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偉
(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山西 晉中 030800)
在臨床骨折類型中,髖關節骨折較為,其發病群體多為老年人。近些年由于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和人們生活物質水平的提升,髖關節發生率呈現為逐年的趨勢,這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該病癥一旦發生,由于其髖關節組織結構較為特殊,若處理不當或治療不及時,則極易導致髖關節無法有效愈合,且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如股骨頭壞死,從而導致髖關節功能恢復欠佳[1]。因此本文時間段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選取患者為老年性髖關節骨折50例,隨機分組,即實驗組和控制組,每個組別各25例,即分析了老年性髖關節骨折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效果,現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時間段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選取患者為老年性髖關節骨折50例,隨機分組,即實驗組和控制組,每個組別各25例。實驗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61-83歲,平均(71.5±2.3)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1例、摔傷3例、高空墜落9例、其他2例。控制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60-84歲,平均(72.4±2.3)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0例、摔傷4例、高空墜落10例、其他1例。兩個組別基礎情況比較分析未表現出差異(P>0.05),可比較研究。
入選及排除條件[2]:均符合老年性髖關節骨折的相關診斷標準;年齡均在60歲以上;均經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等確診;均無手術、麻醉禁忌癥;均意識清醒,且認知功能正常;均知曉本次試驗,且簽訂相關協議。排除合并嚴重心腦肝腎疾病患者、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惡性腫瘤者、合并嚴重感染者、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全者、對手術不耐受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采用加壓空心螺釘固定治療控制組,即指導患者在牽引復位床上取仰臥位,對患者實施腰麻或者持續硬膜外麻醉,伸直患肢,并輕度外展位實施內旋以及牽引復位,對復位情況經C型臂X線機進行透視確認,確保成功復位后,則采用自攻螺紋加壓空心釘(7.3 mm)3枚進行固定。將長約5-6cm的切口作于髖外側,將定位器置入,在股骨干與大轉子下方3cm左右的夾角150度處置入第1根導針,注意與內側皮質緊貼,利用骨折線、骨小梁、股骨頸壓力,至股骨頭軟骨下0.5cm處,將2根導針在其上方以稍小角度打入,促使股骨頸中3根導針呈倒“品”字型均勻分別,而其尾部為非平行分布。將骨皮質采用空心鉆鉆開,采用3枚長度合適的空心釘,根據測量深度,沿著導針分別擰入,根據股骨外側皮質牢固度進行適當加壓,避免骨皮質中釘尾陷入,可將墊片應用在釘尾,以防加壓無效。在加壓的過程中,可適當松開牽引,以確保加壓效果。經C型臂X線機透視滿意后,將導針取出,最后將傷口縫合。
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實驗組,即指導患者采取健側臥位,對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將長約10 cm左右的切口作于患側髖關節外側,將闊筋膜張肌切開,并切開髖關節前方,在股骨大粗隆部附著點將部分股外側肌、臀中肌等進行分離,以將髖關節前方充分顯露出來。將髖關節囊呈“U”字形切開,之后行股骨頸截骨,部位在小轉子上方,取出斷裂的股骨頭,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和體質,對人工髖關節假體進行合理選擇。注意防止股骨粗隆劈裂,安裝完假體之后,則需詳細檢查髖關節情況,并沖洗關節腔,常規設置引流管,最后將傷口逐層縫合。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手術情況(包括手術、術后下床、住院等時間)及療效(根據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3]進行評定,滿分為100分,90分及以上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70分以下為差。)。
1.4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 19.0 軟件,P<0.05評定組間結果差異,計數數據使用χ2檢驗,計量數據使用t檢驗。
2.1 兩個組別手術情況觀察對比。兩個組別手術、術后下床、住院等時間對比表現出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個組別手術情況觀察對比()

表1 兩個組別手術情況觀察對比()
注:與控制組相比,★P<0.05。
分組 例數 住院時間(d)手術時間(min)術后下床時間(d)實驗組 25 11.2±2.3★ 102.3±12.5★ 7.5±0.6★控制組 25 15.7±1.7 119.5±12.6 45.7±5.2
2.2 兩個組別髖關節功能恢復觀察對比。兩個組別治療優良率(實驗組92.0%VS控制組64.0%)對比表現出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個組別髖關節功能恢復觀察對比
在臨床骨科疾病中,髖關節骨折屬于常見且多發性疾病,且由于人們生活習慣逐漸變差,機體鍛煉不斷減少,導致了該病癥發生率逐漸升高,加之交通事故的頻頻發生,也極大程度的增加了該病癥的發生率[4]。髖關節部位由于分布較為特殊的血管神經,且發生骨折后類型多樣,同時骨折部位存在相對較多的碎骨快,若治療不及時,則無法有效恢復髖關節功能,并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從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造成威脅[5]。而在治療該病癥的過程中,通過實施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加以治療,其在治療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髖關節部骨折方面療效確切,且獲得了患者和醫師的廣泛認可,此種術式既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還能顯著促進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從而提升其生存質量。本文的研究中,兩個組別手術、術后下床、住院等時間對比表現出統計學差異(P<0.05)。這表明老年性髖關節骨折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后利于患者病情快速康復。控制組差3例、可6例、良6例、優10例,實驗組差0例、可2例、良8例、優15例,兩個組別治療優良率(實驗組92.0%VS控制組64.0%)對比表現出統計學差異(P<0.05)。這表明老年性髖關節骨折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后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更好。可以發現,老年性髖關節骨折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和價值[6-7]。
綜上所述,老年性髖關節骨折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效果顯著,即可顯著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且利于其術后康復,值得推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