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鳳媚
(柳州市中醫醫院脊柱骨科一區 廣西 柳州 545000)
腰椎手術是脊柱外科常見的手術之一,惡心嘔吐是術后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惡心嘔吐的發生率約35%~40%,而在高風險患者中,術后惡心嘔吐發生率可高達70%~80%。比如說:患者因素、麻醉因素等都是引起術后惡心嘔吐的風險因素。它雖然不是致命的并發癥,但對于剛經歷手術的患者來說很痛苦,所以有效的預防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生,不僅能減少患者的痛苦,減少患者的醫療費用,更能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針對這一問題,我脊柱骨科一區護理在不斷探索研究。穴位貼敷是近年來臨床上被廣泛推廣使用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簡單,效果良好等特點。采用吳茱萸粉貼敷天突穴預防患者腰椎術后惡心嘔吐的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在我科住院并行腰椎手術患者80 名,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0 名,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在患者回到病房后,用吳茱萸粉加蜂蜜調制后貼敷天突穴進行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惡心嘔吐的情況。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即術前常規禁食6h 禁飲2h,術后患者回病房采取去枕平臥位、禁食禁飲6 小時,遵醫囑給予上心電監護及吸氧治療,指導患者頭偏一側,以術后患者回病房開始計時,24 小時內進行記錄,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時隨時記錄并記錄時間,觀察患者的惡心嘔吐的情況。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在患者回到病房后,用吳茱萸粉加蜂蜜調制后貼敷天突穴進行護理干預,記錄及觀察方法同對照組。
療效評定標準:以術后24 h 內為記錄時間范圍,采用WHO的惡心、嘔吐程度分級標準。對兩組患者PONV 的發生情況進行分級評價并作出記錄。術后惡心嘔吐的分級:Ⅰ級,無惡心、嘔吐等癥狀;Ⅱ級,有輕微惡心、腹部不適,但無嘔吐;Ⅲ級,明顯干嘔;Ⅳ級,有胃內食物、胃液等吐出且不用止吐藥物時無法控制的惡心嘔吐[1]。
對照組出現Ⅱ級以上惡心嘔吐現象比觀察組明顯高,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

表1 兩組惡心嘔吐現象對比[n(%)]
中醫認為手術乃金創所傷,術后損傷氣血,經絡血脈紊亂,臟腑氣血瘀滯,通降功能失常,胃失和降、胃氣上逆,進而出現術后惡心嘔吐;此外,患者麻醉及術前焦慮、緊張、禁食禁飲等因素的作用,同樣會擾亂脾胃功能,導致術后惡心嘔吐的出現。中醫對于術后惡心嘔吐的基本治則是理氣和胃、降逆止嘔[2]目前中醫治療主要采用穴位貼敷、穴位注射、中藥湯劑、艾灸法、耳穴埋籽、針刺以及電針刺激等。因此采用安全、無痛、有效的方法是我科一直尋求的目標。吳茱萸粉貼敷天突穴主要是運用中藥與穴位雙重辨證論治理論。經查詢藥典,吳茱萸性味①《神農本草經》:“辛、苦、溫、有小毒”,歸肝、脾、胃經,屬氣味俱厚之藥。有溫中止痛,疏肝解郁、降逆止嘔之功效。②《醫宗金鑒》:“辛熱、味苦,有小毒”,歸肝、脾、胃經,性熱能祛寒,且入脾胃經,故能溫散中焦虛寒之氣,性味辛開苦降,善入肝經,故亦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嘔功效。蜂蜜在作為配合藥物時,可以抑制細菌生長與解毒的作用。與蜂蜜相配,能產生溫和的刺激作用。以溫通經脈,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天突別稱玉戶,出自《靈樞·本輸》中,屬任脈。具有宣肺止咳,降逆化痰之功效。主治咳嗽、噎隔、咽喉腫痛、胸中氣逆等。利用其藥性及功能,對腰椎術后患者進行吳茱萸粉貼敷天突穴的干預,有顯著的效果。中醫護理的原則是以中醫辨證法則指導護理工作的,針對不同的病情,應用“扶正祛邪”、“標本緩急”、“同病異護”、“異病同護”、“正護反護”、“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及“預防為主”等護理原則來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把藥物研成細末,用蜂蜜、醋、水、酒等調制糊狀或者膏狀后直接貼于相應穴位上。是臨床常用的內病外治的一種無創痛穴位療法,也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達到了安全、無痛、有效的目標,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吳茱萸粉貼敷天突穴能有效治療腰椎術后惡心嘔吐的情況,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使用方便,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