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增文

為更好地培養中小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考慮如何提升自身教研能力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加強教學研究,以便于在課堂上運用專業知識指導學生,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教師應在體育教學改革中加強教研模式創新,積極采用同課異構模式指導學生,同時教師之間強化學術交流,注重教研實踐,推動中小學體育教師整體教研能力的提升。
提高體育教師教研能力的前提,一是轉變身份,重新定位體育教學。新時期,體育教師要將自己的身份轉變為教研型教師,將課程教學作為主體,有效滲透教研實踐,便于及時發現各個學生在體育方面存在的不足。體育教師要從整體視野審視學科教學,以提升教研能力為目標,用心實踐,促進課程教研模式創新。工作之余注重教研素材挖掘,充分突出體育教研者的身份,主動學習教研內容。比如,積極發揮自身的校本教研作用,第一時間發現體育課程教育存在的漏洞,并根據課程教育實際情況,及時改進體育教學方式,運用專業知識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從課程教學角度出發,承擔相應的教研任務,實現對體育教學的重新定位。
二是提高職業素養。閑暇之余,教師應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利用課程教育積極提高職業素養,增強教研意識,充分意識到課程教育中的職責和義務,有計劃地展開體育課程教育,回歸主體之位,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研意識。為提高職業素養,需及時明確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務、工作要求、主要方法等內容,幫助學生積極提高體育技能。同時,盡量抽出更多時間參與體育教育知識的研究,堅持在學中做,不斷增強個人的教研意識,在此基礎上,不僅個人教研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還構建了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這對體育教學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提高問題意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重點考慮如何提升個人教研能力的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并努力解決好問題,進一步增強個人參與體育教研工作的主動性。深化核心素養培養,注重體育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立足于實際,針對課程教育中發現的新問題進行重點探討,并與學生一起分析提升教研能力的策略。在此環節,學生信任并依賴老師,便于幫助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從而解決了體育教學問題。為推動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要與專家增加交流,加強互動,便于專家發揮出專業引領的作用,加強教研氛圍改造,同時采用同伴互助的形式,以幫助教師之間優勢互補,更好地發揮個人專長。
那么,怎樣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教研能力?第一,搭建互動平臺,促進體育課程改革。構建互動學習平臺,根據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踴躍參加體育教研活動,同時在活動現場與專家進行友好互動溝通,營造輕松、和諧的學術交流氛圍,強化教師之間的學術探討。為快速形成更為系統的體育教學管理體系,教師要考慮如何提高教研能力的問題,將自身能力提升與體育課程教學質量聯系起來,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自覺履行自身的教研義務,加強對教研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體育課程改革的效果與個人的教研能力密切相關,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研能力。應制定教師教研能力提升策略,不斷加快體育課程改革,教師可以聯合搭建互動平臺,促進學術溝通,還可以定期開展體育教學教研培訓活動,邀請體育教學方面的專家到現場做指導,同時采用問答方式促進教師之間互動。在專家的指導下,教師能及時掌握課程教學目標和重點,對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推進體育課程改革,體育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珍惜培訓的機會,在培訓現場多向資深專家請教。
教師應全面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重視體育課程教學評價,認真做到以技術為核心,以學科教學為導向,加強體育教研知識的學習,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促進教師身份從教學者到教研者的改變。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在體育鍛煉時的運動量,以有效的體育教學管理制度更好地約束教師行為,有效促進體育教師之間的友好互動,讓學生深刻意識到體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以此增強體育教師參與研討工作的積極性。
第二,提高服務意識。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自身的責任和義務,自覺參與到教研培訓活動中,根據《新時期體育教師的職責和義務》,嚴格執行體育教師教研管理制度,不斷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體育教師需加強對體育教學知識的研討,將學科教育作為課程改革的重點任務,發揮自身的指導和管理作用,由此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生觀。
應站在整體角度充分考慮教研能力提升的問題,加快推進體育課程改革,切實服務好教育事業,在培訓活動過程中,積極提高執行力和監管能力,重視日常實踐,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增強培訓工作的實效性。
為提高教研能力,教師應自覺參與到專業培訓中,針對體育教學教研展開專業探討,并在專家帶領下,及時樹立短期教育教研目標和長期教育教研目標,將體育課程教學與教研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發揮出實踐活動的指導作用。
第三,構建賽研訓一體化體系。為促進體育教師教研能力提升,學校可以構建賽研訓一體化體系,將注意力都集中在提高體育教師教研能力的方面,穩步推進賽研訓一體化建設。針對體育學科的特點,加強課程改革的研究,重點凸顯體育學科教學的實用性、針對性、時代性,同時要意識到,用心實踐是教研員入門的基礎。
為確保體育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實際,在教學評價和學生管理方面,需注重模式創新,及時總結體育教學經驗,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扎實教師知識基礎,幫助教師增長教研經驗,并穩固個人專業基礎。將體育課程內容進行重組,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體育教學方案,從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的角度出發,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采用網絡系統將體育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劃分,主要分為課程基礎教育、理論指導、課程教學實踐、體育教學工作研究等多個模塊。
第四,加強體育教研實踐。教師可以制定科學有效的教研實踐活動計劃,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考驗。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當前網絡教學成為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輔助工具,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還能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這對體育教研實踐活動的開展能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明確教研活動任務,通過開展教研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融入體育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學校要配合教育部門認真落實體育課程改革的工作任務,全面實施體育措施,體育老師要認真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嚴格執行體育教學改革制度,把好課堂質量關,充分運用專業知識教育學生,同時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的學習習慣,切實發揮出教師的監管職責,由此與班級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要與班主任配合好,確保體育教學活動有序展開,提前備課,以學生需求為主,積極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定期展開競技運動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在組織競技運動會的過程中,教師的教研能力能得到很大提升。加強校本教研,根據學科特點,有計劃地組織教研活動,比如開展以新教材、新課程、新實踐為主的校本教研活動,科學完善體育教學資源,便于學生快速掌握體育教學內容及專業技能。教師要加強基本功練習,在校本教研活動中,使體育教學效果穩步提升,讓學生得到充分鍛煉,同時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獲得更多快樂。
綜上,本文以體育教學為研究主題,從體育教師的角度分析問題,重點介紹如何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研能力。首先了解體育課程教學中提高教師教研能力的前提,然后詳細介紹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教研能力的主要方法。為推動體育教學改革,應搭建互動平臺,促進體育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提高教師服務意識,重視日常實踐,要及時總結體育教學經驗,構建賽研訓一體化體系,讓體育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實際。加強體育教研實踐,加強校本教研,組織以實踐為主的校本教研活動,這樣不僅豐富了體育教學資源,還最大化增強了體育教學教研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