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曉國

為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沅江市教育改革啟動城鄉學校聯盟,每一所城區優質學校結盟一所農村學校,形成辦學聯盟,捆綁式評價。
沅江政通實驗學校作為城區優質學校,與沅江市泗湖山鎮中學結成辦學聯盟,兩所學校的行管人員一一結對,實現辦學理念互通,干部互訪,管理互助;骨干老師教學共研,資源共享,攜手共贏,取得突破性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明確提出:“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中指出: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努力縮小區域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提出的要求,實現義務教育均衡是實現教育公平,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和發展成果的一種必然選擇,“人人上好學”是當前人民群眾對教育公平的強烈呼聲。
多年來,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高度關注農村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投入了大量財力,不斷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不斷補充和優化教師隊伍,不斷調整學校布局。但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加速,農民工進城務工數量劇增,而老人與孩子大多留守鄉村。
另外,農村居住地分散,教育點多面廣,學校布局、學校規模受局限,交通相對欠便利,教師隊伍難穩定,“招不進,留不住”現象嚴重。因此,農村優質生源流失嚴重,學生思想教育滯后,家校教育合力不足,師資隊伍老化,學科結構性矛盾凸顯等,導致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相對落后。
沅江市啟動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聯盟辦學工作的總體目標:通過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聯盟辦學,充分發揮城區學校在辦學理念、文化建設、學校管理、教育教學、課程改革等方面的優勢,城區學校與鎮中心初中、中心小學聯盟,實現教師交流常態化、教育管理規范化、教師隊伍專業化、學校發展特色化,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城鄉教育質量基本均衡。
基本原則:第一,量質并舉原則。將注重質量的整體提升與注重數量的適度擴張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聯盟辦學與特色學校創建結合起來,注重學校文化的培植和發展,從辦學理念、學校管理、校園文化、教學教研等多方面形成辦學特色。
第二,改革創新原則。深化義務教育改革,通過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聯盟辦學,積極探索城鄉和校際間文化共建、信息共享、教學共管、研訓共行的有效路徑,逐步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辦學模式。
第三,城鄉均衡原則。以實現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為目標,加強鄉村學校硬件建設、校園文化內涵建設,合理配置聯盟學校、管理團隊資源,優化聯盟學校教師隊伍的學科結構,進一步激發城鄉學校發展內在活力,縮小城鄉差距。
第四,特色發展原則。聯盟辦學三年為一周期,在實現聯盟學校均衡協同發展的初步目標后,按照“一校一品一特色”的方式,逐步建立和培育特色教育項目,形成特色鮮明、多元共進的發展格局,提升教育品質。
實施辦法:以城區初中、小學為龍頭(以下簡稱“龍頭學校”)與鎮中心初中、中心小學(以下簡稱“成員學校”)組建相互對應、相對固定、緊密聯系的辦學聯盟,采用“法人獨立,互聯互助,以強帶弱,協同發展”的運行模式,在龍頭學校的統籌組織下,通過教育管理、教學研究、教育資源等方面的互助,實現聯盟學校資源共享、榮辱共擔、交流互動、同步發展,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工作目標。
首先,實施管理聯通行動,促進管理水平共提升。一是管理干部互動,龍頭學校選派1~2名校級干部到成員學校掛職指導,參與成員學校管理。成員學校行管干部分批到龍頭學校跟崗學習。
二是管理方案共研,資源共享。由龍頭學校牽頭建立信息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建立聯盟學校管理研討月例會制。聯盟內學校將每月工作安排、重大活動開展、管理制度的改革等情況及時通報,將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工作方案、資料成果在校園網上展示,促進雙方互學互進。
三是管理過程互查。聯盟學校構建目標統一、內容一致、兼顧差異、面向全體的考核評價機制,對成員學校進行統一的發展性評價。
其次,實施研訓聯動行動,促進教師專業共成長。一是骨干交流。龍頭學校選派4~5名優秀教師(含掛職干部)到成員學校任教。加強對學科教學的示范與指導。
二是教師輪訓。成員學校全體教師每學年分批次到龍頭學校完成一輪跟崗學習,每批次不少于2周。
三是教研合作。由龍頭學校牽頭建立聯盟學校聯合教研組,明確教研組長,共同制訂教研計劃,把握教學進度、管理教學過程、選用教學資源、評價檢測教學質量等方面。廣泛開展師徒結對、專題講座、公開課、走課、送課、網絡聯校等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整合聯盟學校優質資源,扎實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校本研訓、網絡教研、課題的研究;每學期分校開展2次以上共同主題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再次,實施質量同進行動,促進辦學效益共提高。由龍頭學校牽頭建立聯盟教學質量監管機制,定期統一檢測教學質量,進行教學質量分析。同時,加強聯盟學校在思政教育模式、內容、載體、方法、活動、評價等方面的交流;積極嘗試專題教育和大型活動的聯合策劃、共同實施;開展思政教師專題培訓、德育論壇或班主任工作論壇等工作,做到質量管理共同進行、問題共同分析、措施共同研討、質量共同提高。
