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
(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人民醫院,山東 德州 253100)
在婦產科的臨床治療中,失血性休克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嚴重疾病,其嚴重程度與病人出血的病因和出血量密切相關,尤其是在產后晚期。在孕婦和產后病人中,如果出血量非常多,就極易發生嚴重出血,并且對病人的產后和生命安全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經過大量的臨床上的重要研究表明,分娩后子宮破裂、胎盤滯留和子宮收縮乏力都是造成孕婦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在這項研究中,按照隨機原則將入院的100例產科出血性休克病人分為手術組和藥物治療組。觀察并比較兩組病人的產后24小時的出血量。
1.1 一般資料。選擇從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產科出血性休克病人100例,年齡22-38歲,平均(30.25±2.58)歲,產前出血患者有10 例,產后出血患者60 例,異位妊娠患者有8 例,2 例位流產,出血性導致休克的患者有20 例。初產婦有55 例,剩下為經產婦。有 30 例的出血量為 740-1140 mL 的,有 50 例患者出血量超過 1140 mL 的,20 例患者的出血量達到了 1750 mL。有 30 例患者進行了引產,剖宮產20例,剩下為初剖宮產。所有的患者均進行研究之前簽署了知情書和同意書。
1.2 方法。失血性休克開始時,病人將會出現面色蒼白的癥狀,其情緒還會煩躁,并且隨著疾病的發展,其血壓、心率和各項指標性會出現異常變化。這種類型的休克通常伴有低血壓癥狀,但低血壓不是確定病人是否休克的決定因素,還應根據病人的精神狀態、末梢循環狀況等來確定。治療計劃應與出血量、還有發生頻率有關,這樣才可以使治療更加集中。從病人入院開始,就必須要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每0.5-1.5小時檢查一次病人的出血情況,直至治愈。對病人狀況的全面綜合分析可加強對動脈血中乳酸水平的監控,以更加詳細地確定病人的實際狀況,進而避免治療不足和過度治療的現象發生。預防和積極控制感染并控制好病人體內水電解質平衡。保持病人背部溫暖,還要對病人補充充足的給氧,進行血管結扎、使用子宮收縮劑、進行血管栓塞、壓迫止血、宮腔填塞以及子宮切除術等來止血。如果病人患有凝血功能障礙,就要迅速補充凝血酶和血漿。時刻嚴密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并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補充體液。尿量少、休克以及心臟功能不全的人應接受靜脈應用速尿或其他的治療[1]。
1.3 效果評估。研究并評估這100例失血性休克的病人的病因和治療方法。收集臨床數據進行深入地分析,還要評估相同類型的原因和治療方法并進行詳細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相關的統計軟件來分析和處理所收集的數據:使用百分比的方式來分析所有數據,并執行測試,使用()表示測量數據。
大多數出血性休克臨床分期的病人是由全身各種因素或子宮收縮、生殖器損傷、胎盤因素、子宮自身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礙引起。宮縮乏力是引起子宮出血的最長見的原因,這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產科出血原因。凝血功能障礙是由于妊娠期間的高血壓和血小板減少等因素的原因所引起的,生殖器官的損傷主要包括陰道和宮頸傷口。在嚴重的情況下,它們還會引起子宮破裂和陰道壁血腫,在此期間占據的出血因子為11.9%。胎盤因素是病人胎盤娩出不完全或胎膜殘留而引起的疾病,占該因子的5.9%,另外一些原因還與使用鎮靜劑避免產婦過度緊張所引起的突發情況有關。子宮自身因素包括子宮畸形、子宮過度腫脹、子宮肌肉水腫等。如下表1所示。

表1 產科出血性休克具體原因,占比結果對比分析[n(%)]
產科出血性休克是由于體內低血容量而引起的與循環衰竭相關的短期大量失血的現象。相關信息表明,這些病人經常會出現心律不齊、心肌缺氧以及意識障礙等問題。如果治療不及時,就將會引起器官損傷。目前,產科出血性休克的發生率急劇上升,而且已成為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2]。由于產婦出血,因此其血容量和出血速度不好控制,這就使得醫護人員難以對其進行評估。另外,早期的醫護人員缺乏對病人具體指標的研究和分析,這也增加了該疾病的漏診和誤診的次數,同時也耽誤了病人的病情以及更好的治療選擇。有證據表明,應用前列腺素和催產素等子宮收縮劑可以預防產后出血。相關數據表明,產科出血性休克的程度與出血量都與病人身體的體質和耐受性有關。根據有關資料,當產婦出血量大于人體總血量的25%時,人體的血壓和心輸出量的穩定性就顯然不足。當因為出血而導致病人體內的氧氣儲備不足時,病人的血液供應機制就會受損,還會出現呼吸衰竭、昏迷以及腎功能受損的現象,因而治療不當并不是導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具體分析產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生殖道損傷,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等。根據某些資料,子宮收縮乏力不是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而主要是由于產婦過度疲勞或羊水過多等。前置胎盤是胎盤因素變化的主要原因,并且與諸如子宮內膜病變、創傷和流產史等母體因素有關。生殖道的損傷主要是由流產和清宮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礙與母親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及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癥有關。相關信息表明,消除產婦出血的原因,估算總出血量,及時搶救,合理使用藥物(抗休克、血管活性藥物等),還可以使用吸氧、保溫的方法,以提高治愈的效果。此外,通過科學有效的急救措施(對病人以及家庭成員進行教育和心理援助,綜合性地來制定治療方案等),這會有助于平復病人及其家人的情緒,并建立信任氣氛,對搶救治療以及之后的工作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失血性休克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產科并發癥,可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嚴重的還會直接威脅病人的安全。產科出血性休克實質上是一種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的大量失血會導致循環血量迅速減少、器官衰竭、休克,主要表現為靜脈壓力降低、抵抗力下降以及心動過速等,其癥狀包括缺氧、意識障礙和酸中毒,因此及時有效地止血和增加血容量是保證正常的微循環功能所必需的,否則就可能會導致死亡。