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山東省南山醫院內二科 山東 濟南 250000)
心力衰竭這一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中存在較高的發病率,導致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為心臟收縮功能不全,使得機體各臟器出現供血不足情況,早期如果不能對患者進行及時治療,將會使患者病情不斷進展,加大治療難度,使得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極大威脅[1]。和常規心力衰竭不同的是,難治性心力衰竭通過多種療法治療以后,依舊無法改善患者的病情狀況,同時較易導致心律失常情況發生。因此,必須加強對有效治療方法的積極探究。遂本文主要探究難治性心衰患者運用左西孟旦治療的臨床效果和對室性心律失常產生的影響。
選取50 例在2017 年—2018 年本院收治的難治性心衰患者,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人。其中兩組男女人數為15:10、14:11;平均年齡分別為(67.28±10.51)歲、(69.35±10.14)歲。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沒有差異,P>0.05,可以予以比較。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全面檢查患者的身體,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給予患者吸氧、利尿劑、強心劑治療等。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以后,需要嚴密監測患者的身體狀況,并對心律的變化進行準確記錄。
除上述常規治療外,還給予觀察組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療,對患者實施12ug/kg 負荷量的左西孟旦治療,開始時,該藥物的靜脈泵入劑量為每分鐘0.05ug/kg,收縮壓不能低于90mmHg,對患者持續泵入治療24 小時。
消除患者心力衰竭癥狀,恢復正常的心功能時為顯效;明顯緩解患者心力衰竭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患者心功能時為有效;沒有改變患者的心力衰竭癥狀和心功能狀態時為無效[2]。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治療效果
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
對于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來說,由于他們的身體機能不斷減退,導致部分泵血功能喪失,在心臟病發作或其他相關病癥的影響作用下會損傷心臟的構成,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與其生活質量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如果不對患者進行積極有效治療,將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極大威脅,甚者死亡[3]。因傳統藥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致患者疾病預后不良,因此必須加強對有效治療藥物的積極探究。
左西孟旦屬于新型的正性肌力藥物,在運用該藥物治療難治性心力衰竭過程中,不會使心律失常的發生率增加,并且可以將較高的治療效果獲得,在改善患者疾病預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左西孟旦為Ⅲ型鈣增敏劑,能夠對橫橋產生直接作用,改變鈣結合的信號傳導,可以有效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細胞內環磷酰胺苷酸的濃度明顯增加,使其正性肌力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實現對難治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療。但是,左西孟旦對心肌纖維產生作用過程中會對心肌細胞內的鈣離子產生依賴,在改變鈣離子鈣蛋白構象的情況下能夠有效結合左西孟旦,使心肌收縮功能增加,雖然能夠使心肌收縮能力增加,但不會對收縮時間產生影響,可見,左西孟旦屬于一種心臟保護藥物,它能夠在不影響心肌耗氧量和心率的情況下,使機體的脈搏量和血流量增加,最終實現對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改善。
本文通過探究難治性心衰患者運用左西孟旦治療的臨床效果和對室性心律失常產生的影響,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顯著高于對照組(68%)(P<0.05);且觀察組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8%)顯著低于對照組(36%)(P<0.05)。綜上所述,難治性心衰患者運用左西孟旦治療,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還可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促進患者疾病恢復,因此應當積極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