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南華早報》8月12日文章,原題:南海美國偵察機給民用飛機“造成風險”中國軍方消息人士和觀察人士警告說,美國空軍在中國沿海附近執行近距離偵察任務,正給南海上空的客運航班造成風險。
接近中國軍隊的消息人士透露,美軍有幾種在商用飛機平臺上開發的偵察機,它們在接近中國領空時會跟隨民航飛機作為掩護。
據報道,最近幾周美國加強在中國南部沿海附近的偵察活動,8月5日一架E-8C“聯合星”偵察機(如圖)的夜間行動,促使中美兩國國防部長通話90分鐘。消息人士稱,美國這架偵察機最初被廣東的空管雷達系統識別為一架商用客機,在南海上空9000多米的高度飛
行,后來被確定是一架美國軍機。
不具名消息人士說,美軍這種冒充民航客機的做法是極其危險的,在中美兩國緊張關系升級的情況下,可能造成誤判并誘發意外嚴重事故,“利用民用飛機做掩護是美國的常見操作。但南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空域之一,這種做法會將民用航班置于危險中”。
臺灣地區一名海軍前教官也表示,一些(國家的)海軍和空軍通過將自己偽裝成民用船只和客機,來掩蓋其軍事活動。這很可能給(真正的)民用飛機和船只帶來風險,“兵不厭詐。有一些事故就是由于地面防御部隊未能仔細核實客機身份,結果將民航客機當成外國軍機而造成的”。
今年1月7日,一架烏克蘭的波音737民航客機被伊朗軍方擊落,176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伊朗方面表示,這架飛機被誤認為是“敵對目標”。1983年9月1日也發生過類似事件。大韓航空一架波音747客機在從紐約飛往首爾的途中被蘇聯戰機擊落,機上26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蘇聯空軍誤以為該機是入侵的美軍偵察機。
駐香港的軍事專家宋忠平說,用民航機身作為軍用偵察機平臺,不僅節約成本,還有利于執行間諜任務,“幾乎所有由大型客機改裝的偵察機都不帶武器,但它們會搜集有價值的軍事情報,這可能對解放軍造成直接威脅”。
E-8C是美國空軍對地面目標進行戰斗管理和跟蹤的主要平臺,它使用的是經過改裝的707-200商用客機機身。過去兩個月來,有報道提到的南海上空其他美軍偵察機還包括同樣基于波音系列機身的RC-135和EP-3E。▲(作者MinnieChan,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0-08-13