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侯蘭英
(徐聞縣人民醫院,廣東 徐聞 524100)
間接、直接型外力作用于頭部,超過患者承受力,導致其昏迷、劇烈疼痛,稱之為重型顱腦損傷[1]。患者損傷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也存在差異,常見癥狀包括:意識障礙。患者腦部思考區域受到損傷,導致其無法正常思考,損傷嚴重者重度昏迷;肢體障礙,如癱瘓、偏盲等。患者運動中樞受到破壞,發生行走不便、失語等癥狀。此外,癲癇、腦疝、惡心等并發癥也極易發生[2]。去骨瓣減壓術在不斷發展,其原理確定患者腦膨脹、腫脹部位,去除游離骨瓣,從而減小顱內壓力,目前臨床上使用較多的為雙側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行灌裝切口雙額減壓術。本次研究重點探討去骨瓣減壓術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病例選取時間為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選取58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分組研究,按照手術方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男15例,女14例,年齡24-76歲,平均(47.21±2.34)歲;觀察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25-77歲,平均(48.12±2.25)歲。兩組患者均系墜落、打擊、車禍導致腦部重度損傷,兩組資料具有同質性(P>0.05),可對比。
1.2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開顱手術,操作如下:取仰臥位并給予患者全麻,將患者頭部偏向健側,以30°-40°為宜。考慮到患者舒適度,在其頭部下墊適當高度軟枕。對患者顱腦行CT掃描,確定病灶位置、血腫大小,對額顳瓣、額瓣等進行合理取舍,實施開顱手術并保持6 cm/8 cm骨窗大小,開顱后迅速清除血腫,對血腫周圍壞死組織進行清除,止血縫合,術畢。觀察組行去骨瓣減壓術,操作如下:取仰臥位給予全麻,待麻醉完成后向健側偏轉患者頭部,角度同上,墊適當高度軟枕。在顴弓上耳屏處確定手術切口,在距其1 cm處開切口。切口沿耳廓上方向頭骨正中延伸,再沿中線行至額部發際。開矢狀竇,位置在頂部骨瓣處,開口3 cm。剪開硬膜同時清除硬膜外血腫,12 cm/16 cm為減壓窗大小。找到顳前位置,以T形將硬腦膜切開。暴露頂葉、顱窩、額葉及顳葉,將顱腦腔中血腫快速清除,進行縫合操作,止血清理創面血跡,術畢。
1.3 觀察指標。①記錄術前、術后3天、術后1周兩組顱內壓變化情況。②統計兩組痊愈例數,發生并發癥例數,計算手術痊愈率。
1.4 統計學分析。選取SPSS 20.0分析,計數資料行t、χ2檢驗,()為計量資料。P<0.05表示差異明顯。
2.1 兩組顱內壓力對比。兩組術后顱內壓力均下降(P>0.05),觀察組顱內壓力下降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手術前后兩組顱內壓力對比()

表1 手術前后兩組顱內壓力對比()
分組 例數 術前 術后3 d 術后1周對照組 29 33.45±3.14 26.48±2.13 20.37±1.25觀察組 29 33.47±3.21 19.11±1.45 14.63±1.12 t - 0.024 15.403 18.417 P - 0.490 0.000 0.000
2.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人體腦部受傷后,其顱內壓力迅速上升,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影響患者正常行動,干擾其生活,嚴重會發生休克、癲癇、重度昏迷等癥狀。傳統保守治療方法有巴比妥昏迷、過度換氣等,只能短暫維持患者生理體征,難以快速降低患者顱內壓力[3]。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去骨瓣減壓術出現,其有效克服傳統減壓術缺陷,其作用機理為:確定手術切口后迅速操作你,將患者頂葉、額顳等顱內器官充分暴露出來,顱骨切除范圍較大,減壓窗較之傳統手術有所增加,醫生能迅速確定血腫位置并實施清除操作。顱腔內容積擴大,腦部組織獲得較大緩沖空間,腦部血流灌注在短時間被重建,恢復其腦部正常功能。在大面積減壓窗作用下,腦組織所受壓力顯著下降,減壓區腦供血恢復正常,腦水腫消失,減壓區腦組織代謝加快,促進患者恢復[4]。
本研究給予觀察組去骨瓣減壓術后,患者術后恢復良好,較之對照組,觀察組顱內壓下降速度明顯加快,兩組差異明顯(P>0.05),可見去骨瓣減壓術具有良好效果。為驗證此手術模式效果,相關學者進行臨床研究,通過研究總結出去骨瓣減壓術的顯著優點:將前、中顱底出血量控制在穩定范圍,腦部壞死組織、血腫被快速清除,患者極少并發遲發性血腫,血腫清除率高;將顱內壓力向顳葉、額葉、頂葉等組織處分散,迅速使顱內壓力下降,顱壓恢復正常水平,患者生理機能隨之恢復;手術時間短,患者腦組織氧分壓被迅速改善,手術基本不會對腦組織造成不可逆轉型傷害,預后良好;術后配合優質護理,患者發生并發癥幾率較低[5]。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無患者發生并發癥,對照組并發輕度、中度殘疾、死亡、植物人幾率為31.21%遠高于觀察組(P>0.05),可見去骨瓣減壓術較之常規手術,有顯著降低并發癥效果。目前臨床上以去骨瓣減壓術為首選治療方法,此手術方法效果顯著但也存在缺陷,患者骨瓣去除后發生腦脊液側漏、腦積水、長期昏迷等癥狀幾率較大,降低患者術后生存質量。患者去骨瓣減壓后還需進行二次手術進行顱骨修補,修補風險較大,臨床上顱骨修補術后有部分患者死亡。因此目前去骨瓣減壓術還在不斷完善,醫學研究者致力于研發新型、缺陷少的手術方式,從而降低手術治療風險,提升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給予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去骨瓣減壓術,有效縮短患者顱內壓力恢復正常水平時間,降低患者術后發生殘疾、植物人等并發癥幾率,預后良好,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