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動裝置藝術的科技性、前沿性、新奇性、趣味性、互動性、體驗性吸引著學生的駐足,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本文主要從國內外互動裝置藝術的應用方面加以分析,以湖南信息學院為例,探索如何將裝互動裝置藝術更好的融入高校校園環境。
關鍵詞:景觀設計;互動裝置藝術;高校校園
中圖分類號:TU984. 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175-01
一、互動裝置藝術的興起
中國的互動裝置藝術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新媒介的出現加速了互動裝置藝術的發展,為中國人民的生活增加了更豐富多彩的方式。90年代中后期,中國首個錄像藝術展——“現象與影像”在中國美院的畫廊成功舉辦,互動裝置藝術在中國開始嶄露頭角。進入21世紀,網絡媒介的興起,國內的互動裝置藝術進一步完善和獨立,逐步展現出本土的藝術文化底蘊與風格特征。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化的進程飛速發展,信息的便利化,人們對環境的美觀也日益增加,審美觀更是有了質的飛躍。現代城市的公共環境普遍只重視視覺功能的美觀,也就是說追求的是“一個人的藝術”,而現在的社會中,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追求的更是人與環境的關系。而“互動藝術”是將自己與人類、環境之間的情感共鳴更加具體的表現出來,情感共鳴”這是“互動藝術”中最根本的條件。
二、互動裝置藝術在國內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以《沈陽市長白島森林公園中互動景觀>為列,它所追求的不僅是自然景觀的特色,更是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特點,更是將人與自然的關系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像它在文中提到“人們在林中漫步,在花海中欣賞陶醉,在微風中聽鳥語聞花香……無一不是人類與自然景觀的互動”。所得知“情景共鳴”是環境“互動”的關鍵,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美好。
以上海音樂學院為例,他們將“生態聲音互動裝置”完美的融入校園中,“情感共鳴”在這個大學中完美的體現了出來,國內有關聲音景觀設計的案例第一次在上海音樂學院展示了出來。2009年生態聲音“水玲瓏”互動裝置藝術作品透過聲音互動裝置推動校園“綠色聲音景觀”的營造,根據聲音的類別和特色來體現自己的環境,將聲音通過視覺、觸覺、聽覺等使它具像化,讓人們感受大自然的聲音,并且將學校所獨有的特色給體現出來。
校園景觀優美,師資力量雄厚,這是現在每個人都在討論的熱門。而校園景觀作為一個學校的門面,它的建設是重中之重。大到校園與自然的建設;小到課桌與人體工程的關系,校園景觀追求的是將自己學校所獨有的特色,是社會與環境所融合。每個人都能參與進“建設優良的社會環境”,這是“互動”的關鍵。
三、互動裝置藝術在國外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位于亞洲西南部高加索地區的黑海沿岸——格魯吉亞小鎮巴統,有兩座8米高的可移動雕像,MAN AND WOMAN”。這兩尊雕像是由格魯吉亞的雕塑家塔瑪拉根據1937年的愛情悲劇小說“ALI AND NINO"為原型設計的,這部小說的作者沒人知道是誰,但是這個凄慘的愛情故事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所流傳,這個愛情故事有點類似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而不得的悲慘故事。雕像于2007年被設計出來,直到2010年才建造完成。雕像整體是靠基座墊滾木拉著走的,底部采用的是四腳滑輪,這樣可以保證雕塑不損壞不支體不震蕩,既安全又省力。每天下午七點,兩尊雕像會開始向彼此移動,10分鐘后,兩尊雕像會穿過彼此的身體,慢慢背道而馳,它們每天只有短暫的10分鐘相遇。第二天又會重復這樣的行動狀態。
四、適合高校校園景觀的互動裝置藝術
通過以上幾個案例,我們可以學習借鑒其創作方式,以湖南信息學院為例:湖南信息學院位于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安沙鎮,湖南是紅色革命的根基地,偉大領袖毛澤東帶領紅軍打江山、行長征。格魯吉亞有它的悲慘愛情故事,而中國不僅有愛情故事,還有民族精神。
我們可以在學校建立一個區域,將“紅軍長征”的故事制作成小雕塑景觀,這些小雕塑可以運動,每天小雕塑通過類似于“ALI AND NINO”的運動原理將“紅軍長征”的故事“演”出來,讓他成為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畫面,提醒著當代大學生們應該像他們一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這剛好呼應了湖南信息學院的校訓“自強不息,敢為人先”。
綜上所述,校園互動裝置藝術要從大眾的心理去設計,提高公眾的參與度,以趣味性、藝術性、創新性等特點去設計,采用雕塑與多媒體相結合的現代科技手段,以學校空間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進行互動裝置藝術設計。互動裝置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需要多學科融入,我們只有多角度研究與訓練,才能設計出更好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
★基金項目:ZOIS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湘教通[2018]255號)“互動裝置藝術在展示空間中的研究”(1257)。
參考文獻:
[1]秦一博.城市公共空間互動景觀設計研究~—以沈陽市長白島森林公園為例[J].美術大觀,2016 (10).
[2]陳明志.生態聲音互動裝置在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以上海音樂學院為例[J].演藝科技,2010 (08).
作者簡介:萬紫萱,大學,女,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