從次,實施文化共建行動,保進文化體系共完善。一是理念趨同。加強聯盟學校精神文化的構建,定期開展精神文化建設的研討,注重從學校發展歷史和辦學經驗積累中汲取營養,通過系列主題活動,著力培養聯盟學校師生共有的價值觀念。
二是文化共建。加強聯盟學校文化建設的協同,從校園綠化、文化墻、宣傳欄、班級布置等方面入手,共同構建符合各校實際的校園顯性文化,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
三是制度規范。由龍頭學校牽頭修改完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使之符合、體現聯盟學校共同的文化理念,構建具有共同文化內核的制度文化,推進結對學校各項管理制度的規范、科學和完善。
最后,實施項目合作行動,促進教育品牌共形成。聯盟學校圍繞“建項目,創特色,擴影響,樹品牌”的目標,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以項目合作共建為抓手,以某一學校的某一特色項目為引領,開展深層次項目結對活動,推動聯盟學校整體特色發展。
沅江政通實驗學校與沅江市泗湖山鎮中學就結成辦學聯盟,開展了積極的實踐、探索。
第一,學校領導結對。由校長召集,雙方溝通,根據“供需”要求,制訂了符合兩校校情的聯盟辦學工作方案,成立了組織機構。聯盟領導小組各成員之間對口結對,形成了兩校學校全面管理(校長)、黨建(支部副書記或黨務專干)、教學(業務副校長)、德育(德育副校長)、校園文化建設(總務主任)、后勤(總務主任)等之間互通有無和通暢聯系的良好局面。
校長每月保證一天的時間到對方學校上班,每學期舉辦兩次專題講座。結對成員經常探討管理模式、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
2019年下學期共同組織了兩校暑假教師政治業務學習,沅江政通實驗學校6位骨干教師就課改、師德修養、教師終身學習、教育情懷等主題作了精彩分享,讓成員學校教師耳目一新。
第二,學校管理互訪。兩校每月召開一次管理專題會議,總結、部署工作,研究教學管理、教本研訓、德育工作、制度建設、校園文化、隊伍作風等,互鑒兩校的辦學經驗,探尋學校進一步發展的路徑和方法,達成校際間的互助、互動、共進的目標。
2019年12月,舉辦了“述說我的教育故事”管理論壇,兩校管理人員就各自分管的工作圍繞“做了哪些事?怎樣做的?為什么這樣做?有哪些困難或困惑?”進行了深入交流。此舉拓寬了視野,引發了思考,產生了共鳴,找到了某些突破學校管理瓶頸的辦法。
第三,教師交流到位。沅江政通實驗學校已選派5名教師(含2名行政)到泗湖山鎮中學任教或參與學校管理,其中2人分別擔任副校長和教務專干,2人擔任班主任,持續時間為3年。擔任副校長的徐明同志,主管學校德育工作,從抓校園衛生入手,注意德育活動的儀式感,加強家校聯系,培養學生講文明、排路隊、積極進取等意識,使校園面貌煥然一新。泗湖山鎮中學每學期選派3~5名教師到沅江政通實驗學校頂崗執教、聽課、觀摩、參加活動等。另外,兩校教師已“一對一”或“一對多”結對,通過面對面或網絡媒體形式,打破時空限制,隨時交流,互通有無,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
第四,教研工作落實。以聯盟教研組長牽頭,堅持集體備課制度。沅江政通實驗學校各學科組教師輪流主備—集體研討—組長審核—個人復備—交換意見—付諸教學,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
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開展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的示范課活動,通過展示課例、交流研討、專題講座等方式,密切兩校教師往來,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更新課堂教學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從內部挖潛、增強兩校師資力量。
2019年11月,組織了聯盟教研活動,加強兩校的教學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兩校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共同提高校本教研的工作實效。活動以“常態課+課例研討”方式呈現:兩校互派教師執教常態課,教者認真研磨教學設計,明確設計思路,做好說課;兩校教研組長共同組織,以學科為單位開展課例研討,教師們紛紛表示有收獲、有啟示。2020年疫情期間,兩校共同策劃、組織了“停課不停學”網絡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和利用了兩校師資優勢和教學資源。
第五,教學同步,資源共享。建立了兩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涵蓋入學教育校本課程、安全教育資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德育活動案例、班級管理專欄、行政工作札記、各學科教學資源等。兩校堅持教學同步,實施聯考、分析策略,促進教學質量共提高。同時,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沅江政通實驗學校對成員學校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經費的援助和支持。
2012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指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提升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兒童少年“上好學”,對于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解決教育深層次矛盾,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提升國民素質,建設人才資源強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沅江市大力推進的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聯盟辦學工作,順應了時代潮流,切中了城鄉教育實際,有力地促進了教育均衡。沅江政通實驗學校作為龍頭學校,將繼續積極實踐、探索城鄉聯盟辦學的新思路、新方法,教育均衡發展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