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革
(單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山東 菏澤 274300)
流產是當前臨床醫學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一般情況下,流產是分娩低于28 周,胎兒不足1kg 時給予患者終止妊娠處置[1]。按照流產方式來看,可以分為藥物流產和無痛人工流產兩種形式,兩種流產方式表現不同,因而其對應的流產效果也就會有所不同。相比之下,無痛人工流產的效果要好于藥物流產,因而在臨床中,很多患者也大都選擇無痛人工流產,以此達到終止妊娠目的[2]。本研究選取120 例流產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無痛人工流產與藥物流產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單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收治的120 例流產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住院號碼隨機搖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 例。其中,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28.21±3.01)歲,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27.53±1.56)歲,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簽署同意書,且患者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藥物流產,即給予患者米非司酮片50mg,連續口服3d,第4d 開始給予患者米索前列醇0.6mg,間隔4h 后給予患者卡孕栓0.4mg,然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等待患者分娩。實驗組采用無痛人工流產,方法如下:首先,對患者術前處置工作實施中,給予患者400mg米索前列醇放置于患者陰道后穹隆處,然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其次,在術前給予患者麻醉用藥,以丙泊酚+舒芬太尼作為患者麻醉用藥。再次,術中手術過程中,開始給予患者流產手術,待分娩后給予患者術后縫合處置。最后,術后管理中,給予患者術后鎮痛處置,安撫患者術后情緒,從而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3]。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及患者流產成功率。首先,患者臨床治療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主要從組內患者出現人流綜合征、呼吸抑制和子宮穿孔人數統計為主,記錄相關人數,最終統計不良事件發生率。其次,患者臨床流產成功率對比,以流產成功人數/流產總人數得出流產成功率。
用SPSS22.0 統計軟件作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以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以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33%,對照組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3.33%,相比之下,實驗組患者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3.927,P=0.047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實驗組患者流產成功率96.67%,對照組流產成功率83.33%,相比之下,實驗組患者臨床流產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6.375,P=0.049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流產成功率對比(例)
流產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病癥,在現有醫學發展中比較常見。很多時候流產誘發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遺傳病、胎兒畸形、宮外孕等都需要實施流產。有些患者在流產過程中,通過藥物流產就能達到流產效果,但是由于藥物流產的安全性有待提高,所以在臨床流產指導中,應該科學的選擇流產方式[4]。也有一些患者由于藥物流產達不到流產效果,因而需要采取無痛人工流產,也就是結束無痛人工手術流產方式給予患者流產處置,借助這種流產方式能夠提高患者流產成功率,降低了患者流產風險[5]。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選定的兩組患者流產中,由于采取的流產方式不同,因而得到的流產效果出現了顯著差異。以表1 中的結果來看,實驗組患者流產效果要顯著好于對照組,尤其是在不良事件發生率控制上更是顯著好于對照組,這對于患者自身流產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在流產成功率對比中也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流產成功率要遠遠高于對照組,因而也驗證了無痛人工流產在患者流產中的作用,故而可以在臨床流產指導中,將無痛人工流產推廣,以此提高患者流產成功率。綜上所述,在流產患者治療中,推廣無痛人工流產,能夠提高患者流產成功率,且患者流產安全性高,可以在臨床管理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