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凌海市凌水小鎮學校坐落在遼寧省首批創建產業特色小鎮——凌水小鎮,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學校以“高山景行,見賢思齊”為校訓,以“明德、修身、弘毅、擔當”為校風,以“讓每一顆頑石都歷練成玉,讓每一顆水滴都閃耀光輝”為目標,力求形成“崇德尚禮、嚴于律己、堅定信念、勇于擔當”的校園文化。
“禮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突出精神,基于重要地位。“禮”作為學生行為規范和準則,也是道德規范體系中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屬于社會公德的范疇,是道德的外在表現,“懂禮”是學生的重要美德。
學校以“首學先賢,傳承經典,以山化人,以水育人,辦崇高而秀美的教育”為辦學思路。“首學先賢”,即青少年學生作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學英雄、學先鋒;“傳承經典”,即學生除了傳承文化知識之外,要傳承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扶危濟困的公德意識、“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價值觀、“禮賢下士”“以禮相待”的處世哲學等;“以山化人,以水育人”,即根據學校三面青山一面水的環境特點,結合儒家“知者樂水,忍著樂山”的道德感悟,引導學生學習“山水精神”。同時,學校教育重點關注學生人格,力求塑造具有崇高品質的時代新人,進而達到“辦崇高而秀美的教育”的目標。
學校開展“禮”教育,傳承“禮”文化,“重禮儀、守禮節、知禮待、懂禮讓、講禮貌”是學校開展“禮”文化教育的總體思路。
一、重“禮儀”
這里的“禮儀”,是指關于“禮”的儀式,指在特定場合舉行、具有專門程序、規范化的活動。
學校重視禮儀育人,重大節日皆舉行儀式,甚至天天有儀式,人人參與儀式,充分發揮儀式的育人作用。例如,每日的入校儀式、離校儀式、出樓儀式、入樓儀式,每周的升旗儀式,每月的重大活動開幕儀式,每學期的“表獎儀式”等。同時,學校開發“禮儀”校本課程,輔以課程育人。在學校,“儀式”由神圣走向尋常,由重大走向平常,由復雜走向簡單,由冗長走向簡短,學生在參與儀式的過程中,逐漸養成了“崇德明禮”的良好習慣。
二、守“禮節”
“禮節”是指人與人交往的禮儀規矩,是對人表示尊重的各種形式,包括動作形式和語言形式。例如,握手、鞠躬、敬禮等是動作形式;問候、道謝、告別、祝福等是語言形式。
一是全面規范禮節,達到人人“懂禮”。學校教育教學各部門制定和明確了學生課上、課下、樓內、樓外、校內、校外、升旗、集會、考試、用餐、交談,以及見到師長、客人等全方位的禮節規范。如《學生課堂禮節規范》中規定了學生上課的一系列禮節要求,包括課前物品擺放、問候、敬禮,課中坐姿、舉手、板演、合作學習等規范。《學生德育禮節規范》內容涵蓋入校禮節規范,校內樓內、樓外禮節規范,出校禮節規范,集會禮節規范等,明確在不同的場所,學生需遵守的坐、立、行、言等標準,力求達到人人明禮、人人懂禮。二是加強全方位管理,實現學生人人守禮。從“懂禮”到“守禮”的過程,就是由知到行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不斷強化,由“他律”到“自律”,習慣成自然。學校通過全方位加強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密度,注重鼓勵,樹立榜樣,重視獎優,使學生達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開展更規范的線上學習,學校組織編寫《學生線上學習禮節規范》。規定學生在線上學習期間,要尊敬老師、尊重課堂、尊敬同學;重視禮節,遵守禮儀規范,多使用禮貌用語,多發關心問候語,常發禮貌表情;課堂上不亂發言,不刷屏,不掛號逃課,不瀏覽不宜網頁等。在線上學習期間,學生做到了文明守紀,勤奮學習。
三、知“禮待”
“禮待”是指以禮相待,用應有的禮節對待別人。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以禮待人的傳統美德,教育新時代的學生學會以禮待人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所在。
學校建成“文物展覽館”,吸收大量有關“以禮待人”的展品,教育學生從中學會以禮待人,心懷感恩。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校利用“空中課堂”為學生講解我國在防疫物資短缺的情況下,依然援助其他國家的原由。如彰顯大國胸懷和國際擔當;回報他國,感恩社會等。因為在我國遭受災難之際,國際社會也紛紛伸出援手,這是“禮尚往來”。
學校日常通過德育滲透、中華經典學習、特色活動課程和集中教育等多種途徑,教育學生懂得、認同、學會和傳承“以禮相待、禮賢下士、禮尚往來、屈己待人、以禮悔禍”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進而增強文化自信,做到崇德明禮,文明做人。
四、懂“禮讓”
“禮讓”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文化。學校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特別重視教育學生學會禮讓。引導學生做到在家禮讓父母長輩,禮讓家人;在校禮讓老師、禮讓客人、禮讓同學;在校外禮讓他人。播種禮讓的種子,讓學生養成禮讓的習慣,讓學校形成禮讓的文化。師生間因禮讓而友善,校園因禮讓而和諧。
五、講“禮貌”
教育學生廣泛使用禮貌用語,努力踐行文明行為。做懂禮貌的優秀學生,是我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之一。
教育學生遵規守紀是最基本的禮貌;誠實守信是有禮貌;有特殊情況不能按時上學或不能參加活動及時請假是學生應有的禮貌;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同學之間使用禮貌用語,講究衛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等都是有禮貌的表現。學校還確定每月的第一周為“禮貌周”,每周的周一為“禮貌日”,每學期分別評選班級、年級、學校的“禮貌之星”,并給予表彰,強化學生的禮貌意識,使其養成文明習慣。
“禮”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應有之意,是社會主義核價值觀的重要內涵。凌海市凌水小鎮學校將持續開展“禮文化”教育,以“禮”育人,立德樹人。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