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新的數據驅動方法,控制多個機器人在雜亂、沒有地圖的空間中移動,以確保機器人不會相撞。該多機器人運動規劃算法被稱為“全局到局部安全自動合成”(GLAS)。GLAS模仿擁有完整局部信息的規劃員和神經集群。使用GLAS和神經集群時,機器人無需對其所經過的環境或同伴的規劃路徑進行完整和全面的了解。相反,機器人實時學習如何在空間中導航,并在進入學習模式時吸收新信息。為測試該系統,研究人員在多達16架無人機上部署GLAS和神經蜂群;結果顯示,在很多情況下,GLAS的性能比目前最先進的多機器人運動規劃算法高出20%。(蓋世汽車網)
日本三菱電機公司宣布其研發了全球首款能夠與人類進行高度自然且直觀互動的技術——場景感知交互(Scene-Aware Interaction)技術。該技術基于多模態感知信息,例如,攝像頭捕捉的圖像和視頻、麥克風錄下的音頻信息,以及激光雷達測量的定位信息,以識別情境中的物體。同時,該公司將這項技術與其注意力多模態融合技術,以及其基于情境的自然語言生成技術相結合,實現了強大的端到端場景感知交互系統,在不同場景下,都可以與用戶實現高度直觀的交互。例如,該系統在提供路線導航服務時,不是指示駕駛員“在50m內右轉”,而是提供場景感知型指導,如“在郵箱前右轉”或“跟著灰色的車向右轉”。(蓋世汽車網)
日本AGC(原旭硝子)公司與日本通信巨頭NTTdocomo聯合開發出可作為5G基站使用的玻璃天線。這種天線可安裝在大樓玻璃窗上,首次將玻璃窗變成信號中繼基站,將對5G的普及起到推動作用。該天線長20cm、寬約80cm、重約2kg,可從基站向100~200m以外的距離傳送5G信號。天線可以用AGC獨有的施工方法安裝在窗戶上,為防止基站發出的信號被窗戶反射,公司還在天線內部嵌入了特殊材料。AGC和docomo還計劃面向建筑物密集地區開發能以更大角度傳送信號的天線。(科技部網站)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為柔性電池設計了一體化的雙極型結構,并將其應用于可充鋁電池中,該設計充分結合了碳/聚乙烯膜的柔性和雙極型結構的低內阻、高能量密度的優勢,具有較好的耐腐蝕性和易操作性,展現出良好的電化學穩定性和柔性(0°~120°),并可以直接做成表帶為4V商用電子表供電。此外,采用該結構設計可以組裝成10V雙極型可充鋁電池,可為工作電壓為9V的商用LED燈持續供電,且其體積僅為串聯的傳統單極型電池的54%,為高能量密度柔性電池的開發提供了新思路。(《ACS材料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