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巧
(昭通市中醫醫院,云南 昭通 657000)
壓力性尿失禁指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腹壓增高而出現不自主的尿液滲漏現象,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是尿失禁的常見類型,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1]。臨床常用中段吊帶術進行治療,雖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治療效果不佳[2]。骶四針療法屬于中醫針灸方法,方便快捷且無毒副作用;而補脾固活湯含有多種中草藥,具有活血、健脾、益氣的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討骶四針療法與補脾固活湯聯合治療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選擇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分娩并出現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9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2組。觀察組46例,年齡23-38歲,平均(30.64±5.79)歲;其中剖腹產18例,陰道分娩28例。對照組46例,年齡22-36歲,平均(29.17±5.92)歲;其中剖腹產21例,陰道分娩25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參加。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3];②均為足月單胎生產;③生產次數<3次。
(2)排除標準:①產巨大兒患者;②其他類型尿失禁患者;③嚴重血液系統疾病患者。
1.3 方法。對照組用骶四針療法進行治療:用4寸長針對雙側平第四骶后孔水平處進行直刺,針深約3-3.5寸,確保尿道或肛門感受到針感;對尾骨尖雙側旁0.5寸地方進行斜刺,針深約2-2.5寸,確保尿道感受到針感;連接電針儀(汕頭市醫用設備廠有限公司,粵食藥監械(準)字2009第2260310號,規格:6805-C),使用連續波刺激,1 h/次,1次/2 d,刺激強度根據產婦耐受度進行適當調整。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補脾固活湯進行治療,補脾固活湯主要組成為:炙甘草6 g,升麻6 g,柴胡10 g,當歸10 g,川穹15 g,芡實15 g,炒白術15 g,桑螵蛸15 g,丹參20 g,黨參20 g,茯苓20 g,煅牡蠣30 g,煅龍骨30 g,灸黃芪30 g,加冷水浸泡30 min,煎煮至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1劑/d。兩組均連續治療30 d。
1.4 評價指標
(1)盆底肌功能:采用盆底康復治療儀(北京海龍馬科技有限公司,京藥監械(準)字2010第2260397號,規格:SOKO 900Ⅲ)對治療前、治療30d后兩組患者盆底肌功能指標進行測定,包括陰道收縮持續時間、陰道靜息壓(VRP)及陰道收縮壓(VSP)。
(2)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對評價兩組患者治療30 d后的生活質量,該問卷包含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4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0-100分,生活質量越好時分數越高。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盆底肌功能指標水平。治療前,對比兩組盆底肌功能指標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0d后,兩組盆底肌功能指標水平比治療前高,且觀察組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肌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aP<0.05。
時間 組別 陰道收縮持續時間(s) VRP(cmH2O) VSP(cmH2O)治療前對照組(n=46) 3.08±1.12 28.47±5.85 25.72±5.04觀察組(n=46) 3.14±1.19 28.76±5.61 25.64±5.16 t 0.249 0.243 0.075 P 0.804 0.809 0.940對照組(n=46) 4.12±1.54a 31.47±5.73a 30.15±6.32a觀察組(n=46) 5.89±1.63a 36.86±5.61a 38.42±6.88a t 5.353 4.559 6.004 P 0.000 0.000 0.000治療后
2.2 GQOLI-74評分。治療30 d后,觀察組GQOLI-74評分相較于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GQOLI-74評分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GQOLI-74評分對比()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狀態對照組 46 64.15±4.33 68.47±4.29 71.35±5.21 70.29±5.46觀察組 46 73.84±4.38 72.56±5.23 78.46±6.12 75.31±6.17 t - 10.671 4.101 6.000 4.13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是女性分娩后常見疾病,其主要病理機制為產婦懷孕分娩過程中對盆底肌肉及韌帶產生過度牽拉并損害所支配的神經血管,造成提肛肌松弛或萎縮從而導致盆腔臟器脫垂出現尿失禁現象,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中醫認為,尿失禁屬于“遺溺”范疇,多為脾氣虛衰,膀胱失約;或產時經筋損傷、膀胱固攝無權;或久病多產,脾氣不固無法固攝膀胱所致[4]。活血、補脾、固澀、行滯是治療此病的主要原則。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0 d后,兩組盆底肌功能指標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GQOLI-74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骶四針療法與補脾固活湯聯合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可促進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骶四針療法是中醫針刺與神經電刺激療法有機結合產生的新型療法,通過對患者骶部4個特定穴位進行針刺并實施電刺激,可有效促進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復,增強患者控尿能力[5]。補脾固活湯主要組成為灸甘草、柴胡、川穹、茯苓等,灸甘草可補脾益氣、和胃復脈;柴胡可疏肝解郁、調和表里;川穹能活血行氣、祛瘀開郁;茯苓能健脾利水;炒白術可補脾益腎,全方可達到活血行氣、補脾固澀的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補脾固活湯可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尿道組織供血,維持尿道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并修復受傷組織,從而改善肌肉及韌帶功能,促進盆底肌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6]。
綜上所述,骶四針療法與補脾固活湯聯合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可促進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