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江蘇 常州 213000)
運動功能障礙屬于腦梗死患者常見并發癥,出現該狀況的原因是疾病導致其運動神經不同程度損傷,進而引起姿勢調控系統出現紊亂,最終造成患者神經元抑制[1]。患者出現運動障礙后的臨床表現為肌張力異常、肌肉痙攣、運動功能失調等。臨床在治療腦梗死后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治療時普遍采用常規治療法,包括運動訓練、肌肉訓練等,其見效速度比較慢,存在較多不足[2]。當前時代背景下,各類先進技術已被應用到了醫療衛生領域中,在改善腦梗死運動功能障礙中可應用智能反饋訓練系統,。本次研究對腦梗死后運動功能障礙患者運用A 型肉毒毒素注射聯合下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4 月—8 月期間收治的腦梗死后運動功能障礙患者,需要將該部分患者按照數表法分為對照組(34 例)與觀察組(34 例),對照組患者運用常規康復方法,患者年齡介于45 ~72 歲之間,平均年齡(60.25±3.89)歲,患者男性20 例,女性14 例,而觀察組患者需要采用A 型肉毒毒素注射聯合下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患者年齡介于46 ~73 歲之間,平均年齡(62.11±4.36)歲,患者男性19,女性15 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康復治療,具體治療內容包括運動治療、肌肉訓練以及平衡訓練等。
觀察組患者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A 型肉毒毒素注射與下肢智能反饋訓練。A 型肉毒毒素在使用前需要稀釋到50U·ml-1,告知患者取仰臥位進行注射,借助B 型彩色超聲確定靶肌位置,而注射點需要選擇肌肉痙攣最為嚴重地方,每個注射點A 型肉毒毒素劑量為10 ~30UA,總共注射劑量≤200U。最后需要臨床醫師借助下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進行康復治療,主要是將傳感器放置于下肢關節處,借助傳感器查看患者下肢關節狀況,進而掌握患者痙攣程度,最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綜合處理。
觀察組與對照組腦梗死后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數據評價以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狀況、患側肢體BBS 評分為主要評判標準[3]。
觀察組與對照組腦梗死后運動功能障礙患者研究數據需要通過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側肢體運動功能評分。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在治療前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4 周、治療12 周對比,觀察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側肢體運動功能評分(±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側肢體運動功能評分(±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4 周 治療12 周觀察組 34 19.25±2.13 27.34±2.21 29.46±1.98對照組 34 20.13±3.16 21.23±3.18 24.16±1.64 t-1.249 6.219 7.635 P->0.05 <0.05 <0.0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側肢體BBS 評分,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周、治療12 周對比,觀察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側肢體BBS 評分(±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側肢體BBS 評分(±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4 周 治療12 周觀察組 34 22.14±5.26 29.78±5.62 38.96±5.45對照組 34 21.06±4.56 23.69±3.69 28.64±4.23 t-1.259 3.697 5.459 P->0.05 <0.05 <0.05
腦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礙屬于臨床中常見癥狀,會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嚴重可引發泌尿系統感染、肺部感染等。肢體痙攣是影響患者下肢功能障礙的重要因素之一[4],所以需要盡早對患者肢體痙攣進行早期干預。同時,相關調查研究顯示[5],對患者進行肢體痙攣有效治療可以改善神經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臨床上治療腦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礙時普遍采用藥物治療、運動療法以及針灸治療等,主要是增強肌力,但卻忽視了痙攣治療,導致患者恢復速度提升較慢。因此,為了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運動功能,本次研究對腦梗死下肢功能障礙患者進行A型肉毒毒注射與下肢智能反饋訓練,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下肢肢體運動功能與BBS 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顯著(P<0.05),說明采用該種治療方式可以改善患者運動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出現該種狀況的原因是A 型肉毒毒素可以減輕神經末梢突觸前膜乙酰膽堿釋放,進而緩解肌肉萎縮狀況,降低肌肉收縮,促進肌肉間力量平衡;而下肢智能反饋訓練可以實時探測患者痙攣狀況,對其進行全面處理,進而提升治療效果。其次,智能反饋訓練系統是比較先進的醫學設備,僅對患者采用A 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雖然可盡快緩解患者癥狀,但效果相對一般,而將智能反饋訓練系統應用到改善下肢功能障礙的應用中,通過其智能生物反饋,可智能化的適應患者身體情況,長期使用下,除可起到提升下肢功能、強化心血管能力外,還具備較高的安全性,應用價值較高。
通過本次實驗來看,對腦梗死后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實施A型肉毒毒素、智能反饋訓練聯合治療,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促使患者盡快恢復肢體運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