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提比丁·努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喀什市人民醫院外一科 新疆 喀什 844000)
乳腺癌改良手術的主要目的是縮小患者乳腺癌切除創口,改善患者臨床病癥的同時[1],保持患者術后乳房部位的美觀度,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和手術指標[2]。故而在本次研究中,探究將乳腺癌改良手術應用于對乳腺癌,評價手術方案的臨床應用意義,取得一定的成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實驗時段設置為2016 年1 月—2019 年5 月,在該時段內對我院數據庫進行統計調查,錄入其中符合要求的乳腺癌94 例患者個體資料作為實驗樣本。對患者進行隨機兩組均分后,單組樣本量設置為47,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實驗組中患者年齡區間值為36 ~68(46.2±3.6)歲;實驗組中患者年齡區間值為35 ~70(45.9±4.1)歲;
患者資料錄入數據庫后拷貝至實驗excel 表格中,由實驗內統計人員進行數據分析,患者對實驗操作知情且簽署同意書,資料可比性良好(P >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乳腺癌根治術方案進行治療。采用稀釋的腎上腺素生理鹽水,對患者進行皮膚下浸潤,將患者整個患病的乳腺以及周圍胸大肌和胸小肌進行完全切除,并將患者鎖骨以及腋窩下淋巴結、腋下淋巴組織以及周圍組織完全切除,常規縫合創口完成手術。
實驗組患者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術進行治療。在患者開展手術前,根據患者病情發展狀況和病理類型,選擇適合患者的手術方案,并在患者開展手術前給予相應的化療進行輔助治療。在患者進行手術時,根據患者病情發展狀況,確定患者是否需要進行胸小肌切除,而患者的胸大肌則予以保留。隨后將患者的鎖骨下以及腋窩下淋巴結和腋下淋巴組織進行完全切除。手術過程中需保護好患者的胸外側神經,使患者的正常胸部輪廓保持完整,可采用壓迫法對患者進行手術止血,避免患者出現血液大量流失的情況。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長,出血量等手術指標。
記錄所有患者手術完成后的并發癥發生率主要包括:感染、切口瘢痕、乳下積液。
統計學數據記錄于excel 表格中,數據分析工作于實驗完成后進行,統計軟件選擇SPSS22.0 For windows,實驗中計量資料選擇t值檢驗,實驗中計數資料選擇χ2檢驗;若P<0.05則存在統計學意義,借此判斷實驗數據關系。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治療完成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發生率,實驗組患者發生率為4.26%,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5.53%。,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3929,P=0.0037)。

表1 治療完成后患者的各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例)
手術完成后,對比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實驗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較對照組明顯更優,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對比(±s)
組別 n 手術時長(min)住院時長(d) 出血量(ml)實驗組 47 51.61±2.61 5.36±1.84 164.61±9.14對照組 47 76.17±5.14 8.51±2.31 324.51±11.94 t-29.2079 7.3123 72.9027 P-0.0000 0.0000 0.0000
乳腺癌是目前臨床上的乳腺疾病,這種病癥在近年來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選擇手術切除是對乳腺癌進行治療的主要方案。傳統的乳腺癌根治數在應用過程中采用稀釋到腎上腺素生理鹽水,對患者進行皮膚下浸潤,隨后對患者手術切口相關組織進行游離,各種手術方案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胸大肌和胸小肌進行全面切除,這樣會導致患者的胸部外觀受到影響。
相關臨床研究報道中發現[3],改良手術在治療時能夠縮小患者的手術創口,降低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出血量縮短了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對于患者后續康復來說有積極意義[4]。改良手術方案能夠將創口減到最小,并且無需在手術時切斷患者的胸大肌、胸小肌,具有較高的手術應用價值和美觀度[5]。除此之外,這種手術方案在應用過程中手術操作視野清晰,能夠保護患者的正常胸部組織,并保證淋巴結切除完全具有較高的可用性。
綜上所述,在對乳腺癌治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用乳腺癌改良手術進行治療,能夠有助于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同時還能改善手術指標,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