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津戰役中,聶榮臻作為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用及時、精準的三十多封電報,組織指揮了大量人力財力,籌集轉運了大批糧食、武器、彈藥、藥品等,有力地保證了作戰需要,為支援平津前線做出了巨大貢獻。
關鍵詞:平津戰役;聶榮臻;支前
中圖分類號:K26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060-01
一、引言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的領導指揮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華北軍區部隊百萬余人,在東起唐山、西至張家口長達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華北國民黨軍進行的規模巨大的戰略性決戰。在這場偉大的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參戰兵力和支前民工眾多,持續時間長,所需各種物資數量巨大,支前工作和后勤保障任務繁重。秉持“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原則,東北、華北兩解放區人民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支前熱潮,組織動員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籌集轉運了大批糧食、武器、彈藥、藥品等,有力地保證了前線作戰需要。
二、聶榮臻在平津前線中所做的努力
作為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領導的華北地區人民為志愿支援平津前線做出了巨大貢獻。據不完全統計,由聶榮臻收發的有關支前工作的電報共計36封,涉及支前準備、組織協同、情況匯報等多方面,下面將結合這些電報,一窺聶榮臻在平津戰役支前中的所做的努力。
(一)準備工作
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為了爭取先機,迎接解放平津之戰的到來,12月6日,冀中軍區召開了全區后勤會議,對糧草油鹽等的調運、武器彈藥被服襪棺的準備、醫院的布置、大車民兵擔架的組織動員、公路橋梁建設修護計劃等都做了初步的研究部署,會后立即開始行動,并要求于20日前完成第一步調運計劃,即運5000萬斤糧食至新鎮、大城、滄市三個支援總庫。會后,12月9日,冀中軍區向上級軍區報告了準備工作情況,即“孫毅、林鐵等關于冀中區后勤準備工作致聶榮臻、薄一波、滕代遠電”,電文中詳細匯報了物資、動力、醫院、轉運等準備情況,范圍十分細致全面,且部署了階段性計劃。但是,這并沒有讓冀中區占得先機。因革命形勢的發展,東北人民解放軍提前入關。12月14日,聶榮臻、薄一波、滕代遠、趙爾陸回復了電文,通報了東北部隊的最新動態,即13、14兩日己到通縣、廊坊以北,冀中區工作雖早做準備,但仍落于形勢發展之后了。
為應對急速發展的革命形勢,適應新的戰爭節奏,聶榮臻、薄一波、滕代遠、趙爾陸在12月15日、16日間,就東北部隊的供應問題,向冀中、北岳、冀熱察軍區、華北軍區第3兵團級中央軍文連發三封電文,部署應急情況。電文中提到:(1)迅速組織冀中三分區及昌宛地區黨政軍民負責宛平作戰部隊的供給,并發動群眾熱烈歡迎東北部隊。(2)辦理征借,成立供應站,迅速將準備好的糧草柴油鹽向作戰地區趕運,必須保證東北部隊充分供應,并規定專人每日用電臺、電話向大軍區后勤匯報情況。(3)北岳原計劃運徐水、定興的糧食,應迅速向定興、涿縣地區趕運,保證供給。
經過一系列反應和部署,華北軍民迅速行動起來。冀中9分區自13日起至17日,向新鎮運糧971萬斤;10分區就地布置花料2000萬斤、柴1億斤;11分區從18日向北運糧250萬斤;新鎮已有的1萬斤油立即北運。
(二)組織實施工作
支前工作的中心是供給,而供給問題的核心是運輸。隨著平津戰役進入到關鍵時期,各種后勤物資的需求量逐步加大,大批后勤物資需要由后方運至前線。但是,由于長期戰爭影響,公路、橋梁被破壞,為支前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障礙。在籌集糧草的同時,修路架橋也成為支前工作的一大分支。為方便東北大軍南下入關,12月20日,聶榮臻、薄一波、滕代遠、趙爾陸就冀中修路、架橋、運輸等情況給東總發去電文。架橋方面,冀中區正在永定河、固安、梁各莊、安次各架橋一座;公路方面,平大路、固安以南至獻縣富莊驛,津浦路、青縣以南、大城至任邱,滄縣至河間路段均已修好,滄縣至塘沽路段正在修理。
24日,聶榮臻、薄一波、滕代遠、趙爾陸向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等發出了關于冀中區支前情況的電文,提到了永定河水情和架橋問題。原永定河大橋是北平與大名之間的咽喉要道,但被戰爭破壞。但由于缺乏架設重橋的技術人員,而永定河架橋難度又高,目前,永定河運糧仍蹚水而行,對運力阻礙極大。
為解決永定河架橋問題,保證道路暢通,冀中行署主任兼后勤政委羅玉川親自上陣指揮,耗時七天七夜,重新修建了大橋,保障了后方籌集的糧草物資能順利運至前線。
平津戰役中,華北地區為支援前線,運送糧食1.6億斤,彈藥343.7萬斤,收容傷員5152名,其中僅冀中一區動員大車32.3萬輛,小車4190輛,動用擔架5157副,民兵134個連,共計修路3026里,架設橋梁85座,打冰河268里,全區在戰役期間參加支前民工計215.8萬人,畜力89.5萬頭。
從這些數字來看,這也是一次規模空前的支前運動。聶榮臻帶領的華北解放區人民,出色地完成了這項浩大的任務,為平津地區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者簡介:武麗潔,女,平津戰役紀念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