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華
(北京市中醫醫院延慶醫院/ 北京市延慶區中醫醫院,北京 102100)
嬰幼兒階段是小兒體格、行為及智力發育最為迅速的時期。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兒童保健工作指導已從傳統生物醫學逐漸過渡為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據相關報道,有效的預見性保健指導可盡早糾正嬰幼兒行為及體格等發育偏差,對促進嬰幼兒正常發育具有積極作用[1]。為此,本文現就發育和行為預見性指導在嬰幼兒保健中的效果進行研究探討,旨在保障嬰幼兒能健康成長,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2018 年6 月至2018 年12 月來我院預防保健科健康體檢的112 例足月嬰幼兒進行研究分析,按照指導方式將嬰幼兒分為觀察組(n=56)與對照組(n=56)。觀察組男31 例,女25 例;胎齡3-11 個月,平均(5.42±1.23)個月;喂養方式:母乳喂養35 例,人工喂養21 例。對照組男33 例,女23 例;胎齡2-10 個月,平均(5.52±1.19)個月;喂養方式:母乳喂養33 例,人工喂養23 例。經統計學軟件計算兩組上述各數據發現并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納入標準[2]:入選對象均為足月嬰幼兒;無遺傳代謝性、先天性畸形或心臟病等;嬰幼兒家屬對研究內容完全知情;本院倫理委員會已審批同意。排除標準:伴有傳染性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心肺功能嚴重不全者。
1.2 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保健指導,包括定期記錄嬰幼兒各項成長指標,如身高、體重、頭圍等,同時了解嬰幼兒的營養吸收情況,并由保健科醫師為其進行體格檢查,然后根據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保健指導。觀察組則給予發育和行為的預見性保健指導,以嬰幼兒不同年齡段行為、智力、體格及營養狀況為量化指標進行指導,方法如下:①由保健醫生檢測嬰幼兒體格及營養吸收狀況等,并根據檢查結果為其制定個性化的營養指導方案。首先指導母乳喂養家長相關喂養常識,例如喂養姿勢、體位姿勢、手的正確姿勢等;其次指導人工喂養家長,如奶源選擇、輔食的添加和制作、斷奶時間等。保健醫生還要針對母親在喂養過程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問題給出預見性指導,并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喂食技巧,避免嬰幼兒出現挑食、偏食等情況。②根據發育和行為的檢查結果,再結合嬰幼兒年齡段的成長規律判斷其當前發育狀況是否正常,若檢查結果正常,則需告知家長下一階段發育時的重要指標,并教會家長正確對幼兒實施個體化預見性發育指導,包括大運動和精細運動技巧、語言、認知、適應能力等。如:幾個月大的幼兒能獨立坐臥和扶站,但步伐不穩易跌倒,那么就需要告知家長,幼兒即將從獨坐發展到獨自站立和爬行等大運動階段,需要充分給幼兒提供訓練的機會和空間,并注意訓練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幫助其循環漸進地訓練。若發育偏離正常,則需要評估偏離程度和影響因素,然后針對存在問題制定相應的干預指導方案并實施,以促進嬰幼兒健康發育成長。③預見性介紹營養性疾病和相關知識:常見的營養性疾病包括缺乏維生素D 引起的佝僂病、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微量元素鋅缺乏癥等;感染性疾病包括反復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針對這些疾病,要指導家長合理選擇鈣劑、鋅劑、維生素D 等,并嚴格控制每次使用劑量。同時指導家長加強學習正確養育嬰幼兒的知識,努力為嬰幼兒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成長環境,并培養其形成規律作息、飲食、排便等生活習慣。此外,還要告知家長及時為嬰幼兒接種疫苗和增加戶外活動,以增強嬰幼兒機體免疫力和體格能力,預防傳染性疾病。
1.3 觀察指標與效果判定標準。采用智力發育指數(MDI)評價嬰幼兒指導后9、12、18、24 個月的智力發育情況,主要包括適應性行為、語言、探索活動等評估維度,共163 條項目;采用心理運動發育指數(PDI)量表評估嬰幼兒行為發育情況,主要包括粗大運動、精細運動、平衡協調力等,共81 條項目。總分>80 分表示發育良好;70-79 分表示發育一般;<70 分表示發育遲緩[3]。
1.4 統計學分析。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時采用SPSS 22.0 版本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 判定比較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指導后MDI 評分比較。相比對照組,觀察組嬰幼兒經指導后9、12、18、24 個月的MDI 評分明顯要高(P<0.05),見表1。
2.2 兩組指導后PDI 評分比較。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嬰幼兒經指導后9、12、18、24 個月的PDI 評分顯著更高(P<0.05),見表2。
表1 兩組指導后MDI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指導后MDI 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9 個月 12 個月 18 個月 24 個月觀察組 56 87.15±5.31 94.42±5.71 107.45±6.17 118.54±6.61對照組 56 81.42±4.72 86.53±5.36 96.22±5.86 104.63±6.29 t-2.08 2.66 3.50 4.05 P-<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指導后PDI 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指導后PDI 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9 個月 12 個月 18 個月 24 個月觀察組 56 90.42±5.32 103.27±6.24 111.71±6.75 118.67±7.14對照組 56 84.52±5.64 96.48±6.19 103.18±6.34 109.43±6.82 t-2.12 2.09 2.43 2.49 P-<0.05 <0.05 <0.05 <0.05
嬰幼兒時期是兒童身心發展最為快速的時期,這一階段的兒童發展潛能和可塑性極大,若能在此關鍵期為其提供正確的教育訓練和保健指導,可會有效促進嬰幼兒體格、智力、行為等方面健康發育[4-5]。本文通過對嬰幼兒和家長實施預見性保健指導,有效降低了嬰幼兒行為和智力發育的偏離率,確保了幼兒健康成長。研究結果中顯示,觀察組嬰幼兒經指導后9、12、18、24 個月的MDI、PDI 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發育和行為預見性保健指導在提高嬰幼兒運動能力、智力發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嬰幼兒發育和行為的預見性保健指導主要從體格、營養吸收等方面著手,針對不同喂養方式的家長做好喂養指導,保證幼兒營養充足和健康發育;其次再通過行為和發育方面進行針對性指導,若指標發育正常者,則告知家長做好預見性指導,若指標發育偏離正常者,則及時進行早期干預,最大程度降低偏離程度;最后通過預見性介紹常見疾病和相關知識,指導家長正確訓練幼兒體格和行為等方面,并告知其按時接種疫苗,預防感染免疫性疾病,確保幼兒正常發育生長。
綜上所述,發育和行為的預見性保健指導可有效促進嬰幼兒智力、心理以及行為正常發育,保障嬰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