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蘭,吉林巴雅爾,哈斯圖雅,其麗木格,旭仁其木格
(錫林郭勒盟蒙醫醫院,內蒙古 錫林郭勒 026000)
圖賚病是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屬現代醫學“類風濕性關節炎(FA)”。溪敏阿爾善療法是在蒙醫傳統“五花阿爾善”的基礎上,根據疾病或病情靈活加減本地產的植物、礦物質及動物藥材而施治的技術。對風濕性關節炎、圖賚病、強直性脊柱炎、氟骨癥、風寒性婦科疾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甲狀腺功能減低等久治不愈的疑難雜癥效果均較理想,且為首選清除各種赫依性疾病后遺癥的方案。溪敏阿爾善療法具不同疾病或同一種疾病不同階段可用不同治療藥物進行治療的優點,進而使作用更為直接,起效快,療效好,治療范圍廣,療程短,開展價值突出。本次研究對圖賚病患者予以選取,就溪敏阿爾善療法應用效果展開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傳統療術(1)科收治選取圖賚病患者60例。治療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齡25-65歲,平均(42.13±2.94)歲;病程1個月至5年,平均(3.12±0.78)年。對照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26-63歲,平均(42.82±2.67)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3.32±0.93)年,組間自然信息具均衡可比性(P>0.05)。入選標準:具小關節疼痛、晨僵、肌肉萎縮,甚至關節強直變形、畸型,活動受限等癥狀;輔助檢查類風濕因子(RF)超過正常范圍;年齡25-65歲。排除皮膚病與傳染性疾病的患者。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組,
1.2 方法。治療組溪敏阿爾善療法治療。具體方法:溪敏阿爾善療法分三期治療:①發汗期(1-7)天:加苦參等草藥浸泡發汗,提高療效。②治療期(7-14)天:蒙醫傳統“五花藥浴”的基礎上根據疾病或病情靈活加減本地產的植物、礦物質及動物藥材,達到治療目的。③滋養期(14-21)天:滋補患者身體,提高自身抵抗力溪敏阿爾善溫度為37-42度,入浴時間:20-40分鐘、 一年四季均可治療。治療療程:21天。對照組以中醫針刺療法治療。具體方法:用中醫毫針在大椎,命門,曲池,外關,足三里,角溪等穴位一天一次行針刺療法治療,療程為21天。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癥狀評分:采用下述評分標準在治療前,治療后7 d,14 d,21 d評定。圖賚病癥狀明顯消失,類風濕因子(RF)在正常范圍內為0分。圖賚病癥狀明顯消失,但類風濕因子(RF)未在正常范圍內為1分。圖賚病的癥狀明顯減輕,類風濕因子(RF)在正常范圍內為2分。圖賚病癥狀未見明顯減輕,類風濕因子(RF)在正常范圍內為3分。圖賚病癥狀未見明顯減輕,類風濕因子(RF)未在正常范圍內為4分。圖賚病癥狀未見明顯減輕,類風濕因子(RF)在未在正常范圍內或加重為5分。
(2)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
(3)對比兩組類風濕因子水平,即在治療前,治療后7 d、14 d、21 d評定。
1.4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圖賚病的癥狀消失,類風濕因子(RF)在正常范圍內。好轉:圖賚病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類風濕因子(RF)接近正常范圍或在正常范圍內。未愈:圖賚病的癥狀沒有變化或加重,類風濕因子(RF)未明顯改變。
1.5 統計學分析。涉及數據均錄入SPSS 22.0展開統計學處理,組間計量資料癥狀評分、類風濕因子水平采用()表示,積極開展t檢驗,計數資料總有效率采用(%)表示,積極開展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癥狀積分對比情況()

表1 兩組癥狀積分對比情況()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7 d 治療后14 d 治療后21 d治療組 30 4.11±0.03 3.01±0.01★ 2.66±0.03★ 1.55±0.09★對照組 30 4.32±0.04 3.23±0.07 2.96±0.09 1.73±0.0

表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率[n(%)]
表3 比較兩組患者類風濕因子治療前后對比()

表3 比較兩組患者類風濕因子治療前后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7 d 治療后14 d 治療后21 d治療組 30 154±2.04 109.45±2.27★ 76.22±4.13★ 34.73±2.22★對照組 30 152±2.03 132.73±2.31 87.15±4.03 46.17±2.09
2.1 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對比。兩組開展治療前,圖賚病癥狀評分經評測無差異,在開展治療后第7 d、第14 d、第21 d,評測值均有下降,且治療組下降程度較對照組更為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組間總有效率對比情況。治療組圖賚病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類風濕因子治療前后對比。兩組在開展治療前,類風濕因子水平經評測無統計學差異(P>0.05),在開展治療后,評側值均有下降,且觀察組相較對照組有更為顯著的下降程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圖賚病是病情復雜,反復發作的一種疑難雜癥,其發病內因主要是體內“黃水”積聚,與局部氣血搏結而成;外因主要是長期起居濕地。汗水當風,長期進寒涼、油膩不易消化食物等,致使胃火衰弱,不能充分消化所進之食物,進而不能分清濁,使糟粕誤流入精華的脈道,使精華變濁,促使“黃水”增多,流注于關節、筋骨、肌肉等處,與注處氣血相搏,注處氣血紊亂,運行陰滯,因而引起關節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皮下結節形成,久之與存在于骨內“赫依”相搏引起,主要從小關節開始疼痛、關節強直、肌肉萎縮、甚至關節強直變形、畸型,活動受限等癥狀的一種全身性協日烏蘇病[1-2]。
通過臨床觀察溪敏阿爾善療法治療圖賚病比中醫針刺治療圖賚病療法療效更顯著。尤其是溪敏阿爾善療法治療圖賚病療程短,見效快,取得了較滿意療效。而且治療過程中沒有發現不良反應發生,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和應用[3]。溪敏阿爾善療法治療圖賚病使類風濕因子(FA)明顯下降。而且比中醫針刺療法治療圖賚病療效明顯。溪敏阿爾善療法治療圖賚病沒有發現不良反應。本次研究結果對上述論點予以了證實[4-5]。
綜上所述,罹患圖賚病的患者采用溪敏阿爾善療法治療,可促進癥狀恢復,提高臨床總有效率,并可促進類風濕因子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