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臨床實習是在校護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必經之路,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生將在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實踐進行有效融合的重要階段,良好的臨床教育體系是將護生引領一條專業的護理道路,為以后的護理界人才培養起著橋梁樞紐作用;而作為臨床工作者,如何更好的培養護生對專科的進一步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培養護生對臨床工作的喜愛,了解“救死扶傷”真正的內涵,是我科一直探索的方向[1]。手術室是集麻醉醫生、外科醫生、手術配臺護士為一體的場所,每天都承擔著救死扶傷、搶救生命為己任的使命;手術室又是一個多學科多專科共同發展的專科性科目,手術涉及的專科種類多、難度大、手術室涉及的儀器設備、高值耗材的類別多,工作強度大,對護理人員技術要求較高;護生在進入手術室實習后因缺乏經驗、對工作環境的陌生,讓護生一時無法適應,容易對手術室工作產生抵觸心理。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也可以叫做顛倒課堂或顛倒教室,英文為Flipped Classroom 或 Inverted Classroom 它是指學生在課前利用“互聯網+”建立的微信工作平臺觀看教師事先錄制好的或是從網上下載的教學微視頻以及拓展學習材料,而課堂時間則用來解答學生的問題、修正學生的作業,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改變了傳統的講課模式,有效地實現了課前知識的傳遞、課內知識的建構和課后知識的鞏固[2]。為提高臨床實踐效果,將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分配到我科的20 名護生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臨床帶教,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照護理學校課程實習,但從未接受過手術室專科知識培訓的護生。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由護理部統一分配到我科的護理實習生40 人。按學年分組,2018學年護生20 人為對照組;2019 學年護生20 人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 人,女18 人;年齡17-20 歲;其中大專12 人,中專8 人。觀察組:男5 人,女15 人;年齡17-19 歲;其中大專13 人,中專7 人。兩組護生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護理實習生4-5 人/批,實習周期為4 周。入科時由教學組長向其介紹科室總體環境和規章制度,以及實習期間的注意事項,并安排1 次手術室專科知識的基礎培訓和1 次外科洗手+穿脫無菌手術衣+無接觸式戴手套的專科操作練習。
1.2.1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實習生臨床帶教方式,根據護理部制定的手術室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入科時手術室專科知識培訓后考試成績及教學組長制定的相關專科實習重點內容,每周組織1 次理論知識和每兩周實踐操作培訓,理論知識采取PPT 集中授課形式,實踐操作采取床旁演示形式,鼓勵護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加對專科知識的掌握程度。
1.2.2 觀察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臨床帶教,教學內容、頻率與對照組一致。①對帶教老師的培訓:選取科內本科以上學歷,從事手術室專科工作5 年以上或N2 級職稱以上護士5 名,對帶教老師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灌輸,讓其知道翻轉課堂的培訓核心,樹立新穎教學模式的信念。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課前:利用“互聯網+”組建微信群,通過網絡平臺,由帶教老師將錄制好的教學微視頻或PPT 課件上傳至群里,供護生下載學習。教學微視頻是“按照課程的標準和要求,帶教老師將知識內容,按照學科邏輯與學生的認知特點劃分為若干較小知識模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圖、文、聲、像等要素,制作成便于學生使用的學習資源。”教學微視頻的特點在于,視頻短小精悍,不超過10 分鐘;教學微視頻教學目標明確,知識容量小,一件視頻往往集中闡釋一個知識點;學生容易掌握,有益于提升教育質量。護生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如遇到不懂得知識點,可用筆記下來,等在課堂中向老提問尋求答案。課中:將所學的知識融入到實際臨床工作中,由護生“主講”,帶教老師輔助“答疑”,同時結合護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分析討論相關問題,帶教老師積極鼓勵護生暢所欲言參與其中。課后:當天工作臨近結束時,帶教老師將一天的所學進行總結歸納,幫助護生加強知識的鞏固。詢問護生在工作中,有無疑惑不清楚的知識點,對當日所進行的手術配合有無疑問,如果護生在當日的手術配合中,存在問題或者有對操作不理解的地方,帶教老師應及時有效的解答,同時,帶教老師可根據護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延伸更多的專業知識學習[3]。
1.3 評價指標
1.3.1 考試成績:實習第4 周對兩組護理實習生進行專科理論考試和護理操作考試。專科理論考試內容:專科基礎知識、解剖生理知識、無菌技術、洗手、巡回護士手術配合要點、體位擺放要點及注意事項等,滿分為100 分;護理操作考試內容:鋪無菌桌+正確使用手術器械的傳遞及外科洗手+穿脫無菌手術衣+無接觸式戴手套,兩項手術室基礎操作,由考試當日護生隨機抽考其中一項,每項100 分。
1.3.2 雙向“滿意度”調查:參照本院護理部制定的評價表,帶教老師與兩組護生進行雙向評價,內容包括:工作態度、教學模式、專科知識與技能、帶教老師的授課、與護生溝通等多項評價內容,按照非常滿意(4 分)、滿意(3 分)、一般(2 分)、不滿意(1 分)、非常不滿意(0 分),分別予以打分。最終打分以用百分數表示。
1.4 統計學分析。對本文所有數據應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0 名手術室護生均經過4 周系統培訓考核后發現,觀察組護生的專科知識掌握情況與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專科知識掌握情況與滿意度(n,%)
手術室作為醫院的重點部門,承擔著來自各個區域需要進行手術救治與護理的工作,手術病人病情急、變化快,僅僅通過臨床經驗的“傳幫帶”,無法促進現代科學護理帶教工作的發展。而臨床護理帶教工作的方式不同,對護生的適應力、操作力、溝通力等方面的提升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不斷更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新型的教學理念模式,利用“互聯網+”平臺,更大程度的發揮其優勢,減少傳統模式中的弊端環節,讓護生提前知曉所學內容,提高主動學習意識。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有絕大多數的學生對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評價極高,它已廣泛運用于醫學領域、軍事領域、金融領域、商貿領域中。傳統的臨床帶教教學模式,以帶教老師“講”為主,護生被動的接受,往往實習效果不佳,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護生在工作中獲得成功所需的技能[4-5]。
本研究結果顯示,出科時觀察組護生理論成績與操作成績,均優于對照組護生,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師生雙向評價,觀察組護生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護生,帶教老師對觀察組護生的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護生,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質的教學資源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成敗的關鍵,只有擁有優質的教學資源,才能保障在臨床帶教過程中護生能夠掌握更多專科知識[6]。翻轉課堂以直接指導和建議式學習的混合型教學模式,是基于多元化信息資源的教學中心轉移,利用“互聯網+”搭建信息網絡平臺,制作精品PPT、微視頻推送,情景化內容模擬等,可以讓護生主動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讓護生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及實踐操作中,拓展和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同時讓帶教老師樹立以護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扮演激勵、解惑、澄明的角色,引導護生深入思考,監控護生自主學習的效果,這也對帶教老師提出了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的要求,促使帶教老師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