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海
(玉林市婦幼保健院 檢驗科,廣西 玉林 537000)
B族鏈球菌是女性生殖道的常見條件致病菌,這是一種無乳鏈球菌,在健康人體的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內均有存在,生殖道B族鏈球菌感染是妊娠期女性較為高發的一類病變,發病率在10%-30%左右[1-2],本病同時也是誘發宮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尤以孕晚期女性高發,妊娠期女性機體內部的雌激素水平遠高于非妊娠階段,導致陰道內糖原也處于較高的水平[3],對正常的陰道微生物菌群的動態平衡產生一定的影響,為B族鏈球菌的增殖提供了條件,而B族鏈球菌會釋放鏈激酶、鏈球菌溶血素等毒物物質,嚴重威脅母體及胎兒的健康與安全,據不完全統計,約40%-70%孕期生殖道B族鏈球菌感染會通過母體傳染至胎兒[4-5]。孕晚期生殖道B族鏈球菌感染會增加先兆流產、胎膜早破、敗血癥、流產等并發癥的風險[6],故而在婦產科診療中,對本病的重視度極高。本文主要結合我院近年來收治的部分孕晚期生殖道B族鏈球菌感染的孕產婦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陰道分泌物培養及對抗菌藥物耐藥性,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間收治的孕35-37周生殖道B族鏈球菌感染的孕婦78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2-36歲,平均(28.71±2.04)歲,孕周35-37周,平均(36.19±0.36)周。納入標準:單胎妊娠者;定期開展產前檢查且診療配合度高者;認知功能正常者;樣本采集前15天內未采用抗菌藥物、陰道栓劑干預者。排除標準:合并妊娠期合并癥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者;治療相關用藥過敏或不耐受者;合并其他類型感染性病變者;病例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樣本采集與培養:對患者外陰的分泌物進行擦拭,用一根無菌拭子于陰道下1/3區域進行取樣,取樣方式為沿陰道內壁旋轉一周取樣,同時用一根無菌拭子于肛門內括約肌上3 cm左右區域進行旋轉取樣,獲取直腸分泌物,將其置入無菌試管中,做好標記后送檢,將樣本接種于B族鏈球菌平板,置入37℃左右的培養箱內,培養24 h左右,陰性為無菌落生長,陽性為菌落生長呈灰白半透明狀。對生長的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后分離純化培養,在相同條件下繼續培養24 h,最后采用全自動細菌鑒定儀進行細菌生化鑒定及藥敏MIC試驗。
1.3 觀察指標。對本組孕產婦陰道分泌物中B族鏈球菌培養結果進行統計,明確本組孕婦的感染情況,同時根據藥敏MIC試驗結果,對抗菌藥物耐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明確每位孕婦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情況。
2.1 本組孕產婦陰道分泌物培養結果分析。本組孕產婦陰道分泌物B族鏈球菌平板菌培養結果示均為陽性,結果可靠。
2.2 本組孕產婦抗菌藥物耐藥情況分析。本組78例孕產婦分離培養的78株B組鏈球菌對常見抗生素的耐藥率分別為青霉素:0%;紅霉素:52.56%;左氧氟沙星:23.08%;萬古霉素:0%;克林霉素:38.46%,詳見表1。

表1 78株孕產婦陰道B組鏈球菌分離株的耐藥情況分析
B族鏈球菌是孕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見致病菌,在正常情況下,機體內各菌群相互制約、相互作用,處于動態平衡的狀態,而B族鏈球菌在孕期女性中的感染率存在一定的地區差異,但近年來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其在孕期女性中的感染率呈現一定的升高趨勢,孕期B族鏈球菌感染會誘發各類感染性病變如泌尿系統感染、敗血癥、產褥感染,同時會對妊娠結局[7]、母嬰健康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有研究[8]對生殖道B族鏈球菌感染的孕婦開展了分娩期抗生素干預,并就妊娠結局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與未感染孕婦相較,感染者發生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兒感染的風險較高,但通過抗生素干預,能夠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表明在針對B族鏈球菌感染的病患,在早期確診的基礎上,給予敏感抗生素控制,能夠有效降低對母嬰健康產生的負面影響,改善妊娠結局。目前菌培養是診斷本病的金標準,但菌培養的結果會在一定程度受到檢測方式、樣本采集部位等因素的影響,本次研究中分別采集了陰道下1/3、肛門內括約肌上3 cm兩個區域的樣本,結果顯示本組孕產婦陰道分泌物B族鏈球菌平板菌培養結果示均為陽性,該取樣與檢測方式的結果可信度較高[9]。目前針對孕期B族鏈球菌感染的治療以抗菌藥物給藥為主,故而明確患者個體化的耐藥情況能夠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切實依據,本次耐藥性分析結果顯示,對常見抗生素的耐藥率分別為青霉素:0%;紅霉素:52.56%;左氧氟沙星:23.08%;萬古霉素:0%;克林霉素:38.46%,可作為臨床抗生素給藥治療的有力依據。
綜上所述,孕期B族鏈球菌感染較為高發,會嚴重威脅母嬰健康與安全,在定期的產檢中須重視陰道、直腸分泌物的B組鏈球菌的篩查,同時對陽性樣本進行抗菌藥物耐藥性分析,以提升早期發現率及控制率,提高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