正確的價值觀進行弘揚是非常有必要的。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各個國家的文化也在產生了一定的融合,在這種復雜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繁榮群眾藝術必須不斷地對我國具有民族特征,書寫民俗題材的內容進行挖掘,融入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給群眾帶來更多的藝術精品。
(三)創作優秀文藝作品
繁榮群眾藝術必須要能夠在群眾的生活中引入更多的優秀文藝作品,雖然在我國以往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有了許多優秀的創作,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群眾文藝作品,仍然需要不斷地進行更新。因此,最首要的就是把創作優秀作品放在繁榮群眾藝術的中心環節,對工作機制進行完善,不斷創作出更能引起群眾共鳴、對傳播積極的思想有著重要意義的文藝作品。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豐盈不僅需要傳承,同樣也需要創新,因此要將這兩者進行深度的融合,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跟著時代的潮流,將群眾生活中鮮活、有趣的內容融入到創作當中。這樣不僅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時也能夠很好的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
四、繁榮群眾藝術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
(一)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多樣化需求
由于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都增大,我國逐漸在文化活動的管理和引導上不斷做出了調整。從宏觀角度來說,充分的利用黨政工作在此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利用比較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通過傳播媒體對我國相應的方針政策進行強有力的宣傳,給人們的思想中種下了一顆有待萌發的種子,逐漸促進人們素質水平的提升。并且由于網絡上信息資源的紛繁復雜,國家也對文化藝術傳播渠道及傳播內容進行了管控。不斷通過一些網絡社交平臺及信息傳播終端,對人們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滲透,灌輸正確的思想觀念,促進人們參加到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當中。并且為了滿足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將一些更加廣泛的思想文化進行了引入,例如一些國內外的先進思想。由此可見,繁榮群眾藝術能夠滿足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內容多樣性及途徑多元化的需求。
(二)推動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發展
1.提高群眾文化修養
繁榮群眾藝術能夠提高群眾的文化修養,使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豐富。一些多元化內容的引入,以及對基層群眾文藝的提升,都能夠促使群眾的文化修養得到一定的改觀。群眾藝術是公共文化產品非常重要的來源之一,同樣也是公共文化服務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內容,對群眾藝術進行豐富,能夠牢牢地抓住群眾的需求,使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得到保證。
在對群眾藝術進行繁榮的過程中,國家搭建了許多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對眾多文藝陣地進行的建設,對許多藝術知識進行了宣傳和普及。在此過程中群眾享受著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務,并在這些平臺中與外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互動,掌握了更多的文化知識內容,使自身的文化修養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2.傳承傳統文化
繁榮群眾藝術的過程中,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載體,以及中華人民智慧的體現,也充分的融入到了群眾藝術的創作當中。這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人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充分的接觸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避免精神文化生活建設受到一些封建思想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同時也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給傳統文化的傳承帶來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3.抒發群眾豐富情感
群眾藝術來源于群眾的生活,而繁榮群眾藝術也要以群眾生活作為出發點,并在此基礎上對群眾文藝作品進行創作,因此這些文藝作品也是抒發群眾豐富情感非常重要的途徑。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繁榮群眾藝術的方式也在與時俱進地發生著改變,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時代元素。這也使得作品本身所進發出的情感,更加符合群眾出在當前時代的情感特征,更好地體現了群眾的真實生活狀態、貼近了群眾的真實情感內涵。使群眾更加積極的參與到精神文化生活建設當中,推動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雖然已經受到了國家的廣泛重視,但是這還存在著一些制約群眾文化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的因素。包括文化產品缺乏大眾性很普遍性;城鄉之間存在的明顯差距;以及一些不良思想的限制。
目前,我國已經針對這些內容做出了許多繁榮群眾藝術的舉措,不僅能夠滿足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內容上多樣化及形式上多元化的需求,同時,也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群眾的文化修養得到了提升;并讓群眾通過這些藝術抒發了豐富的情感;還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逐漸滲透到了群眾的生活當中。
注釋:
①林海.繁榮群眾藝術推動群眾精神文化生活[J].活力,2Ot9(006):103.
②劉小番.群眾合唱文化傳播與理論實踐研究——啤《群眾合唱實戰與提高》[J].新聞愛好者,2018(05):115.
③傘佳卉.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助推精神文明建設[J].華章,2017(003):343.
④孫兵州.繁榮社區交化豐富群眾生活促進基層精神文明建設[J].科研,2015(025):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