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當代的社會快速發展的歷程中,高層建筑物和大型的公共建筑增多,使得公共綠化面積逐漸減少。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在滿足生活物質需要的同時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成為人們渴望的對象,這使得園林行業不斷擴大,城市綠化中的問題也引起了人們更為廣泛的關注。對于這種形勢,本文簡要闡述當前園林綠化中出現的部分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園林綠化設計;植物配置;綠化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6-0-04
0 引言
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日趨分離,產業工業文明帶來了經濟發展,也帶來了被破壞的環境[1]。順應全球生態環境保護的響應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日益顯著[2],城市園林成為城市景觀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對公共空間的環境進行渲染,增加她的人情味兒,從而達到一個改變建筑環境的單一、冷漠感的作用[3]。因此,合理進行城市園林綠化設計和建造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對于一個城市來說,綠化建設的優劣直接影響城市景觀建設的效果,它不僅可以美化城市景觀,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對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也有重要影響。
1 城市園林綠化中出現的問題
1.1 損壞當地的生態體系
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城市人口數量劇增,土地資源稀缺,人均面積減小,城市中高樓林立,建筑占地面積大,這些都是城市綠地面積減少的原因。在規劃城市系統時,部分的設計者過于專注在城市現代化和商業化上,忽略了城市的生態作用,使得城市的生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還有部分城市在進行植物引種時,只是單純地引入個別物種,忽略了生物群落的復雜性,使城市生態體系的抗逆性較差。
1.2 忽略當地的文化特征
在現代城市建設中,園林綠地設計的模式化過于嚴重,使得設計過于僵硬,缺乏城市文化底蘊,毫無記憶點。還有的城市綠地設計過于仿照西方文化,受西方風格影響嚴重,缺乏中國規劃設計特點,未能體現中國文化特色,與當地文化風格不符,效果不理想。園林綠化問題在城鄉旅游業上也有體現:將旅游業的開發重點放在休閑農業而非農村傳統文化,過分依賴農業資源在旅游開發中的作用,卻忽視了對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開發。除此之外,城鄉旅游的開發具有非常明顯的重復性,有些經營者甚至是有意識的地去模仿,去做一個一模一樣的產品,缺乏自我特色。而由于這個原因,這些旅游項目的利潤比較微薄,也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提高整體設施,造成了接待水平的低下[4]。
1.3 忽略植物的空間布局和生長特點
一些時候,園林工作者們過于注重城市園林綠地規劃的面積和整體形態,反而會忽略了實地情況,城市綠地系統是一個生物群落,而并非只是種幾棵樹在一起就可以完成的。這樣的植物群落結構以及空間布置缺乏內涵,并未對環境產生良好的效果,反而降低了綠地質量。植物是園林的主要要素之一,園林綠化中的和諧共處不僅僅是指植物與植物之間,更主要的是存在于植物與環境之間,要注重良好的綠化環境帶給人們舒適的享受。公共地區的樹木花草大多一致,設計師們在缺乏理論支撐的情況下貿然使用相同的樹種花種,植物卻未能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影響了植物的成活率,也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般來說,我們將在本地區土生土長的植物稱為鄉土樹種,他們長期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經過了數萬年的生長變化,對當前環境高度適宜,也是最可以體現當地文化的特色樹種,是城市綠化樹種的最佳選擇。但是由于對鄉土植物認知上的種種問題,我國城市景觀建設中很少有使用鄉土樹種作為綠化植物的,而外來樹種卻成了城市綠化的大部隊。
1.4 植物配置上出現問題
植物對于環境的適應與否是由他們自身特性決定的,但是部分園林設計者,盲目追求設計風格,給予展現景觀效果而忽略了園林環境,例如土壤、水質等因素,造成了植物在栽種后的發育不良甚至是死亡,不僅造成了苗木與資金的浪費,瘦弱的苗木也會影響園林的美觀,與設計者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馳。
有時候,我們在進行綠化植物配置時,過于專注形式美的運用,單一重復的植物配置固然顯得簡潔大方,但在生態方面卻收效甚微;而單一的植物選擇也使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風格與特點。
1.5 缺乏對綠化的后期管理
現代的城市綠化規劃中,我們更多注重的是植物種植方面的問題,往往會忽略了綠化管理,沒有將設計觀念與管理問題相結合。在施工時,施工人員按照設計人員的相關圖紙進行施工,卻在后期管理時沒有使用正確、科學的管理方式,使得綠化出現了很多問題,導致綠化的相關功能喪失,從而變成一處荒地。
2 城市園林綠化方面的對策
2.1 建立正確的設計理念
對于我們設計者來說,建立正確的設計理念是至關重要的。設計概念體現設計者圍繞著設計對象所展開的思維活動,是設計者心智和心理表征的外現[5]。在設計中,我們要運用相關的專業知識,設計出科學規范的園林綠化;要將園林的當地特色融入生態環境中去,根據當地的環境特點合理規劃并選擇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園林植物;要多與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交流,保證綠地系統各項功能的正常運作。以此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即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6]。
2.2 突出文化特點
為了更好地完成城市綠化設計,設計人員必須充分了解施工場地的地理地形、地質地貌、土壤類型、氣候特點等自然環境,還要對施工場地進行區域定位,了解當地文化背景,使用人群的生活習慣,當地風俗習慣等人文環境,使園林景觀設計主題明確,突出文化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使設計顯得與眾不同,得到出色的景觀效果。在園林設計時要重視文化與設計相結合,將一些能夠代表文化的特殊符號運用到設計中去,使城市綠化設計能夠成為體現當地文化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民宿設計也有利于提高當地的文化符號和影響力[7]。
要想科學地進行城市園林規劃,因地制宜是最關鍵的一點。為了創造屬于城市自己的風格,設計師一定要將城市自身的特點凸顯出來。要充分利用城市自身條件,例如地形地貌、生態特性和歷史文化等獨有特點,合理規劃城市布局,充分體現當地的獨有風味[8]。
