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紅芳
(云浮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廣東 云浮 527300)
體位擺置對于婦科腹腔鏡的術前準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在術中需要擺好截石位及頭低腳高位[1]。但是截石位這一體位患者兩腿高度及腘窩是彎曲下垂的,可能壓迫到腘窩,兩腿之間的跨度大,需要擺正膝關節,而不能壓到腓骨小頭,以免引起腓骨小頭的壓迫,造成腓骨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出現,影響康復進程[2]。我院通過多年的臨床觀察,在實踐中發現通過術前改良體位擺放的姿勢,患者圍手術期的各個方面指標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因此通過對比傳統的體位擺放與改良體位擺放的臨床效果,系統探討該方法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5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80 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需進行婦科腹腔鏡手術,均接受靜脈吸入復合全身麻醉,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將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神經疾病、手術禁忌癥等患者排除在外。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n=40),觀察組(n=40)。觀察組患者年齡:(33.2±2.5)歲;體重(49.3±7.8)kg。對照組患者年齡(34.1±2.7)歲;體重(50.1±7.3)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傳統體位擺置法。患者平臥手術床上,麻醉成功后,調節支架的高度以適應患者的身高,將雙下肢分別擺放在截石位的腿架子上,將其固定,大腿前屈的角度根據手術的需要改變,確定體位后開始手術。觀察組:采用改良體位擺置法。麻醉前,囑患者主動配合體位,擺好截石位之后,確保患者呈舒適狀態,確定體位后開始麻醉、手術。
統計兩組患者的低溫、蘇醒延遲、寒戰、躁動等并發癥發生情況。此外,術前術后分別檢測兩組患者C 反應蛋白水平(C reactive protein,CRP)、腎上腺激素(Adrenal hormone,AD)、去甲腎上腺激素(Noradrenaline,NE)水平,以評價患者術后的應激狀態。
采用軟件SPSS20.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來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出血、皮下血腫、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低體溫、蘇醒延遲、寒戰、躁動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術中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術前兩組患者CRP、AD、NE 水平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患者的CRP、AD、NE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術中應激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的術中應激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與術前比較,#P <0.05。
組別 n 時間 CRP(ng/L) AD(pmol/L) NE(pmol/L)觀察組 40 術前 6.04±1.43 52.35±5.75 141.47±20.42術后 52.25±10.33#* 102.47±15.41#* 152.65±24.65#*對照組 40 術前 6.27±1.48 53.87±5.75 140.44±20.45術后 97.88±17.57# 179.85±20.41# 171.95±28.54#
婦科手術麻醉體位的擺放問題是近年來的熱點問題[3]。由于患者處于全身麻醉的狀態,傳統的體位擺放是在患者意識喪失之后進行,患者全身處于肌肉松弛狀態,由于體位擺放的搬動幅度過大,可能會導致氣管導管的拔出,造成二次插管的可能性,增加了手術過程的風險[4]。同時,術中應激反應會導致患者的心臟電生理變化,誘發急性心肌梗死[4]。根據本研究發現,通過患者自主擺置體位,可以緩解患者術后的應激反應,避免突發心臟疾病和手術對身體機能的損害。體位擺放護理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護理管理模式所納入,舒適的體位擺放讓患者處于心理、生理、社會的最佳狀態,同時更加重視患者的心理與社會因素對手術效果及醫療滿意度的影響[5]。本實驗證實,舒適的術前體位擺置可以有效減少及術后并發癥,顯著提高了圍手術期的臨床療效,并且其溫馨的人文關懷也是護理滿意度提高的關鍵原因。
綜上所述,為了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順利進行,在麻醉前給予體位的擺放,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對臨床手術的順利開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