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呂純希,唐飛燕,柯香君,譚靜,吳歷,童曉瓊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發病率、病死率及致殘率都比較高[1],病愈后亦可遺留肢體、語言或認知功能障礙。偏癱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均有嚴重影響,患者出院后仍需進行康復訓練,但部分患者出院后訓練的依從性較低,預后不理想。臨床將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作為在院整體護理的院外延伸,貫穿在患者整個康復過程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2]。本文針對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應用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出院的腦卒中偏癱患者600例,均符合腦卒中偏癱的診斷標準[3],并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病例入選標準:初發腦卒中,GCS評分>8分,患者及家屬了解研究內容,同意參與并簽署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既往有嚴重認知障礙或精神病史;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呼吸功能衰竭等。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00例和觀察組300例,對照組男155例,女145例;平均年齡(62.4±7.6)歲;左側158例,右側142例。觀察組男159例,女141例;平均年齡(64.2±7.7)歲;左側148例,右側15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出院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
1.2.1 科室在患者出院時為其建立詳細的健康檔案,并選擇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較強的語言溝通能力的護理人員負責電話回訪工作。
1.2.2 回訪頻次:從出院1周開始1周1次,回訪2次后2周1次,滿2個月后1月1次。持續回訪6個月,具體頻次可根據患者病情進行適當調整。
1.2.3 回訪內容:回訪人員在回訪前應查看患者資料、了解患者病情。回訪時需先由患者提出問題,然后回訪人員以問題為出發點進行指導,主要內容有:①心理指導: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分散其注意力,保持情緒穩定,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②康復指導:反復叮囑家屬監督患者按時進行肢體運動功能鍛煉。③用藥指導:指導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控制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危險因素的藥物。④飲食指導:清淡、規律飲食,以低鹽、低脂、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為主;忌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忌濃茶、咖啡;戒煙限酒;定時排便。
表1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表1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對照組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PF 300 38.76±12.23 58.72±10.14★ # 41.27±12.19 45.66±10.26 RP 300 24.46±11.75 42.25±16.48★ # 26.04±13.03 30.90±15.27 BP 300 49.78±12.72 65.16±11.48★ # 53.03±10.89 56.78±12.85 GH 300 32.75±10.26 41.25±9.62★ # 34.14±8.78 36.41±8.19 VT 300 40.18±12.36 52.79±12.15★ # 42.89±12.03 46.86±11.82 SF 300 45.78±11.79 63.64±10.31★ # 49.17±11.84 55.17±12.16 RE 300 30.18±13.76 59.69±13.65★ # 32.39±14.21 42.51±12.85 MH 300 50.73±13.26 64.73±10.78★ # 53.12±11.86 58.19±9.82項目 例數 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采用《SF-36量表》從生理機能(PF)、軀體角色(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精力(VT)、社會職能(SF)、情感職能(RE)和精神健康(MH)8個維度評定患者的生活質量,每個維度評分為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4]?;颊叱鲈簳r和出院后6個月復診時各填寫1次,不能復診的患者通過電話進行調查。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P<0.05時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干預后PF、RP、BP、GH、VT、SF、RE和MH評分高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PF、RP、BP、GH、VT、SF、RE和MH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訓練的依從性比較差,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量。及時、有效的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對患者機體功能的恢復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預后,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實施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前應準確、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在定期電話回訪中,反復督促患者及家屬開展康復訓練,不但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還能及時解答患者在康復訓練時遇到的各種問題,有利于患者的恢復。
總之,電話回訪式健康指導是住院治療、康復的延續,克服了患者接受醫療服務的空間限制,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明顯增強,積極參與到疾病康復中,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