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是世界上首座超過千米跨度的公鐵兩用橋梁,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發揮其在深水探測領域的技術優勢,承擔了大橋沉井基底檢測任務。科研人員利用機器人及探測聲吶對沉井封底前的基底及沉井地面進行了檢查。通過操縱水下機器人及探測聲吶,對6座水下橋墩共72個井口進行視頻探測、聲吶掃描,讓施工方能夠直觀地看到水底情況,并測量出淤泥的高度、厚度,探尋水底障礙物,為精確實施井孔內抓泥、清除江底沉積障礙物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撐,有效避免了可能發生的立管傾斜等工程建設風險。(中國船舶網)
我國第一架高速衛星互聯網飛機——青島航空QW9771航班成功首航。本次航班適配了基于國內唯一一顆Ka頻段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的高速互聯系統,飛機在萬米空中可以實現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聯網,為乘客帶來與地面上網一樣的網絡沖浪體驗。在平飛階段,機上旅客可使用個人手機連接空中互聯網,從2000多個優質互娛內容中挑選喜歡的類型,體驗數字生態客艙帶來的內容豐富、品質穩定的機上娛樂體驗。本次航班還實現了國內民航史上第一次空中直播,穩定順暢的網絡充分展現了高速衛星互聯網的巨大應用前景和賦能潛力。(航天科技集團網站)
飛鴻98無人運輸機系統合同交付批首飛取得圓滿成功。項目團隊在前期初樣研制階段成果的基礎上,完成了航電優化設計、控制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攻關,順利轉入正樣研制階段,結合合同交付完成了首架機試飛。該運輸機以運-5B運輸機為基礎平臺,利用無人化創新技術改裝而成,最大起飛質量5.25t,最大任務載荷質量1.5t,最大容積量15m3,飛行高度4500m,巡航速度180km/h,最大航程1200km,起飛與著陸距離最短僅為150m。飛鴻98無人運輸機的成功研制,對提高運輸效率、降低航空物流成本、解決飛行員短缺及人體疲勞極限等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航天報》)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江南造船有限責任公司首個機器人智能化生產線吊馬智能工作站正式啟動運行,該工作站是目前船舶行業最先進的船用吊馬生產線,首次在船舶行業內集成了機器人視覺識別、智能抓取、智能焊接技術。該吊馬智能工作站分為裝配、搬運、焊接三大系統,除了裝配工序外,搬運、焊接、打磨及下料等工序全部由機器人完成。該吊馬生產線投入使用后可以大幅減少用工需求,將原來的27人團隊壓縮至5人,且能夠保持吊馬生產質量的穩定性。由1名員工操作完成吊馬零件裝配后,設備就會自動對吊馬的型號、擺放位置、焊縫位置進行判斷,隨即完成吊馬的抓取、緩存、運輸、夾持、翻身焊接、自動下料等動作。(中國船舶集團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