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敏
(柳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廣西 柳州 545001)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慢性疾病的一種,主要特點為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伴有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功能損傷或器質性傷害等綜合病癥,具有周期長、復發率高等特點,難以根除[1]。高血壓患者病程期延長,易引起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極大威脅,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幅降低。臨床研究發現,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可使高血壓患者對疾病認知水平顯著提升,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有效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2]。因此,本文就高血壓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進行對比觀察,現匯報如下。
將我院于2015 年3 月—2017 年7 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220例入組,以動態分組法均分為兩組,各有病例120 例,對照組中男性59 例,女性61 例,年齡43 ~77 歲,平均年齡(61.59±4.19)歲,病程1 ~13 年,平均病程(6.49±3.48)年;觀察組中男性62 例,女性58 例,年齡40 ~79 歲,平均年齡(63.83±5.64)歲,病程1 ~14 年,平均病程(6.83±2.48)年;兩組病例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以常規護理進行干預,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對患者的日常飲食與生活進行干預指導。觀察組在常規護理中加強健康教育,具體方法:①組建健康教育小組;由主治醫師、護士長及具有5 年以上護齡的護士共同組成,定期參加高血壓健康知識專業培訓,提升小組成員的專業能力,加強溝通技巧培訓,使小組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顯著提升。②制定個性化宣教計劃:收集整理患者的基本資料,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后制定個性化護理宣教方案,向患者及家屬普及高血壓發病機制、治療原理及潛在不良反應等健康知識,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③用藥宣教: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高血壓疾病分型與等級,指導患者合理應用降壓藥物,指導藥物正確用量與用法,重點講解多服或少服藥或停藥對疾病治療與自身健康的危害[3]。對患者服藥效果進行隨訪監督,根據患者病情好轉情況及耐受性,科學調整降壓藥給藥劑量。用藥期間對患者的血壓變化給予密切關注,保證患者的血壓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圍內。囑咐患者服藥后需臥床休息2 ~3h,選擇適當體位,以避免患者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及時給予有效處理。④心理護理: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主動引導患者宣泄自身疑惑并給予耐心解答,鼓勵患者以樂觀、正面態度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⑤生活指導:根據患者的血壓水平與日常飲食愛好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以低鹽、低脂、低熱量及高蛋白飲食為主,可適當增加鎂、鉀成分的攝入量[4]。重點告知患者合理膳食,規律生活,戒煙戒酒的重要性,指導患者掌握血壓自我監測方法,從而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以問卷調查方式對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進行評估,包括高血壓定義、誘發及危險因素、發病機制、降壓藥服藥規律的重要性及毒副作用,合理運動與飲食的重要性等方面知識,評分以0 ~100 分進行評估,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度越高。由患者以0 ~10 分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評估,分值越高提示滿意度越高。
選用SPSS20.0 軟件,計量資料:用t值檢驗,描述用(±s);計數資料:用χ2值檢驗,描述用(%);P<0.05 時,存在統計學差異。
觀察組患者高血壓知識了解度、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
表 滿意度與知識了解度評分對比(±s,分)

表 滿意度與知識了解度評分對比(±s,分)
分組 例數 護理滿意度評分 高血壓知識了解度觀察組 110 9.45±0.21 92.14±2.08對照組 110 8.46±0.58 87.45±3.15 t-16.8327 13.0310 P-<0.05 <0.05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慢性病疾病,治療周期長,加之多數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缺乏正確認知,導致患者對高血壓危害性存在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影響疾病治療與轉歸。因此,治療期間做好護理干預意義重大。高血壓發病與患者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存在密切關系,血壓控制水平直接影響著患者病情發展及并發癥發生[5]。因此,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通過計劃性、系統性的護理,提升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認知水平,使患者的不良行為習慣給予糾正,可有效消除疾病發生、發展的相關影響因素,減少治療期間的安全隱患,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從而有效預防相關并發癥發生,促進疾病早日康復。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結果提示,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可使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顯著提升,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服務,建立良好的生活飲食方案,有效控制疾病,從而使患者的滿意度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高血壓患者護理中加強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顯著提升,護理滿意度高,可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