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獻珍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廣西艾滋病臨床治療中心(南寧)> 廣西 南寧 530023)
艾滋病合并結核病是結核病患者中的特殊人群,是艾滋病最常見的、病死率高的機會性感染之一;HIV 感染后CD4+T 淋巴細胞功能下降、數量減少,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及喪失,機體對結核菌的殺傷作用明顯下降,導致結核菌大量繁殖而發生結核病,HIV 感染及AIDS 的流行是結核病擴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相關研究是目前肺結核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1,2]。2014—2016 年南寧市農村地區TB-HIV 感染患者登記快速上升[3],無論是AIDS 和或結核病均可出現不同程度肝功能多項指標異常,肝功能損害存在與否及受損程度已成為影響HIV 和或結核病發病率、規范治療率、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298 例HIV 陰性肺結核及79 例HIV 陽性合并肺結核(HIV/TB)的臨床資料,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免疫功能及肝功能之間的差異,為結核綜合性的防治提供有利依據?,F報告如下。
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住院298 例HIV 陰性肺結核及79 例艾滋病合并肺結核(HIV/TB)患者。肺結核的診斷:(1)確診病例:①痰結核菌檢查抗酸桿菌陽性,包括痰涂片和痰培養;②胸腔積液/肺泡灌洗液涂片/培養抗酸桿菌陽性;③肺部組織活檢病理報告結核陽性;④培養提示非結核分枝桿菌除外。(2)臨床診斷病例:①有明顯結核中毒癥狀;②結核菌素試驗陽性;③影像學提示典型肺結核改變;④常規抗生素治療效果欠佳,抗結核治療有效;具備上述前3 項中的2 項和第4 項則為臨床診斷病例。艾滋病感染者均經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采用免疫印跡法確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兩組均排除有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損害等其他引起肝功能損害者。其中,HIV 陰性肺結核組298 例,男例181 例,女117 例,年齡8 ~83 歲(47.64±18.82 歲),HIV/TB 組79 例,男例59 例,女例20 例,年齡11 ~75 歲,平均年齡47.40±16.61 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于治療前檢測肝功能,肝功能損害結果按《常用肝臟生物化學實驗的臨床意義及評價共識》[4]進行評估分類:輕度:ALT/AST ≤正常上限值3 倍和或膽紅素≤正常上限值2 倍;中度:ALT/AST 為正常上限值3 ~10 倍和或膽紅素為正常上限值2 ~5 倍;重度:ALT/AST >正常上限值10 倍和或膽紅素>正常上限值5 倍。
應用SPSS19.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偏態分布以M(Q)(M=中位數,Q=四分位數)表示;偏態分布兩獨立樣本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HIV 陰性肺結核組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水平低于HIV/TB 組,其白蛋白顯著高于HIV/TB 組(P<0.05),HIV 陰性肺結核組肝功能損害發生率為13.76%,其中輕度肝功能異常發生率為8.39%;中-重度的為5.37%;ALT 升高發生率為9.06%,AST 升高為11.41%,總膽紅素升高為8.72%,白蛋白降低為24.83%;HIV/TB 組肝功能損害發生率為30.38%,其中輕度肝功能異常發生率為21.52%,中-重度的為8.86%,ALT 升高發生率為13.92%,AST 升高為18.99%,總膽紅素升高為6.33%,白蛋白降低為60.76%。HIV/TB 組肝功能損害發生率較TB 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肝功能損害中均以轉氨酶升高及白蛋白降低多見,且AST 水平升高發生率高于ALT,兩組轉氨酶水平升高發生率無顯著差異,HIV/TB 組白蛋白降低發生率顯著高于TB 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肝功能的比較(M(Q))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肝功能異常構成比比較
HIV 感染和或肺結核患者肝功能異??赡芘c多種原因有關,如結核感染或HIV 感染本身亦可引起肝功能損害,兩者雙重感染使得肝功能損害加重[5]。本研究顯示,TB/HIV 雙重感染組肝功能損害發生率較TB 組高(P<0.05),其中以輕度肝損為主;兩組肝功能受損主要表現在白蛋白降低及轉氨酶水平升高,膽紅素升高發生率相對較低,且HIV/TB 組白蛋白降低發生率高于TB 組。HIV 感染和TB 為長期慢性消耗疾病,而合并HIV 感染患者免疫力低下,體質更差,使得機體消耗更大。HIV/TB 組患者轉氨酶水平高于TB 組,轉氨酶升高反應肝細胞受損,兩組患者治療前均有一定比例患者出現肝細胞受損。兩組的轉氨酶水平升高發生率有差異且HIV/TB 組患者轉氨酶水平高于TB 組,可能提示了雙重感染加重了肝功能損害,但肝細胞暫未受到明顯損害,或如有學者分析,HIV 感染導致免疫缺陷后,細胞免疫受到抑制,使HIV/HBV 重疊感染者轉氨酶水平下降,肝臟細胞損傷減輕[6]。有研究顯示,在非HIV 感染人群中,即使肝功能正常,大多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臟炎癥反應及纖維化[7],但本研究未對患者行肝臟活檢,有待進一步研究。
肺結核不同人群治療前即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及肝功能損害,尤其是HIV/TB 人群尤為明顯,其肝功能異常發生率顯著高于HIV 陰性肺結核患者,應予以重視。在進行TB 診斷時應注意患者的免疫功能狀態,CD4+T 淋巴細胞計數較高患者的表現與普通結核病患者類似,而CD4+T 淋巴細胞計數低的患者常表現為肺外結核病。對于合并結核病的患者,需密切監測藥物不良反應并注意藥物間相互作用,必要時調整抗病毒或抗結核藥物的劑量,進行血藥濃度監測[8]。對肺結核患者應檢測有無HIV 感染,對合并HIV 感染患者應警惕肝功能受損情況并予加強護肝治療,間接提示了加強肺結核綜合性治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