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
(長春市人民醫院,吉林 長春 130051)
慢性膽囊炎疾病涉及危險病理因素眾多且復雜,其中最為典型為膽囊結石,兩者以合并狀態呈現時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加大臨床治療難度[1]。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中結石大小、部位以及是否感染等因素均可引發機體出現系列不可預估病理變化,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與工作[2]。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與手術兩種形式,其中藥物治療主要用于結石較小患者,中,對于結石較大患者采用手術治療。本文主要探討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實施開腹保膽取石術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做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6 例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由計算機編號,按照單雙數法分為觀察組43 例、對照組43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8 例,年齡42-76 歲,平均(59.04±9.87)歲。觀察組男20 例,女23 例,年齡44-75 歲,平均(59.61±9.57)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均保持同質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膽囊切除術治療,具體為:實施硬膜外麻醉,指導患者取平臥位,右上腹部肋緣下斜切口,逐層分離皮膚以及臨近筋膜組織,充分暴露膽囊在術野范圍內,鈍性分離膽囊水腫以及周圍粘連組織,沿逆行方向切除膽囊。之后進行有效止血處理,常規放置腹腔引流管,縫合引流管周圍皮膚,結束手術。
1.2.2 觀察組采用開腹保膽取石術,具體為:實施硬膜外麻醉,于右上腹部肋緣下斜切口,逐層分離皮膚以及臨近筋膜組織,充分暴露膽囊在術野范圍內,觀察膽囊大小,形態,于膽囊底部前壁,縱行切開膽囊,切口約1-2 cm,探查膽囊內結石位置、數量、大小,取石鉗完全取出結石,探查膽囊管及膽總管,防止結石遺漏,完全吸除流出的膽汁,采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膽囊部位,當完全取盡結石同時有膽汁流入膽囊后,可吸收線外翻縫緊密合膽囊切口,檢查無膽汁漏,常規放置引流管,期間注意保護患者膽總管免受損傷,完成手術。
1.3 觀察指標。①手術治療相關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手術時間、術后腹痛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②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考慮并發癥包括感染、腸粘連、膽管受損、膽管炎等。
1.4 統計學分析。將86 例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所有研究數據均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10.0 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手術治療相關指標(±s)采用t檢驗,并發癥發生情況計數資料(n,%)采用卡方檢驗,均將P<0.05 記為差異有顯著性的前提。
2.1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相關指標。觀察組手術治療相關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手術治療相關指標對比(±s)

表1 手術治療相關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術后引流量(mL) 手術時間(min) 術后腹痛時間(min) 排氣時間(min) 下床活動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43 41.05±10.13 50.62±9.19 66.38±8.72 49.37±6.05 25.46±5.08 5.27±1.20 14.31±2.65對照組 43 65.24±12.37 80.57±12.69 96.59±10.64 78.11±6.37 37.19±11.23 11.78±3.69 24.30±3.45 T-9.921 12.535 14.400 21.452 6.241 11.002 15.059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兩組并發癥發生率(4.65%)、(18.60%)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膽囊炎是臨床常見慢性炎癥疾病,位于膽囊發病,多數膽囊炎發病原因與膽結石具有密切關系[3]。膽結石極易導致患者梗阻以及膽汁淤積現象,加大感染幾率,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臨床表現出惡心嘔吐、右上腹突發性陣痛等,若腹痛病癥持續加重,則會伴隨不同程度的發熱、寒戰反應。以往臨床對于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治療主要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雖可通過切除膽囊實現疾病治療目的,但膽囊作為機體重要組成部分,當機體缺失后會出現消化不良、膽汁反流等現象,同時并發腹脹、腹瀉多種并發癥,且目前有研究提示膽囊切除后患者遠期患結腸癌可能性增大,不利于患者術后正常康復;且術中切口大、出血量大,延長患者臥床以及住院時間,存在一定手術風險[4]。為改善這一治療局面,最大可能擺脫膽囊切除術治療缺點,一直以來醫學界不斷探索與完善手術治療方式,開始提倡采用開腹保膽取石術方式在保留膽囊前提下進行治療。該手術形式是近幾年逐漸普及起來的一種新型手術方式,在膽結石等膽道疾病治療中獲得了一定應用。在手術開始前,首先采用B 超、CT、MRCP 檢查等方式掃描患處,及時發現病變具體位置、范圍以及嚴重程度,為醫護人員明確病因、選取合適手術方式提供可靠參考依據,也方便其在術前準確評估術中可能遇到的難題,術中只需清除結石,保存了患者肝膽系統的生理功能,有效避免膽囊切除術所導致的組織損傷,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復[5]。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各項手術治療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 <0.05)。提示采用開腹取石保膽術治療可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縮短患者手術時間以及術后恢復時間。對其原因進行分析:開腹保膽取石術可及時明確腹腔粘連、膽囊水腫等情況,在治療過程中只需切開膽囊底部1-2 cm 完成取石即可,操作簡單便捷,避免對臨近組織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傷,減少術中出血量,直接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以及術后恢復時間。且開腹取石保膽術在操作中保留了膽囊,極大幅度的降低了術后結腸癌、膽汁反流等并發癥的發生,保障患者手術治療安全性[6]。故本文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65%,對照組為18.60%,組間差異顯著(P<0.05)。說明采用開腹取石保膽術治療可明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與以上分析一致。
綜上所述,采用開腹取石保膽術治療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效果良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