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麗萍,鄧秀芳
(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新生兒科,廣西 欽州 535000)
PICC,即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是臨床上通常應用到的一種從周圍靜脈導入且位于中心靜脈的深靜脈置管技術,尤其是需要長期輸液、腸外營養支持的患者[1]。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PICC 置管憑借其自身操作簡單、創傷小、留置時間長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2]。而在新生兒科,一些早產兒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得不選擇借助PICC 置管的方式進行腸外營養供給,而在早產兒腸外營養供給的工作中,PICC 作為最佳的靜脈通路能夠有效的減少對于患兒的刺激,并大大降低了輸液外滲的現象。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新生兒科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月住院的88 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8 例,女40 例,周齡27-34 周,平均(30.25±2.75)周,出生體重800-1960 g,平均(1350±150)g。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上述所有早產兒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4 例。上述所有早產兒的性別、胎齡、體重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的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所有早產兒實施常規護理措施:首先在置管前選擇合適的靜脈,并評估早產兒的靜脈狀況及穿刺部位的皮膚情況,在選擇靜脈時主要以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為主,盡量不要選擇股靜脈、肱靜脈等下肢靜脈,因為這些下肢靜脈極易發生感染癥狀。其次,用溫水清潔患兒的上肢,并連接多功能監護儀,監測所有早產兒的血氧飽和度,因為早產兒出生體重輕、病情變化較快,所以在操作時要嚴密觀察早產兒的生命體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并在PICC 置管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嚴格按照操作規范對所有早產兒進行皮膚消毒,對整個穿刺的肢體進行消毒處理,保持最大無菌屏障,以徹底殺滅皮膚表面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PICC 置管集束化護理措施,具體如下:第一,成立集束化干預小組,由護士長作為小組組長,由科室內部分資歷深、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工作小組,對于PICC 置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在小組討論下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第二,由集束化小組制定置管后導管定位、導管的日常維護、輸液附加裝置管理、沖封管以及拔管等各項護理內容于一體的護理標準,要求科室所有的護理人員都要充分掌握該標準。第三,由該小組統一導管的維護操作標準,對于所有早產兒的穿刺部位進行分析,并選擇合適的導管型號。同時,為了防止置管局部的皮膚損傷,在為早產兒粘貼透明敷貼時,要保持單手持膜,并對導管塑型,而在撕除敷貼時,護理人員需采用零角度或180 度撕除的方式。之后參照小組制定的PICC 置管維護操作標準,制定相應的護理流程,在完成置管操作后對導管進行日常的維護工作,根據早產兒的實際情況使用特別制定PICC 中心靜脈維護包更換敷貼,而對于已經發生靜脈炎的患兒,護理人員需采用濃度在25%-30%的硫酸鎂溶液予以濕敷,并涂抹喜療妥軟膏以達到消炎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護理療程結束后,觀察兩組早產兒置管成功與否與PICC 并發癥發生的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專業的數據軟件對實驗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并用χ2對其進行檢驗,用P<0.05 表示數據之間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早產兒一次置管成功情況。兩組早產兒一次置管成功比較結果,實驗組早產兒PICC 置管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一次置管成功比較結果(n,%)
2.2 兩組早產兒PICC 并發癥發生情況。兩組早產兒PICC并發癥的比較結果,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1 集束化護理的優勢。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護理模式的種類也在不斷的增多。而集束化護理模式的廣泛應用,標志著我國的護理工作又邁向了新的臺階[3]。所謂集束化護理,即加強所有循證護理措施的融合,從而有效的應對臨床工作中一些常見的護理難點[4]。而集束化護理模式在臨床工作中的廣泛開展,有效的突破了傳統護理模式的局限性,有助于醫務人員為患者提供更加優化的醫療服務,并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加強了護理措施的針對性,促進了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

表2 兩組早產兒PICC 并發癥的比較結果[n(%)]
3.2 PICC 置管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而對患兒進行PICC置管,可以有效的減少對于患兒外周靜脈的刺激,從而對血管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以避免穿刺帶來的痛苦。相比于傳統的靜脈穿刺,PICC 置管能夠減少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5]。但是也無法保證在PICC 置管后就一定不會發生靜脈炎、導管滑脫等并發癥,而這些并發癥也為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本次研究中的早產兒,不僅為患兒造成了生理上的痛苦,同時也引起了廣大患兒家長的擔憂。而在PICC 置管前后加強集束化護理,通過集束化專業工作小組的團結協作,制定針對PICC 并發癥的一系列護理措施,有效的預防了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患者的預后恢復。
綜上所述,在早產兒PICC 置管過程中應用集束化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的促進患兒的預后恢復,改善其生活質量,并提升了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因為其具備了較大的應用價值,值得我國臨床醫學的大力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