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寶奇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醫院 眼科,吉林 吉林 132001)
近年來糖尿病的臨床患病率不斷攀升,且隨著患者病情進展容易誘發各類并發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屬于糖尿病患者十分常見的一類眼部并發癥,也對患者的視力水平形成嚴重危害,若不能有效治療容易造成其視力水平的持續性降低,甚至可能產生致盲風險。視網膜激光光凝是現階段對于DR 患者治療的常用方式,近年來的研究中發現[1],處于不同分期的DR 患者在進行激光光凝治療中療效存在較大差異。本文將著重分析不同分期的DR 患者以激光光凝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本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接診的86 例DR 病例,根據其DR 分期分組,即增殖前期組32 例,男17 例,女15 例,年齡46-89 歲,平均(63.5±1.2)歲。增殖期組28 例,男15 例,女13 例,年齡44-88 歲,平均(61.8±1.1)歲。高危增殖期組26 例,性別比:男15 例,女11 例,年齡45-86 歲,平均(61.5±0.6)歲。各組線性資料對比中P>0.05。
1.2 方法。三組患者均于術前接受血糖、視力、視野及眼壓等常規檢查。增殖前期患者采取次全光凝治療,增殖期患者采取標準的全視網膜光凝治療。應用我院光凝治療儀,相關參數如下:光斑直徑的后極部為100-200 um,而中周部為200-300 um,輸出功率為100-500 mW,曝光時間為0.15-0.3 秒。在次全光凝治療中患者的總光斑大約為800 點,并分為2-3 次左右完成。全視網膜光凝中總光斑為1000-1500 點,并分為4 次完成。具體范圍如下:視試盤上下以及鼻側外的1DD-赤道部腹部,黃斑顳側1DD-赤道部腹部。
1.3 評估指標。分別對三組患者術后的視力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和比較,分為視力提升:即術后視力提升>2 行;視力下降:即術后視力下降≥2 行;其余為視力不變,以視力不變個視力提升計算患者的治療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文中所涉及數據利用SPSS17.0分析,標準差通過(±s)描述,行t、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有統計學意義。
增殖前期組的總有效率為93.75%,增殖期組為75.00%,高危增殖期組為69.23%,增殖前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增殖期組、高危增殖期組,且P<0.05;增殖期組與高危增殖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DR 屬于糖尿病患者的常見眼部并發癥,多是由于患者視網膜的微小血管發生受累,進而體現為視網膜的毛細血管其基底膜發生增厚,同時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喪失了原有的屏障功能,進而出現滲漏和閉塞等情況。同時大片的毛細血管發生閉塞后造成視網膜發生缺血和缺氧情況,進而產生大量的新生血管,最終誘發患者視網膜水腫以及出血等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其出血將逐步進入到患者玻璃體進而形成牽拉造成視網膜脫離[2-3]。除此以外,由于新生血管的青光眼疾病而導致患者失明。對于增殖期的患者來說其主要標志是產生新生血管,因此在治療中需要避免產生新生血管以及促進新生血管消退,這也是提升此類患者治療的關鍵所在。DR 患者接受視網膜光凝治療是現階段所公認的有效治療方案,其原理在于能夠降低患者視網膜的缺血和缺氧面積,因此能夠減少患者的促新生血管相關生成性因子,其次能夠幫助減少患者視網膜的脈絡膜血流量。第三,能夠幫助患者視網膜的色素上皮細胞當中代謝物的有效排除。最后能夠幫助改善新生血管的脈絡膜供養情況,并減少血管血流量,進而有助于促進新生血管發生退行性變。除此以外,通過光凝治療后,患者的視網膜血流量將明顯減少,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視力水平[4]。然而從本次的比較結果來看,增殖前期組患者采取激光光凝治療后其總體療效高于同期的增值期組以及高危增值期組。這也提示,在DR 患者的治療中,需根據其視網膜的程度差異來合理選擇激光光凝治療,同時還需明確患者視網膜光凝的范圍以及光斑密度,并合理的運用相關激光參數,進而確保實現患者視網膜的高效光斑,進而提高治療效果。總體來看,患者的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方案,可選擇在增殖前期以及早期第二階段來進行治療,有利于防止發生新生血管現象,并更好地促進新生血管的消退,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視網膜缺血情況。同時在早期進行視網膜光凝治療,有利于降低患者視力喪失以及眼底出血等發病率,能夠更好的維護患者手術療效及術后安全。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使得人口的平均壽命得以進一步延長,與此同時由于糖尿病所誘發的各類眼底并發癥也呈現出顯著的增加趨勢,大部分的臨床患者普遍對于糖尿病誘發的各類心血管及腎臟等致命性并發癥具有一定認知,然而關于糖尿病所誘發的各類眼底并發癥卻缺乏了解。通常來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比較隱匿,尤其是部分患者若同時合并白內障疾病時,則更容易導致視網膜病變的隱匿性增加,未能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發現并治療,許多患者患病后直到產生眼底出血以及黃斑水腫等嚴重性癥狀,并且視力水平明顯下降后方才引起注意,所以對于已確診的糖尿病病人來說,廣大糖尿病專科醫師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還需叮囑其定期接受眼底專科檢查,避免等到視力嚴重下降后方才進行眼科檢查,而貽誤了最優的治療時機[5]。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晚期患者來說,采取任何治療方式都無法使其恢復到患病前的視力水平和視功能,并且若發生比較嚴重的糖尿病眼底病變后,也將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產生極大影響。雖然近年來通過采取光凝治療方案對于眼科疾病患者的視功能存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然而通過手術醫生有效掌握光凝操作技術,并盡可能的減少對患者視網膜形成的損傷,通過應用視網膜激光光凝技術治療仍然是對廣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進行挽救以及維持其視功能的重要途徑,因而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需要提高重視,并做到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這也是避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致盲的重點和關鍵。
綜上所述,不同分期的DR 患者接受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時其療效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恰當選擇患者的治療分期是改善其視力水平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