失血性休克病人臨床治療的關鍵是止血,補充血容量,并有效提高器官功能和控制生命機能的能力。萬一出現意外的情況,就應及時增設輸液通道,并應根據實際需要調整輸液的類型和速度。產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子宮收縮乏力,還有產道因素以及胎盤因素等,產后出血的各種原因是臨床發病的主要原因。產科出血是臨床上發生休克的一種疾病,病人會在短時間內流失大量血液,這將導致病人的有效循環血量突然減少。病情嚴重時,甚至可能發生心率下降,血壓下降以及意識喪失等。如果病人得不到及時救助,將很容易引起各種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產后出血的臨床原因有很多:子宮過度擴張、早產、難產或剖宮產,伴隨著這類現象的出現,就會出現子宮異常出血的現象。由于上述原因,就會導致一些病人大量出血,甚至引起休克和昏迷,而在部分病人中,還會導致其產生流產、宮頸炎以及陰道炎等。因此,必須在手術前就要進行規范和及時的治療。在手術中,如果不嚴格消毒,就會引起宮腔內細菌感染,陰道出現出血問題。
疲勞、面部蒼白和皮膚發花等反應都是對產科出血性休克病人進行觀察所得到的主要臨床癥狀,還會出現意識模糊,甚至昏迷等現象。同時,病人的脈壓差低至20毫米汞柱,當脈壓差低于25毫米汞柱,還會繼續降低。這些病人中的大多數還會出現尿量減少的現象,而且部分病人的中心靜脈壓不在正常范圍內,而紅細胞的數量會減少。大多數出血性休克臨床分期的病人是由全身因素或子宮收縮乏力、生殖器損傷、子宮自身因素或者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的。引起子宮出血的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宮縮乏力,同時這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產科出血原因。凝血功能障礙主要是由于妊娠期間的高血壓和血小板減少癥等因素而引起的[2]。對生殖器官的損傷主要包括陰道和宮頸傷口,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子宮破裂和陰道壁血腫。在超聲波的引導下進入陰道,并將消毒的導管插入其中注入藥物,它就可以有效減少病人輸卵管中的炎癥和抵抗力,從而顯著減少給盆腔而造成的不良刺激。通過提供科學有效的治療,它還可以提供對該疾病的準確診斷,并為后續醫生提供醫學治療的基礎。使用超聲波進行仔細地觀察,可以使得子宮腔內液體的流動方向和子宮腔的積液清晰可見,并且可以根據子宮腔內液體的移動速度來確定其是否存在異常,并可顯著提高常規治療的質量。在利用超聲波進行觀察子宮輸卵管的條件下,可以客觀地對其進行診斷,以制定之后的治療計劃及策略,從而為出血的病因治療提供可靠、安全、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且還必須要仔細觀察病人治療后的狀況。
在治療產科出血性休克病人時,主要的臨床治療方法包括監測病人的各項指標、使得呼吸通暢,并及時做好止血、供氧、增加血容量、保持熱量、防止酸中毒、預防感染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和利尿的藥物及設備等。采取正確有效的治療措施時,病人必須首先處于仰臥姿勢,并按正確的方案對其進行治療。對于患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的病人,應選擇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例如及時補充新鮮血漿和凝血酶。為了可以及時補足病人的循環血量,就必須根據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來全面地解決這一問題。輸注通道可通過靜脈切開、外周靜脈穿刺和鎖骨下深部穿刺進行。經過一段時間的有效治療,病人就可以獲得足夠的血容量,因此補液補血總量可以及時補充病人的失血量,從而還保證了病人的血液可以具有足夠的氧氣飽和度。醫護人員還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積極改善其心臟功能,以便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生命體征。因此,在治療產科出血性休克病人時,必須要基于對出血原因的了解才能夠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以控制和改善病人的狀況,而且這種做法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因此,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所有的醫護人員必須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工作,并且還要對現階段的治療方案以及治療措施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以病人的治愈率,進而可以減輕病人家庭的經濟負擔,從而使得我國在這種類型疾病方面的治療水平能夠得到有效地提高。
這項研究總結出了100例產科出血性休克的病人的發病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精神心理壓力、子宮過度擴張、子宮畸形、胎盤組織宮腔內徒手剝離以及部分粘連,都會在分娩時引起失血性休克。醫護人員為了有效預防發生產科病人出血休克的現象,就必須采取一些有效的預防措施[3-5]。首先,我們需要收集有關母親懷孕的詳細信息,并根據母親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分娩計劃及應急預案。為病人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幫助,并采取綜合性的治療措施來解決產后出血的問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另外,還需要定期對所有的助產人員進行專業性的培訓,并制定科學且全面的應急預案,結合有針對性和有效的醫療措施,來嚴格規范指導產后出血搶救工作。
因此,失血性休克是一種突發的、兇險的疾病,對產科病人的生命構成嚴重威脅,對產婦的生命安全有著極大的影響。經過大量的實踐經驗可以總結出產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是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生殖道損傷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等。在不同的情況下,都應采取預防性藥物治療產后出血,并進行相應的止血手術。同時,我們必須要做好病人的心理工作,并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而且還要與其家庭成員進行一定的溝通,進而全面地提高病人及其家人的依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