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燕
(南寧市上林縣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 530500)
子宮肌瘤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但是不可小視,一定要對其加以重視。其主要原因是子宮平滑肌細胞和結締組織的增殖,發現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診治。本病早期無典型癥狀,不易發現,所以及時的、定期的檢查就非常有必要[1]。同時,腫瘤的存在也會對病患的子宮功能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此次研究選擇90例子宮肌瘤病患行傳統開放手術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探討診治子宮肌瘤的有效方法,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間收治的子宮肌瘤病患90名作為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5名。實驗組45例:年齡28-45歲。對照組45例:年齡28-45歲。納入標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為子宮肌瘤病患;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并允許此次調查。排除標準:伴隨其他臟器官病癥者;無法夠配合此次調查者。將2組病患的年紀與性別等基礎資料進行對照,差別不明顯,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照研究(P>0.05)。
1.2 手術方法。對照組運用傳統的開腹手術:仰臥位、腰硬聯合麻醉、常規消毒、換藥、腹部中位手術。將腹部組織切開裸露子宮,檢查腹部子宮肌瘤的位置和數量。緊閉腹腔,可吸收蛋白質縫合線縫合。實驗組行腹腔鏡肌瘤剔除術。病人在平臥麻醉好后,手術時取頭低腳高位進行手術。消毒病人的肚臍并確定穿刺點。建立氣腹(壓力12-14 mmHg)。與左右腹部麥氏點行兩個相對應的切口。查看子宮肌瘤的形態,并將腫瘤的數目和部位注射縮宮素到腫瘤鄰近的肌層。20U劑量時,用單極電凝鉤切開肌瘤,并逐漸去除。如果平滑肌瘤體積大,切除腫瘤是可以分塊進行的。子宮肌瘤切除后,子宮肌瘤腔關閉。同時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盆腔,去除氣腹氣體,用可吸收蛋白線縫合。傷口表面電凝止血。兩組術后均給予常規抗感染診治。
1.3 評價指標。手術指標涵蓋出血量、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記錄兩組病患術后并發癥情況、手術滿意度等進行對照查看。手術滿意度采取本院自制的手術滿意度調查問卷予以調查,其滿意度評估標準為:非常滿意分數≥90分;滿意:分數≥75分且<90分;一般滿意:分數≥60分且小于75分;不滿意:分數<60分。非常滿意率+滿意率+比較滿意率=手術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此次研究當中的全部數據均運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運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P<0.05表示差別存在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運用率(%)表示,以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別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組病患手術各項指數對照。經對比發現,對照組45例病患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排氣時間遠長于實驗組,對照差別較為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2組病患手術各項指數對照()

表1 2組病患手術各項指數對照()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排氣時間(min)實驗組 45 36.10±3.40 5.57±1.68 20.45±12.67對照組 45 77.15±12.51 9.71±2.56 41.18±12.46 t - 10.080 9.748 8.682 P - 0.016 0.028 0.032
2.2 組病患并發癥發生率對照。實驗組病患并發癥發生率為0.00%,對照組病患并發癥發生率為6.66%。實驗組病患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病患,對照差別較為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2組病患并發癥發生率對照[n(%)]
2.3 組病患手術滿意度對照。實驗組45名病患均達到滿意標準,手術總滿意度為93.33%,對照組病患里有3名病患未達到滿意標準,手術總滿意度為80.00%,實驗組病患手術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病患,對照差別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2組病患手術滿意度對照結果[n(%)]
3.1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能夠有效減少病患出血量、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在育齡婦女中較為常見。其主要原因是雌激素水平高,子宮平滑肌細胞增殖異常[2]。臨床常見類型涵蓋粘膜下平滑肌瘤等,診治不當會導致不孕癥、流產、冷性交、尿頻頻繁等癥狀[3],這對病患的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因此,對于這種疾病,一旦發現,必須要予以重視,以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受到威脅。子宮肌瘤的診治,主要有傳統的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傳統的開腹手術創傷大,切口大,住院時間長,術中出血多,術后感染率高,各項功能指標恢復緩慢。腹腔鏡肌瘤剔除術具有創傷小、切口小、住院時間短、術中出血少、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4]。研究結果:查看組腹腔鏡肌瘤剔除術出血量分別是(36.10±3.40)mL、(5.57±1.68)d、(20.45±12.67)min。明顯少于對照組(77.15±12.51)mL、(9.71±2.56)d、(41.18±12.46)min,顯示了腹腔鏡肌瘤剔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的優勢,并再次驗證了腹腔鏡手術的有效性。
3.2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能夠有效降低病患并發癥發生率。開腹手術,是診治子宮肌瘤的傳統手術方法。它有廣泛的外科指征,不受子宮肌瘤病變的數目、大小和解剖位置的影響。小纖維瘤或粘膜下纖維瘤可見手指的痰和病理改變,影像學無法發現[5]。此外,該術式的操作方式比較清晰,可以充分暴露子宮肌瘤的病理組織。手術更徹底,療效更顯著。然而,深切口和嚴重創傷增加了疼痛和盆腔粘連和緩慢恢復的風險。近年來,隨著腹腔鏡醫療器械和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豐富,腹腔鏡手術已逐漸應用于子宮肌瘤病患的診治,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術后切口感染少等優點,盆腔粘連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本次研究結果:實驗組病患并發癥發生率為0.00%,對照組病患里有1名病患出現腹痛情況,2名病患出現切口感染情況,并發癥發生率為6.66%。實驗組病患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病患,對照差別較為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前面所說的研究成果基本相同。
綜上所述,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對子宮肌瘤病患具有明顯的優勢,對病患影響較小,有利于術后恢復,并發癥少,診治方法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應用價值,應在今后的臨床手術中多加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