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前
(河源市紫金縣人民醫院,廣東 河源 517400)
急診危重癥患者的病情危急且嚴重,患者面臨著較高的生命危險,且多伴有呼吸功能障礙。因此,對于急診危重癥患者而言,要選擇最安全最有效的輔助呼吸方式,以保持患者有效通氣、供氧充足,預防窒息和死亡的發生。在轉運過程中,建立完善的通氣機械通氣系統、保持患者的呼吸順暢是治療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治療成功的關鍵所在[1-2]。近年來,轉運呼吸機在急診危重癥患者轉運過程中的應用愈發廣泛,且應用效果頗為理想。現共選取46 例急診危重癥患者作為主要對象,旨在進一步評價轉運呼吸機的應用效果,詳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共選取46 例在我院急診科接受治療的危重癥患者作為主要對象,納入時間段是2018 年7 月至2020 年3 月。使用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23 例。對照組中:男15 例,女8 例;年齡為34-79 歲,平均(57.45±2.16)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疾病7 例,呼吸心跳驟停4 例,嚴重心律失常2 例,心臟疾病4 例,腦出血3 例,有機磷農藥中毒3 例。觀察組中:男14 例,女9 例;年齡為35-78 歲,平均(57.37±2.21)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疾病8 例,呼吸心跳驟停3 例,嚴重心律失常2 例,心臟疾病3 例,腦出血2 例,有機磷農藥中毒5 例。兩組的各項資料經比較發現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兩組之間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處理,補充血容量、靜脈給藥,穩定血壓、解除心律失常。同時,快速建立靜脈通路,將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內的嘔吐物、痰液、血塊、分泌物等清除干凈,而后行氣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順暢。對照組用簡易人工氣囊輔助呼吸:先評估患者的簡易人工氣囊呼吸器指征和適應癥,準備、連接面罩與球囊,對呼吸器各配件的性能進行檢查,連接好氣囊和氧氣設備。取患者仰臥位,醫護人員站在患者頭部的后方,將頭部向后仰起,使下額向上。開放氣道,以保持氣道順暢,面罩扣緊口鼻,均勻按壓呼吸氣囊,氣囊擠壓時間在1 秒以上。氧流量設置為每分鐘5-10 L,氧濃度設置為40%-50%,頻率為每分鐘10-15 次。在擠壓氣囊時需要對氣囊的頻次和呼吸協調性進行觀察,若擠壓氣囊受到較大阻力,則可能是呼吸道痙攣或呼吸道有異物,及時處理。觀察組用轉運呼吸機輔助呼吸:將呼吸機連接氣管套,以保持人工通氣。使用的呼吸機是美國紐邦HT70 轉運呼吸機,綜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和具體反應,對呼吸機相關參數進行調整,潮氣量控制為8-12 mL/kg,呼吸頻率設置為每分鐘8-20次,氧濃度為60%-100%,呼吸機的工作模式是輔助控制通氣、同步間歇指令通氣、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呼氣末正壓通氣、手動呼吸,輔助控制通氣適用于無自主呼吸或者有自主呼吸但呼吸微弱、通氣不足者;simv 適用于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呼吸中樞驅動穩定者,轉運期間,準備好搶救設備與搶救藥品,確保設備電量充足,注意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若出現異常波動或病癥加重的情況,則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以保障患者轉運過程中呼吸正常、病情穩定。
1.3 觀察指標
(1)對兩組患者經輔助呼吸后的呼吸頻率、心率、舒張壓、收縮壓和血氧飽和度等相關生命體征指標進行測定,并將兩組的各項指標進行組間統計學處理。
(2)對兩組的轉運成功情況和病患死亡情況進行統計,計算比較兩組的轉運成功率。
1.4 統計學處理。分析和處理數據使用的統計學軟件是SPSS 17.0,t和均數±標準差分別用于檢驗、表示計量指標,卡方和例數/百分率分別用于檢驗、表示計數指標,P<0.05,說明差異顯著。
2.1 比較兩組患者經輔助呼吸后的呼吸、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觀察組經輔助呼吸后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舒張壓、收縮壓和血氧飽和度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的轉運成功率。觀察組中23 例患者均全部安全轉運,包括2 例成功院前急救,16 例成功院內轉運,5 例患者成功轉上級醫院,無死亡病例,轉運成功率為100%,而對照組中23 例患者中有20 例轉運成功,包括4 例成功院前急救,9 例成功院內轉運,2 例患者成功轉至上級醫院,3 例患者死亡,轉運成功率為86.96%。觀察組的轉運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死亡率低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
急診危重癥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嚴重、病情進展快等特點,且患者多伴有呼吸障礙,若轉運過程中處理不當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轉運過程中保持患者的呼吸系統順暢是確保搶救成功的重要基礎,因此,轉運過程中選擇的給氧方法要及時、有效[3-4]。我院運用了轉運呼吸機,相比于簡易人工氣囊,轉運呼吸機的優勢更加突出。本研究顯示,用轉運呼吸機的危重癥患者轉運成功率更高,且患者的呼吸、心率、舒張壓、收縮壓和血氧飽和度指標更優化,說明能夠保障患者生命體征的穩定性,降低病患的死亡率。轉運呼吸機是通過機械裝置輔助患者完成呼吸運動的,可以改善、增加急診危重癥患者的呼吸功能,更好的控制患者的通氣量,糾正低碳酸血癥和低氧血癥。轉運呼吸機的優勢體現在其體積小,更適用于院前急救時急救車的狹小空間和轉運過程的小空間,并且轉運呼吸機的體重較輕,醫護人員可以攜帶出行,使用更加方便。轉運呼吸機利用了氧氣壓力為驅動能源,不需要連接其余電源,安全性和穩定性更佳[5-6]。此外,醫護人員使用轉運呼吸機無需特殊說明,按照說明書的操作規范進行操作即可,輸出參數更穩定,更便于調節,可縮短調試時間,為搶救贏得更多寶貴時間。
表1 兩組患者經輔助呼吸后的生命體征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經輔助呼吸后的生命體征指標比較(±s)
組別 n 呼吸(次/min) 心率(次/mi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血氧飽和度(%)觀察組 23 18.96±2.31 85.96±2.35 108.85±2.45 62.45±2.11 93.87±1.16對照組 23 25.84±2.47 64.55±2.16 90.54±2.24 53.27±2.83 85.45±1.22 t - 9.756 32.168 26.452 12.472 14.78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綜上所述,將轉運呼吸機運用在急診危重癥患者的轉運過程中有利于保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提高轉運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故具備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