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煒
摘要:作為19世紀最后一個繪畫代表,身處這種時代氛圍里的塞尚,感性中兼具理性思考。在探索藝術發展的道路上,塞尚的繪畫風格也經歷了不同時期的轉變。早期傾向于古典主義的他,極其崇拜17世紀的古典主義繪畫大師普桑,而后又迷戀德拉克洛瓦式的浪漫主義,印象時期又學習畢沙羅的繪畫色彩,最終形成了具有塞尚特色的繪畫風格。在他藝術創作過程中,融合了普桑式典雅而又嚴謹的結構、印象派中對于光色運用技巧以及含有神韻的東方式繪畫風格,以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拓展了繪畫表現的空間,他對繪畫的自我探索和創新,為他成為“現代繪畫之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塞尚;繪畫風格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042-01
一、早期繪畫
普羅旺斯南部的埃克斯小鎮是塞尚在其繪畫作品中描繪最多的地方。在他繪畫藝術發展的初期,對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浪漫主義風格的熏染之下,他將自己對于詩歌的情感融合到繪畫之中,呈現出浪漫主義色彩的特色。
在塞尚早期的藝術創作中,對于人物肖像的描繪占據了主要地位,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穿長袍的律師》、《四季》、《誘拐》《謀殺》等。形式構造的簡練以及厚重的色彩,再加上強烈的明暗對比成為了在這一時期,塞尚的繪畫呈現出造型堅實簡練,色彩厚重,明暗對比十分強烈的總體面貌。初期更加注重畫面的整體效果,對于細節稍加刻畫,物體的結構與體塊也沒有著重表現,這也是與普桑古典主義的那種精致嚴謹風格的不同所在。畫面中常常以大面積的黑色進行鋪設,設色單純而趨于平面化,常常會帶有強烈的裝飾性意味。
二、印象派時期
這一時期,受印象派畢沙羅的影響最大,是塞尚色彩運用的關鍵時期。此時的塞尚已經不在沉迷于浪漫主義的幻想風格中,開始注重寫生,尋求現實主義的蹤跡。受畢沙羅的教誨,塞尚開始觀察周圍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并在畢沙羅的指導下,能夠合理的運用色彩來組織畫面,這也為塞尚在之后的藝術探索奠定了基礎。在作品《現代奧林匹亞》中,由于色彩的合理運用,蜷縮在床上的裸體女子與床邊站立的女子形成鮮明的對比。而畫面的右下角則用較為濃重的色彩描繪一位展露側臉的紳士,他正在注視著女子。《跳水的浴者>這幅作品,素描式的畫,人物的動態被畫家迅速捕捉到,并且用堅實的筆觸呈現在畫面中央,再加上粗獷有力的造型,對觀賞者產生了強有力的視覺沖擊。印象時期的塞尚畫面中筆觸的表現已經有過去的大筆觸轉化為經過深思熟慮并且理性的構建的小筆觸。
三、塞尚風格的過渡時期
印象派的過度追求瞬間的光影效果而忽略物體的造型與輪廓,對于物體的本來的堅實感和空間表現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這與塞尚所追求的物象的體積感和空間相悖。塞尚不贊同印象派捕捉眼睛一瞬間看到的的景物的現實,來直接在畫面中再現客觀景物,而是認為要畫家的個人感受也融入在畫面中;他也不贊同印象派即時快速、浮光掠影似的快速秒回,主張探求大自然的永恒的意蘊,強調事物的自然屬性,歸還景物的最真實的面貌。可以看出塞尚在這一階段用色豐富,一反過去強烈的黑白對比,畫面色彩豐富而細膩。全方位的觀察自然,不局限在單一的視點,多重視點的綜合,他重視的是整體結構的效果,無論人物、景物或者風景的題材,逐漸拂拭了細部的描寫,著重大而化之下色面與色面的整體關系,附彩的筆法也就不依客觀題材的殊相來調整,而是類似的筆觸去統馭秒回整體畫面,使作品產生一種貫穿畫面空間的韻律感。
四、塞尚風格的成熟期
1890年到1906年塞尚去世,塞尚的繪畫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晚年時期的塞尚創作出了大量留白的水彩畫作,一方面能夠體現筆觸之間縱橫的交錯感,另一方面又為欣賞者營造一種想象的空間。1890年以后,塞尚的筆觸更大,畫面空間表現更加開闊,畫面構建也趨于抽象,物象的外在輪廓也張弛有度。無論是在描繪自然風景還是刻畫人物肖像上,塞尚都不在默守陳規,而是按照自己的藝術理念,去積極展現自己。
在著名的《圣維可多山》中,整幅畫都呈現著塞尚心中自然的真實面貌。經過他精心的調劑,那種不間斷而又經過深思熟慮的筆觸構成了畫面的體積感。畫面物體的結構堅實,體塊分明,色彩處理有序而富有韻律,畫面空間由近到遠,虛實安排得當,呈現著一種和諧穩定的縱深感。圣維克多山在一片混沌的色彩和體塊中凸顯出來,山的堅實感與藍綠舞動的天空和由褚黃色、赭色、灰褐色打造的深邃的大地,形成了靜與動的對話,營造了一種動態的和諧美。畫面的氣氛也變得更為自由,空靈與純粹。
塞尚的一生都對藝術保持著高度的熱忱,他在傳統繪畫與現代繪畫的轉折中,將理性與感性完美結合,完成了印象派向現代畫派的過渡。他性格的單純、真誠與淳樸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對于母題的選擇、畫面的形式結構的合理安排,以及用線用色都為他作品風格的獨特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如此,開啟了西方現代繪畫的先河,為隨后的立體主義、野獸主義、未來主義等畫派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也是當之無愧的“現代繪畫之父”,在繪畫藝術發展史上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約翰·利伏爾德.鄭彭年譯,塞尚傳[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
[2]張堅.西方現代美術史[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