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森·艾麥爾
(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二八臺公路動物檢查消毒站,新疆庫車 842000)
大腸桿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也是畜禽腸道的正常棲居菌,許多菌株無致病性,而且對機體有益,能合成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供宿主利用,并對許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大腸桿菌中一部分血清型的菌株具有致病性,或當雞體健康、抵抗力強時不致病,而當機體健康狀況下降,特別是在應激情況下就表現出致病性,使感染的雞群發病。
雞、鴨、鵝等家禽均可感染大腸桿菌,雞在4月齡以內易感性較高。本病的傳播途徑有3種:
一是母源性種蛋帶菌,垂直傳遞給下一代雛雞;二是種蛋本來不帶菌,但蛋殼上所沾的糞便等污染物帶菌,在種蛋保存期和孵化期侵入蛋的內部;三是接觸傳播,大腸桿菌通過消化道、呼吸道、肛門和皮膚創傷等門戶都能侵入體內,飼料、飲水、墊料、空氣等是主要傳播媒介。
雞大腸桿菌病可以單獨發生,也常常是一種繼發感染,與雞白痢、傷寒、副傷寒、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新城疫、禽霍亂等合并發生
(1)大腸桿菌性敗血癥6~10周齡肉雞多發,病死率為5~20%。特征性病理變化是纖維素狀心包炎,心包膜變厚、混濁,心包積液。肝臟明顯腫脹,表面有白色膠凍樣或纖維素性滲出物,肝有白色壞死點或壞死斑。脾臟充血、腫脹。氣囊混濁,肥厚。

(2)出血性腸炎病雞主要表現下痢,并帶有血液。剖檢可見腸黏膜出血和潰瘍,一般呈散發,致死率較高。
(3)大腸桿菌性肉芽腫 特征是在小腸、盲腸、腸系膜和肝等部位出現結節性肉芽腫病變,病死率較高。
(4)臍炎 主要發生在出殼初期。病雛臍孑L紅腫、開張,后腹部脹大,呈紅色或青紫色,糞便黃白色、稀薄、腥臭,病雛委頓、廢食,出殼最初幾天死亡較多。剖檢可見卵黃吸收不良,囊壁充血,內容物黃綠色。肝呈土黃色,腫脹,質脆,有斑狀或點狀出血。腸黏膜充血或出血。
(5)卵黃性腹膜炎 主要發生于產蛋雞,一般呈散發。
病雞產蛋停止,雞冠發紫,排黃綠色糞便,死亡的病雞多體膘良好。剖檢可見腹腔內布滿蛋黃凝固的碎塊或蛋黃液,味惡臭,肝褐色,有的病雞輸卵管內有黃白色于酪樣物。
(6)全眼球炎 在發生大腸桿菌性敗血癥的同時,另有部分雞眼瞼腫脹、流淚、畏光、角膜混濁,眼球萎縮而失明。
病原是腸道菌科埃希菌屬的大腸埃希氏桿菌,簡稱大腸桿菌。本病的血清型很多,國際上報道的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血清型有01、K1、02:Ki和 O78:KO國內發現的有 O5、O7、O14、O64、O68、O73、O74、O89、O103、O147 等。
當機體的抵抗力降低時,如過熱、過冷、密度過大、營養不良以及其他疾病因素(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巴氏桿菌病等),可使皮膚和黏膜的屏障機能降低,而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大量繁殖,從而引起拔病。病雞排出的細菌,經糞便污染蛋殼感染雞胚造成胚胎死亡和雛雞發病。糞便污染環境,經飲水、飼料、空氣傳染給健康雛雞
大腸桿菌為條件性致病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對大腸桿菌病的控制主要依靠飼養管理來排除發病誘因。種蛋的收集、消毒和孵化應嚴格按照衛生要求進行,以杜絕本病的發生。
并發和繼發感染是本病的一個特點。做好雞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傳染病的免疫預防,可間接地起到防止大腸桿菌感染的作用。
由于一些雞場平時經常使用抗菌藥物,致使大腸桿菌對這些藥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因此,用藥前,最好先分離病原菌做藥敏試驗,以便選擇最敏感的藥物,若暫無條件做藥敏試驗,則可選用平時未曾使用過的抗菌藥物。
對大腸桿菌病發病嚴重的雞場,可用本場大腸桿菌分離株制備多價滅活菌苗或油佐劑苗進行免疫預防。一般在10周齡和17周齡各注射1次。
給雞群經常飼喂一些有益的腸道菌群,如EM制劑等,可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繁殖,減少大腸桿菌等細菌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