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娜·阿不都
(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在臨床中糖尿病屬于一種常見的慢性進行性疾病,既屬于內分泌疾病,也屬于代謝性疾病。疾病的引起是多方面的原因所引發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紊亂。而引發糖尿病的高血糖是由于胰島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是兩者同存在所引起的[1-2]。患有長時間糖尿病患者多啟發多處身體功能損害,例如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并發,繼而引發功能缺陷,嚴重情況可發生衰竭[3]。對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控制自身血糖至關重要,但多數患者控制不理想,多數原因在于患者對健康知識了解甚少、飲食不合理以及極少運動等,因此,需實施一定管理干預,幫助患者控制自身血糖。本次探究選取了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藥學指導對于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在我院收治,時間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4]。將患者采取單雙數字分為兩組,每組100例,單數為試驗組,雙數為對照組,試驗組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41-84歲,平均(62.3±8.9)歲,病程范圍在2.1-4.1年,平均(3.1±0.4)年;對照組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40-83歲,平均(61.4±8.1)歲,病程范圍在3.2-5.1年,平均(4.1±0.5)年,兩組患者分別從年齡、性別、病程方面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無精神病史溝通無障礙;患者自愿,且家屬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嚴重精神病史無法正常溝通;身體其他器官存在嚴重疾病;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首先兩組患者均采取常規藥物治療措施,將血糖、血壓控制,在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指導,即遵照醫囑治療,對患者各項生命指標進行監測。試驗組患者給予藥學指導,具體內容包含以下幾點;
(1)資料收錄:首先對患者病情發展、類型、自身情況、血糖水平等選擇適合藥物進行治療。其次對患者的生活行為、飲食習慣等方面進行全面了解,針對不良生活行為與不規律飲食習慣,指出并督導改正。最后,運動鍛煉,針對患者自身身體狀況,可每日進行適當運動,運動的過程中,應注意把握節奏,切忌逞強,動作由易到難。
(2)健康宣教:向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用藥須知、護理技巧等內容,普及方式可選擇視頻、圖畫、圖片等方式,提高對疾病的認識,以及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同時,通過對疾病的掌握,將自身監護、用藥重要性與管理能力提高,提高臨床治療依從性。
(3)用藥須知:控制糖尿病重要的一定在于藥物治療,因此,在藥物使用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準確的告知患者正確注射方法以及使用劑量,需口服藥物應叮囑患者勿漏服、多服等,避免出現不良反應,同時提高患者對用藥的重要性。
(4)出院跟蹤:患者出院前,幫助患者辦理出院順序,并再次叮囑患者及家屬用藥須知、注意事項、護理技巧等內容,出院后對患者進行跟蹤回訪,回訪可選擇電話回訪,或是定期/不定期上門隨訪,目的在于對患者的用藥情況、血糖水平進行記錄,并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節藥物劑量。
1.3 觀察指標。血糖: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指導前后空腹血糖、飯后2 h血糖值變化并進行對比。疾病知識: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管理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并進行對比,疾病知識包含:致病因素、疾病癥狀、并發癥、預防,每項100分。用藥依從性: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用藥依從率并進行對比,依從率=完全依從+依從一般依從,完全依從:遵照醫囑進行治療,態度完全配合。依從:遵照醫囑進行治療,態度良好。一般依從:不完全遵守醫囑,態度一般。不依從:經常性忘記醫囑,需每日提醒,且態度消極。
1.4 統計學分析。統計分析資料一般運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數值變量數據采用()表示,采取t檢驗;無序分類數據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指導前后空腹血糖、飯后2 h血糖值變化。兩組患者指導前血糖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指導后試驗組血糖值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有明顯差異(P<0.05),詳細見表1。
表1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指導前后空腹血糖、飯后2h血糖值變化并進行對比()

表1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指導前后空腹血糖、飯后2h血糖值變化并進行對比()
組別 例數 指導前 指導后空腹血糖 飯后2 h 空腹血糖 飯后2 h試驗組 100 9.52±1.27 12.5±2.68 6.89±1.68 7.78±1.91對照組 100 9.57±1.31 12.6±2.71 7.95±1.44 10.7±1.26 t - 0.274 0.262 4.791 12.761 P - 0.392 0.397 0.000 0.000
2.2 兩組患者管理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試驗組疾病知識掌握明顯優異與對照組,且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2。
表2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管理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并進行對比()

表2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管理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并進行對比()
組別 例數 致病因素 疾病癥狀 并發癥 預防試驗組 100 82.1±9.21 84.6±7.85 83.7±7.86 85.6±8.12對照組 100 69.7±9.78 70.8±10.6 72.6±11.7 74.1±13.6 t - 9.230 10.462 7.875 7.260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兩組患者依從性率。試驗組的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3。

表3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依從性率并進行對比[n(%)]
在臨床中患由糖尿病的患者有著并發癥嚴重、發病率高等特點,尤其在患者發病后會對日常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加之,糖尿病屬于一種需要終身控制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多數患者會因懈怠或是對疾病不了解,而無法正確控制臨床癥狀[5]。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介入藥學指導,但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均在醫院接受治療且病情穩定,出院進行跟蹤指導。在藥學指導中,會根據每個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案,針對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事物進行嚴密關注。除此外,護理人員向其普及相關疾病知識、護理技巧、血糖監測以及用藥須知,從患者病情變化、各項生命體征等,堅持做到不論是病情、專業等方面,為患者提供全心全意的服務。在本文研究的數據中,給予藥學指導的試驗組患者,在血糖變化中,血糖有明顯降低與控制,且優異對照組,同時在疾病知識的掌握中,兩組患者雖對疾病有了認識,但給予藥學指導的試驗組,掌握更為全面具體。最后在用藥依從性中,試驗組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綜合可知,藥學指導有效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促進了患者對用藥依從性的提高,同時有效控制了血糖。
綜合以上分析,在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中給予藥學指導,可有效控制并降低患者血糖,提高自身疾病知識掌握,同時進一步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更好地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