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光輝 王歡(通訊作者)
(1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湖北 黃岡 438000)
(2 黃岡市中醫醫院院感辦 湖北 黃岡 438000)
腦動脈瘤是常見的瘤樣病變。多數的腦動脈瘤患者出現動脈管壁異樣的瘤樣突起,風險高,可帶來危害,需要及時治療。對于腦動脈瘤患者需要在確診內及早明確病變部位和病因,及早實施手術治療[1-2]。目前對于腦動脈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血管栓塞術以及顯微手術夾閉。本研究收集80 例我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腦動脈瘤患者,隨機分組。栓塞血管手術組腦動脈瘤40 例患者采取栓塞血管手術,顯微手術組腦動脈瘤40 例患者實施顯微手術。分析住院的平均時間、手術的時間、出血量;治療前后患者神經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并發癥發生率,分析了顯微手術治療腦動脈瘤的效果,如下。
收集80 例源于我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腦動脈瘤患者,隨機分組。顯微手術組40 例,男女18 例和22 例,年齡25~68 歲,平均40.23±10.45 歲,動脈瘤大小4.4mm×4.2mm ~16.1mm×15.2mm,動脈瘤位置:前交通動脈19 例,大腦前動脈14 例,大腦中動脈4 例,大腦后動脈3 例。栓塞血管手術組40 例,男女20 例和20 例,25 ~68 歲,平均40.11±10.45 歲,動脈瘤大小4.4mm×4.3mm ~16.2mm×15.1mm,動脈瘤位置:前交通動脈18 例,大腦前動脈14 例,大腦中動脈5 例,大腦后動脈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
栓塞血管手術組腦動脈瘤患者采取栓塞血管手術,給予患者麻醉,穿刺股動脈,經DSA 輔助給予治療,微導管根據影像學結果置入動脈瘤部位,用可脫卸彈簧圈送至病灶部位,一般在腦動脈瘤瘤腔內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部位,壓迫穿刺點和止血包扎。
顯微手術組腦動脈瘤患者實施顯微手術。氣管插管全麻,經三個釘頭架固定,結合動脈所在部位選擇翼點入路,若是小腦后下動脈瘤,經枕下方正中入路,顯微鏡下觀察,對蛛網膜下腔動脈、神經以及蛛網膜下池進行仔細解剖,逐漸釋放腦脊液,清除蛛網膜下腔積血,降低顱內壓,促使動脈瘤完全暴露后夾閉。
分析住院的平均時間、手術的時間、出血量;治療前后患者神經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并發癥發生率;治療效果(病灶和癥狀全部消失,術后腦動脈瘤消失,神經功能正常為顯效:病情和病灶改善,神經功能改善是有效;無效是達不到以上情況[3])。
采取SPSS24.0 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s)表示,采用t檢驗,結果P<0.05 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比較,P>0.05;治療后顯微手術組神經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高于栓塞血管手術組,P<0.05,如表1。
表1 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分析對比(±s,分)

表1 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分析對比(±s,分)
項目 顯微手術組 栓塞血管手術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 7.57±2.10 2.51±0.13 7.56±2.12 4.51±0.56社會功能 64.11±2.12 91.14±3.12 64.71±2.45 80.72±0.61心理功能 64.78±2.62 91.12±3.21 64.74±2.25 80.81±0.85軀體功能 64.41±2.71 91.56±3.21 64.31±2.23 80.24±0.13物質生活 64.21±2.77 91.21±3.79 64.34±2.21 80.11±0.61
顯微手術組住院的平均時間、手術的時間、出血量8.21±0.31d、65.24±5.12min、82.24±5.34ml 優于栓塞血管手術組12.12±3.11d、85.31±13.21min、102.35±13.11ml,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的平均時間、手術的時間、出血量分析對比(±s)

表2 兩組住院的平均時間、手術的時間、出血量分析對比(±s)
出血量(ml)栓塞血管手術組 40 12.12±3.11 85.31±13.21 102.35±13.11顯微手術組 40 8.21±0.31 65.24±5.12 82.24±5.34 t-6.321 6.457 5.724 P-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 住院的平均時間(d)手術時間(min)
顯微手術組并發癥發生率2.50%低于栓塞血管手術組20.00%,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顯微手術組治療總有效率100.00%高于栓塞血管手術組77.50%,差異明顯,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腦動脈瘤患者的治療目前主要采取手術的方式切除動脈瘤,而不同手術方法效果不同。其中,顯微手術夾閉治療腦動脈瘤是借助顯微技術實施外科切除的方式,可有效暴露大部分前循環動脈瘤以及小部分后循環動脈瘤,充分磨除蝶骨嵴,促使腦底動脈環暴露,且手術在顯微鏡下開展,可充分分離側裂池,并逐步打開終板池、頸動脈池等,可充分放出腦脊液,促使后腦回縮而清晰促進動脈瘤頸和瘤體的顯露[4-5]。腦動脈瘤患者實施顯微手術可減少腦組織損傷,有效清除血凝塊,術中逆行方式暴露動脈瘤,可減少蛛網膜條索對腦組織產生的牽拉作用,在充分暴露腦動脈瘤蒂之后可選擇相應動脈瘤夾夾閉動脈瘤頸,且可有效進行止血,降低腦血管痙攣的發生率[6-8]。
本研究中,栓塞血管手術組腦動脈瘤40 例患者采取栓塞血管手術,顯微手術組腦動脈瘤40例患者實施顯微手術。結果顯示,顯微手術組神經功能評分和生存質量顯著高于栓塞血管手術組,P<0.05。顯微手術組住院的平均時間、手術的時間、出血量顯著短于栓塞血管手術組,P<0.05。顯微手術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栓塞血管手術組,P<0.05。顯微手術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栓塞血管手術組,差異明顯,P<0.05。
綜上所述,腦動脈瘤患者實施顯微手術可獲得較高的臨床價值,可加速病情好轉,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縮短住院的時間,減少失血,且手術操作的時間短,可減少并發癥,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