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菊 茹美笑 馮秀瑞
(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計劃生育服務站 廣東 陽江 529931)
人流術作為避孕失敗后終止妊娠常見方式,特別是在時代發展和思想進步的背景下,性觀念出現顯著變化,而無痛流產技術的持續性發展、國家全面開放二孩政策以及知情選擇避孕措施,讓已婚育齡婦女脫離了“上環、結扎”的束縛,自由無拘的“性福”生活使人工流產對象明顯增多。報道顯示,全球范圍內年均流產人數約為5000 萬,而我國則占據1/3 左右。人流術為侵入性操作,術后均存在腹痛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宮腔/宮頸粘連、陰道出血、不孕等狀況,增加機體創傷[1]。為了降低人流術對受術者生殖系統的傷害,促使受術者盡快恢復生殖健康,我站采取盆底電生理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報告如下:
隨機選取本科室2016 年5 月—2019 年4 月時間段內診療的人流術對象共300 例并取得知情同意,以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參照組(150例)和治療組(150例)。參照組年齡平均數為(24.3±2.3)歲,停經時間平均數為(53±2.9)d。治療組年齡平均數為(25.1±2.5)歲,停經時間平均數為(51±4.2)d。數據比較統計學無意義(P>0.05)。
參照組僅采取人工流產術操作流程,治療組術后聯合盆底電生理治療,即借助治療儀(法國Phenix USB2 型號)完成治療工作,詳細措施為:①治療模式:將治療儀調整為子宮內膜恢復模式,為低頻脈沖電,頻率和脈寬分別為40 赫茲、250μs,可依據患者耐受度調整最佳電流強度,但應保證其在10 ~40 毫安范圍內。②電極片部位:取2 個電極片貼在左右恥骨處,2 個電極片貼在左右腰骶部,同組電極片相距均為2cm。③治療:術后第5d 首次治療,2 天1 次,每次治療時間在20 ~30min,每個月經周期共進行5 次治療,持續救治3 個月[2]。
此外,術后患者均采取新生化顆粒口服給藥,共3d,以此促進子宮收縮。
比較患者月經復潮時間和子宮內膜厚度。
本課題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23.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匯總。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以±s、%表示,組間數據施行t、χ2檢驗。P<0.05 時,數據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組月經復潮時間(35.4±2.5d)、子宮內膜厚度(6.19±0.90mm)均較差于治療組(30.5±2.1d、9.37±0.96mm),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
表 比較患者月經復潮時間和子宮內膜厚度(±s)

表 比較患者月經復潮時間和子宮內膜厚度(±s)
組別 n 月經復潮時間(d) 子宮內膜厚度(mm)治療組 150 30.5±2.1 9.37±0.96參照組 150 35.4±2.5 6.19±0.90 t-18.3807 29.5970 P-<0.05 <0.05
人工流產術是育齡婦女意外懷孕而采取的終止妊娠操作,對受術者生殖系統具有一定性的創傷,特別是對子宮傷害較大,若為子宮內膜功能損傷,則可在孕激素、雌性激素水平改善的背景下自主修復,若為子宮內膜基底損傷則會在阻礙上皮間隙細胞再生的同時,增加自我修復難度,若未及時救治,則會誘發陰道出血、宮腔粘連、不孕癥等狀況,降低女性群體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3]。
現代醫療模式下,以盆底電生理治療為主導治療婦科疾病,特別是在女性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性功能障礙、慢性盆腔疼痛等疾病中,療效較為顯著。國外研究數據顯示,經有效的盆底電生理治療,可顯著促進子宮血流灌注,加快子宮內膜恢復,是人工流產術患者術后恢復的首選[4]。本站通過對盆底電生理治療研究可知,參照組月經復潮時間、子宮內膜厚度均較差于治療組,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了在人工流產術對象中,有效且及時的盆底電生理治療,既可促進子宮內膜恢復,還可預防術后并發癥,縮短月經復潮時間。
除此之外,還應做好人流術后保養工作,具體為:①休息充足。術后休息半個月,禁重體力勞動及性生活),待條件允可許后適當下床活動,但術后半個月內禁止重體力勞動。②營養充足。增加維生素B12、鐵、蛋白等營養的補充,科學食用高維生素和高蛋白類食物,促進軀體康復。③詳細評估出血情況。若術后陰道流血時間超過1 周,且伴有白帶異常、發熱和下腹疼痛等狀況,應立即就診。④堅持避孕。術后作為子宮、卵巢功能恢復時期,卵巢亦按期排卵,應做好避孕工作,讓子宮逐漸恢復健康[5]。
綜上所述,在人工流產術對象中,盆底電生理治療是以安全、無創和操作簡便等優勢,極大程度上縮短患者月經復潮時間,還可促進子宮內膜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