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秀萍 白波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醫院 山西 大同 037000)
我院2006 年—2014 年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選擇依從性好的、能堅持長期口服核苷(酸)類藥物抗病毒治療的54 例,隨訪至2019 年底,本文對其轉歸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報道如下。
2006 年—2014 年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選擇依從性好的,能長期堅持口服核苷(酸)類藥物抗病毒治療的54例,其中男性32 例,女性22 例,年齡35 ~82 歲,平均55.70歲,診斷符合2006 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病因導致的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等。治療前肝功能代償期27 例,失代償期27 例(消化道出血10 例,腹水17例,同時伴有肝性腦病5 例);所有病例HBV-DNA 定量均大于20000IU/ml(聚合酶鏈反應,我院檢測下限為1x103IU/ml),HBsAg、HBeAg 雙陽性51 例,HBeAg 陰性3 例。
口服拉米夫定、恩替卡韋、替比夫定、阿德福韋酯單藥或兩藥聯合抗病毒治療,療程5 ~13 年,所有患者均行保肝、抗纖維化、對癥支持等綜合內科治療。
觀察臨床癥狀體征、血生化指標、HBV 血清標志物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分析計算,計數資料(%)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s)表示,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生化檢測方面,54 例中有50 例肝臟生化指標基本正常,4 例血清白蛋白、膽堿酯酶偏低;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s)
治療前 治療后 t P ALT(u/L) 68.3±15.8 28.49±3.49 18.0795 <0.05 TBiL(μmol/L) 57.3±25.8 13.60±5.02 12.2177 <0.05 ALB(g/L) 31.12±5.22 37.26±2.72 7.6654 <0.05 PTA(%) 48.47±4.52 62.42±8.12 11.0307 <0.05
2.2 病原學方面,所有病例HBV-DNA 均在檢測值以下,54 例中HBsAg 陰轉2 例,其中1 例停藥半年,HBSAg 仍陰性。1 例發生HBSAg/HBeAg 轉換;HBeAg 陰轉35 例,其中20 例發生HBeAg/抗-HBe 轉換。病原學轉歸情況見表2。

表2 HBV 標志物陰轉率情況[n(%)]
2.3 54 例患者中,失代償期肝硬化由27 例減少到10 例,消化道出血1 例,腹水9 例,有8 例在治療過程中發生癌變,7例為原發性肝癌,1 例為膽管細胞癌,占14.8%。癌變時抗病毒治療最短1 年,最長的11 年,平均5.88 年。癌變后繼續抗病毒治療,原發性肝癌患者同時給予肝動脈栓塞術,射頻消融術治療,原發性膽管細胞癌患者,在抗病毒治療基礎上,輔以對癥、支持、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引流術等治療,病人存活15 個月后死亡;原發性肝癌患者癌變后病程最短1 年,最長6 年,癌變時年齡43~70 歲,平均55.44 歲,其中1 例發生HBsAg/抗HBs 血清轉化,病程6 年,近期住院復查血清白蛋白、膽堿酯酶均偏低,有腹水。

表3 治療前后并發癥以及癌變情況[n(%)]
全球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HCC)患者中,由HBV 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別為30%和45%,我國HCC 患者中,由HBV 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別是60%和80%[1].我國又是HBV 感染高發區,人口基數龐大,因而我國乙型肝硬化和在此基礎上發生HCC 的病人數也相對龐大,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經濟壓力,因此積極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重要意義[2-3]。我院從2006 年起將抗乙肝病毒藥物核苷(酸)推廣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從本組資料54 例患者的治療結果來看,長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療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獲益明顯,首先從臨床觀察,肝功能生化指標明顯好轉,只有4 例血清白蛋白,膽堿酯酶偏低;失代償期肝硬化的病例數從27 例減少到10 例。病原學方面,所有病例HBV-DNA 維持陰性,20 例發生HBeAg/抗HBe 轉換,2 例HBsAg陰轉,其中1 例出現HBsAg/抗HBs 轉換,但患者發生癌變,因而未停藥,癌變后病程6 年。抗病毒治療的的目標:最大限度的長期抑制HBv 復制,減輕肝細胞炎性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償、HCC 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4-5]。本組資料沒有一例發生肝衰竭,失代償期肝硬化數目明顯減少,并發癥減少并可控,肝臟生化指標50 例基本正常,生存質量明顯改善;同時本組資料顯示在抗病毒治療有效的情況下,仍有病例發生癌變,本組54 例患者中原發性肝癌7 例,膽管癌1 例,說明抗病毒治療不能完全阻止發生癌變,是否能降低癌變率還有待于大量病例長期觀察[6-8]。本組病例缺乏病理學資料,對于長期病情穩定,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是否可做病理學觀察,進一步了解組織學的變化,從而了解組織學改善的患者癌變率是否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