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勇
摘要: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提高服務體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因此,本文針對當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并得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7-0175-02
一、前言
黨的十九大以來,對文化建設提出了總體的要求,報告明確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并對文化建設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引導,所以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根據當前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并充分貫徹政策制度,進一步提高建設的科學性,發揮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真正效果,實現城鄉全覆蓋。
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人民群眾對文化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已經得到一定的落實和運行,但是整體的工作體系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相關的基礎設施不夠全面,政府宣傳、主導不足、社會力量參與不夠、人們的自主意愿不高等,都導致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
其次,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資金方面和投入方面沒有真正的落實,導致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影響。
除此之外,在開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知識掌握和專業技能的掌握,再加上一些工作人員沒有受到專業的培訓和學習,以至于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
三、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途徑
(一)貫徹落實政策制度
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人們對文化的需求逐漸增強,并且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文化服務體系逐漸呈現出現代性。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充分提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概念,而在黨的十九大則進一步明確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總體要求,促使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逐漸呈現時代性、創新性以及開放性的特點①。所以在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堅持貫徹落實政策制度,并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并堅持正確的文化方向和價值觀,保證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符合時代要求。
其次,在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法律法規進一步促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出臺,明確了公民的文化權利、政府的職責和公共財政的投入,確立公益性文化地位和權利義務,從而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的健康發展,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規范、有序健康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開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及時對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更新換代,保證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②。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吸收引進社會力量,以達到共建共享,在當前,政府必須為主導,公建配套并與基層村、社乃至個人合作、共建、租用等方式滿足基層文化活動場所的需求,其次,在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針對當地實際的情況結合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工作,對比較落后的地區進行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從而進一步保證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的需求。
除此之外,在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創新和豐富,保證能夠有效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使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得到充分的應用。
(三)提高社會保障和資源利用科學性
社會力量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主體,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不能單單依靠政府的支持,滿足人們對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應通過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協同發展,還應該加強人民群眾的關注和參與,所以在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鼓勵社會力量的參與,充分吸引社會資本的支持,從而進一步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在充分吸引社會資本的支持的同時,要制定具體的辦法和措施,比如:出臺較為完善的支持個人、企業、社團組織等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鼓勵政策,對社會力量參與舉辦的各項公益文化活動、項目在融資、稅收、場地、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的積極性。在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加強相關的額宣傳力度,并進一步明確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對社會存在的意義。
除此之外,在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加強相關體制的創新,進一步促進社會參與的力度和資源共享的完善性,從而有效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力度。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建立完善的服務平臺,能夠更好地提高基礎公共文化服務的廣泛性和渠道③。其次,加強科學技術的應用能夠突破傳統公共文化服務的形式,使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地參與文化活動中。
(四)努力培育社會服務供給主體的同時,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隊伍的素養
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公開平臺和信息反饋制度,增強普通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熟知度,從平臺中,老百姓可以非常容易的了解到國家的文化政策、文化服務的具體項目和內容、自己能參與那些文化活動及項目,市民意見可以參與到文化部門的服務決策,賣現文化服務的供需平衡,從而提高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參與和認同。
在平臺的不同欄目里,還可了解和參與政府的文化項目建設、供給對接、跨界合作等等。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理論結合實際,用實際案例結合當地實際公共文化資源進行實操培訓,鼓勵創新,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質量和效率。
其次,在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從而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學習能力和處理能力,有效促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
四、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人們對文化的需求逐漸增強,并且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文化服務體系逐漸呈現出現代性。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根據賣際情況來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并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建立完善的服務平臺,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科學性。
注釋
①馬希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9(33):216.
②王潔.關于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J].戲劇之家,2018(36):231-232.
③孫永芳.淺析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J].戲劇之家,2018(2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