比如商丘閼伯路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根據周邊用地的功能,可以將道路的景觀分成兩部分。西段是古城保護段,以保護古城風貌為主,植物風貌要能夠形成相對安靜的道路空間氛圍,與古城風貌相協調,還要能體現古城文化底蘊。除此之外應盡量保持原汁原味,讓人們在這其中仿佛真的置身過去,而不會被一些過于現代的設施和建筑影響。東段是商務生活段,以營造喧鬧、熱烈的城市空間氛圍為主,打造煥然一新的古城風貌。與西段不同,這一段不需要原汁原味,以適宜為主,增加植物色彩,有利于打造喧鬧的整體氣氛,當然,也不能過于喧鬧,否則反而失去了古城的本身特色,古城自身的特色無論在哪一段都要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9]。
2.3 選擇合適的植物造景
近年來,城市發展的生態設計理念漸成主流,愈發受到人們的推崇[10]。園林植物在城市綠化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不僅在美化環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還具有相當可觀的生態作用。如今,現代商業空間中對于植物造景藝術元素的運用也越來越頻繁[11]。
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中的人口數量也日益增加,大量的工業廢氣、人呼吸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也在增加。特別在一些重工業城市,燃料燃燒帶來的煙塵、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使得城市空氣質量急劇下降。這些氣體不僅影響環境質量,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有很大的損傷。高血壓、頭痛和咽喉炎癥等疾病都與人們長期生活在空氣質量較差的環境下有直接關系。植物可以幫助凈化空氣,一些植物比如紫穗槐、大葉黃楊、夾竹桃和羅漢松等對于二氧化硫具有吸收力和抵抗力;合歡、木槿等樹種對于氯氣具有吸收力和抵抗力等等。并且,植物還可以抵御粉塵,大量的粉塵吸收進人體內會造成人的呼吸道疾病,而園林綠化植物可以降低風速,使大量粉塵沉降,帶給人們清新的空氣環境。
2.4 加強設計人員與施工管理人員的溝通
要想達到好的觀賞效果,設計人員一定要與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的交流,使設計者的理念得到更好的傳達。設計人員要在施工階段經常深入現場,對工程進度和細部施工進行及時指導,根據施工時遇見的問題,及時調整設計方案。為了避免后期綠化場地變得荒蕪,在設計時要制定一系列后期科學管理修復方案,延長綠化場地的使用壽命。切勿為了一時利益而毀壞我們的生態環境,設計人員要與施工管理人員共同努力,切實做到“可持續設計”。環境保護、社會正義和經濟發展才是“可持續發展”的精髓所在,我們要合理協調三者的關系。
2.5 注重設計人才與科研人才的培養
園林設計行業需要新鮮血液,城市綠化設計需要新的理念。注重設計人才和科研人才的培養,將各種優秀的研究成果投入綠化方案中,才可以保持城市的年輕化,不斷提供新奇有趣的設計方案。創新性對于城市綠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新穎美觀的園林綠化可以為城市居民帶來別樣的感受。不管在哪個行業,創新都是保持行業生命力的重要舉措,在藝術領域也不例外。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大環境下,藝術創新不僅僅是保持藝術生命力的一個舉措,還是當前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12]。對于設計和科研人員的福利待遇、工資保障要處理到位,這樣才能保持設計科研人員的工作熱情,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呈現出良好的綠化效果。
3 結語
園林綠化設計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需要考慮諸多因素,與各相關專業人員共同完成。在設計時,要結合城市整體規劃,保證城市建設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尊重當地風土人情,結合不同城市的實際狀況與需求,建設為當地人們服務的良好舒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唐家徐,厲群,李旭松.植物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以錦繡花園別墅設計為例[J].大眾文藝,2019(15):62-63.
[2] 毛海蓉,管雪松. 基于環保理念的聯合辦公空間設計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9):110-111.
[3] 高陽,王亞寧,厲群.景觀在設計中的應用——以錦繡花園別墅為例[J].大眾文藝,2019(17):86-87.
[4] 厲群,施愛芹,厲笑余.淺談城鄉旅游中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開發[J].社會科學家,2019(11):108-112.
[5] 周超,高磊.聯結主義視角下的設計概念生成思維機制分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12):36-37.
[6] 周超,羅越,趙中超.鄉村民宿設計中的自然觀探析——以江南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18):55-57
[7] 杜玉霞,梁晶.論蘇州園林花窗藝術在民宿設計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9(15):89-90.
[8] 林盛.園林綠植景觀施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四川水泥,2019(04):248.
[9] 張文甫,馬健,白丹.突出城市文化特征的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初探——以商丘閼伯路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為例[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2(06):29-33.
[10] 管雪松,黃厚毅.共進:城市生態設計的價值追求[J].江蘇社會科學,2018,(6):211-216.
[11] 張榮杉,梁晶.商業空間中的植物造景藝術研究[J].大眾文藝,2019(19):62-63.
[12] 厲笑余,厲群.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思維模式的創新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9(14):153-154.
作者簡介:宋詩琪(1999—),女,遼寧鞍山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風景園林及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施工、園林植物應用、城市開放空間設計、環境藝術、藝術設計、城鄉發展與建設、建筑裝飾設計與施工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