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趙 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當前,技術經濟“兩張皮”現象已經成為制約國防科技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為此需強化技術經濟一體化觀念,努力構建既能有效整合國防科技工業內外資源確保完成國家任務,又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適應全面競爭的體制機制,這既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適應外部環境、滿足國家要求的需要。
技術經濟活動是把科學研究成果和生產實踐、經驗積累中所形成的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選擇地、創造性地、經濟地應用在能最有效利用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的運動系統中,以滿足人們需要的過程[1]。
技術經濟主要研究在實現產品技術功能指標的同時,如何避免和控制產品的成本費用,在產品的技術性和經濟性指標之間進行科學權衡,實現費用效能的最佳組合,即技術與經濟的平衡、統一。
實現技術經濟一體化有兩層含義:一是實現技術與經濟的強關聯;二是實現技術經濟協調發展,即通過全流程、全領域、全要素、全壽命一體化的管控,獲得技術經濟的最優方案。
當前,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家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面對當今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對成本管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0年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要科學安排,精打細算,把軍費管理好、使用好,使每一分錢都花出最大效益。財政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也多次對成本管控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國資委在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會和中央企業一季度經濟運行會上多次強調要多措并舉,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
當前,世界格局重回大國戰略競爭時期,對我國實現偉大復興構成了全面挑戰。與此同時,新軍事變革與新一輪軍備競賽持續加速,裝備實戰化需求迫切,要求國防科技工業履行強軍首責,加速科研模式轉型,轉變以往只重視技術和質量,忽略進度和成本的傳統思維方式,堅持技術與經濟并重,實現大幅縮短研制周期及降低成本的目標。國防科技企業通過提供優質且價格合適的裝備,以及全周期的保駕護航,使我軍裝備用得起、修得起,打仗打得起、耗得起,全面支撐我軍參與并打贏新形勢下的軍事斗爭,推動 “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目標的實現。
近年來,武器裝備采購政策與制度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軍方推行“體系—總體—分系統”全層級裝備競爭性采購,打破了國防科技工業現有的產業結構和布局,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勢在必行。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國防科技企業要適應軍方市場采購政策的變化,在確保技術先進性和質量可靠性的同時,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性,從而提升裝備的整體競爭力和綜合能力,牢牢把握市場主導權。
在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技術和經濟并重將是國防科技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技術與經濟是否均衡發展,技術經濟一體化能否順利實施,決定著國防科技企業是否能夠持續發揮引領作用,是否能夠在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征程中發揮支撐作用。
在當前的嚴峻形勢下,國防科技企業在推進技術經濟一體化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是技術經濟一體化的源頭控制措施落實不到位。設計源頭對成本造成的影響重大,已是多方共識。而國防科技企業在技術經濟一體化方面的頂層策劃還不夠,系統級產品設計、總裝和交付工作未形成閉環;成本控制未能前置到產品設計階段,目標成本論證手段和能力不足;型號轉階段技術經濟性審查和后評價工作有待完善;面對用戶明確提出的低成本化要求,降低成本的技術手段還較少,管理方法還有待提升。
二是技術經濟一體化的過程控制措施落實不到位。技術經濟一體化的制度、標準、流程還不夠清晰與精細,經濟性責任沒有完全壓緊、壓準、壓實,距離將經濟性責任真正、具體、持續地落實到每個型號、每個環節、每個人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設計改進與工藝改進、管理改進的聯動機制還沒有形成整體閉環管理,在提高質量、效率和效益方面的效能還沒有完全釋放。
三是技術經濟一體化的結果控制手段單一,貫徹不徹底。現有考核多為定性考核,缺乏細化分解為定量經濟性指標的考核體系;對市場開發和超額完成任務團隊及個人的獎勵程度不足,覆蓋面不夠;獎勵機制尚未完全與經濟考核掛鉤。
全面數字化是國防科技企業科研生產模式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設以網絡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的前提保證。國防科技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推動數字化研制、數字化生產、數字化保障、數字化物流和數字化管理協同發展,實現基于統一模型的全產品數字化設計、仿真、試驗、制造等全過程一體化;形成運營管理全環節管控能力,實現全要素精細化管控。數字化研制涵蓋面向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數字化協同研制平臺、MBSE應用、全生命周期虛擬仿真驗證等技術手段;數字化生產面向基于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智能制造,實現制造資源優化配置及生產過程中數據的采集、分析與質量回溯;數字化保障實現遠程發射支持和維修保障,提升保障效率并降低成本;數字化物流打造智能物流平臺,實現物料倉儲和物流傳遞的自動化、信息化和自迭代,提升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物資齊套保障能力;數字化管理聚焦覆蓋各級單位的科研生產管理信息系統,提升精細化管理和戰略管控水平。
輕資產優化管理是國防科技企業運營模式的重要轉型方向。一是利用社會資本,對重大生產設備和廠房采用證券化、融資、債轉股等資本運營模式進行管理;二是整合軍民資源,協同進行科研生產活動,實現軍民產業鏈延伸;三是實施資源租賃,包括廠房、生產線、試驗設備等;四是剝離非核心業務進行外協外包或直接采購。通過采用輕資產運營模式,減輕固定資產投資“堆積”帶來的壓力,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使國防科技企業能將更多資金與精力集中在核心業務的創新與研發工作上,有效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投入與效益的良性循環。
科研生產的市場化協作配套是節約成本、縮短研制周期、提升批產效率的重要推手。面對新時期的新要求,國防科技企業需要擴大社會協作配套,放開一般能力,努力向軍方融合、向社會開放。探索采取入股、租賃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社會產能,推進軍民協同支撐武器裝備配套,充分發揮軍品核心技術、人才、資源優勢,創新產業化發展機制。深化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構建軍民共享、共用的創新平臺體系。吸納社會優勢力量參與國防科技創新,主動發現、培育、運用先進的民用技術,服務世界一流軍隊建設,不斷開創新時代軍民協同創新的良好局面,切實推進新形勢下的技術經濟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